第一百一十九章 文明教化
字數:4417 加入書籤
知宋事!
崇簡在旁聽得驚心動魄。
他發現眼前這個道士明顯預知後事,要不然就和自己一樣,有著特別的經曆。
此刻見他惶惑,反倒出言安慰道“前輩何必慌張,不是還有我等在嗎?”
見他如此一說,陳摶把注意力轉向崇簡。
“何以化解?”陳摶問。
“文明教化。”崇簡答。
“當更強勢的文明出現,所謂文明教化被彼棄之如敝履呢?”
陳摶這一問,更讓崇簡確定了某種東西。
“那是方法不對,文明教化,本身有個灌輸的過程,在灌輸的過程中,自然可以將之納入主幹文明體係。”
崇簡站在後世的角度提出看法,在這位道士麵前毫不遮掩,他相信對方能聽懂。
果然,就聽陳摶喃喃自語。
“值得一試……若如此,中華之崛起,就不會三番兩次被那個小島國打斷。”
這一番對話,徹底把奝然送到了雲裏霧裏,半晌鑽不出來。
“那麽,就從眼前這位大師開始嚐試吧。”
崇簡答曰。
陳摶點頭,像是放下了重擔。
奝然卻懵懵懂懂,搞不清楚狀況。
他聽得懂二人對話的每一個字,但仍舊不清楚二人在說什麽。
陳摶見狀,對奝然說道“你就聽從這位年輕的學士安排吧,他比我更有辦法,一定會讓你的取經之行收獲滿滿。”
又回頭對崇簡道“我把他托付給你了,到時候我要來檢驗成果。”
說罷,作勢欲離去。
見他如此幹脆,崇簡覺得有些出乎意料,奝然更是有些惶然。
“前輩這一走,貧僧可還沒有真正請益到學問,剛有所開悟,煞是可惜。”
奝然依依不舍道。
“貧道這裏沒什麽真學問,這位趙學士,才是有學問的人,你聽他的,虧不了你。別以為老道那些花裏胡哨的技能有什麽稀奇的,那隻是技,要學道,就要虛心向這位趙學士請教。”
陳摶正色道。
他的自我稱謂有點亂,一會貧道,一會老道,像是不常使用。
說完,不顧而去。
他走得很慢,但轉瞬之間就超出了崇簡等二人的視線。
“可有再相見的機會?”
崇簡見狀,忍不住問道。
“該有的時候自然有。”
遠遠飄來陳摶的一句回答,之後,四周寂寥,再也沒有任何響動。
留下的二人一陣發呆,麵麵相覷。
“這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啊!”崇簡感歎。
“神龍,就是中土傳說中的神仙嗎?”奝然話裏帶著無限向往。
神龍等於神仙?不得不說,這異國高僧的思維有些特別。
崇簡不由得點點頭,心想這不是神仙,還能是什麽?
隻不過他幾乎可以肯定,這位神仙和自己有著相同的經曆,而且似乎比自己的經曆更神奇。
傳說中,這位神仙得知趙匡胤坐了天下,大笑道“天下從此定矣。”
這不就是上帝視角嗎?
按崇簡的理解,能開啟上帝視角的人,都是自己這一類人。
“敢問學士,將何以教我?”
奝然在問這話時,眼神有些閃爍,說明還是不太相信他。
崇簡突然覺得,要讓這求佛之人取得真經,可能真要花費一番功夫。
“你來求佛,可知這佛的根源?”
崇簡問道。
“根源?莫非是指當初老子西出函穀,化胡為佛?”
“對啊!”崇簡立馬加以肯定。
沒想到奝然居然知道這個,一定是陳摶給他灌輸的,正兒八經的佛經中可看不到這個。
那就不需要自己饒舌了,隻需要趁熱打鐵。
“你既知此,那就應該明白,儒釋道原本是一家,就是紅蓮白藕青蓮葉的關係。”
崇簡繼續。
“當然,當然,我還知道孔子向老子問學的典故。”
奝然接得很快。
原來如此,崇簡抑製不住發自內心的感激。
那個陳摶大忽悠,我要代表這島國和尚感謝你祖宗八輩。
“好吧,既然你已經知道了,就不用我饒舌了,而你的求學取經之路也就清楚了。”
為了不辜負陳忽悠的功夫,崇簡隻得沿著忽悠之路繼續前行。
“清楚了?”奝然不解。
“當然。你想,既然我佛來自老子,老子又和孔子是師友,那這佛學又怎麽離得開儒、道的學說?你看你,一來就躲在深山老林裏死扣佛經佛學,是不是舍本逐末?”
崇簡循循善誘。
“貧僧明白了,當從儒學、道典開始,尋根溯源追求真理。”
奝然恍然大悟。
“那你還呆在這裏幹什麽?深山老林,哪裏能夠尋找到儒道經傳的真意?”
崇簡已經想好了下一步的安排。
宋代本是儒學昌明的時代,形成了融合儒、釋、道三家的學術體係,北宋以邵雍、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等最為傑出。
究其根本,在於儒學在與佛、道精於思辨的學問相抗衡中,自我革命,漸漸從箋注經書的困境中走了出來,開始闡發所謂的微言大義。
隻是現下中原初定,四方不穩,宋學還沒有興起。
但在主流的學術中,已經興起一股重義理不重考據的思潮,預示著未來影響深遠的宋學已經開始萌芽,而理學,正是後來占據主流的宋學派別。
那如何不讓奝然領悟這樣的學問精髓呢?
這倒不是崇簡對那個島國來使特別有好感,而是想著如何讓教化真正起作用。
原本這奝然在中土四處拜佛求經,回國後隻是顯赫一時,之後漸漸沒落,對島國文明的影響並未發揮太大作用。
崇簡想,這和他本身沒有獲得真正的學問有關係。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這所謂的高僧隻是從佛學裏窺見一點皮毛,哪裏能夠發揮再塑文明的作用。
哪怕是死馬當作活馬醫,也讓這個到中華取經的奝然了解中華文化真正的精華,把正宗的東西帶回去。
上國的自強不息,再加上外邦的文化認同,應該可以走出一條新路。
有著後世經驗的崇簡,很快理清了思路,自覺抓住了要害。
隻可惜這個時代很多人意識不到這一點,所以沒有抓住這個機遇期,隻是單純地陶醉在萬邦來朝的興奮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