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不再少年的少年故事
字數:2691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半路青春 !
2004年9月——2007年6月誰都可以遺忘卻不能就此跨越;誰都可以幻想卻無法把它歌唱。年的9月,我第一次開始寫這個故事。
那一年我十八歲,南方夏天的空氣濕熱,常常在一覺醒來的時候發現渾身是汗,就是在這樣炎熱的季節裏我徹底與我的高中生活告別。
當高考這個龐然大物陡然之間完全消失之後,我的生活突然之間變得輕飄飄的,但精神卻依舊緊繃,麵對大量的時間我甚至有些不知所措,沒有辦法思考,沒有辦法扭轉自己,每天雷打不動的六點半就會醒過來,怎麽努力都不會再睡著。
那個夏天突然間變得好漫長,我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尋找還有什麽可以做的事情。那些原本應該正常存在的等待錄取的焦慮突然間也完全消失了。後來我迷上了一個叫做連連看的弱智小遊戲,每天都躲在家裏玩物喪誌。
之前高三複習得最煎熬的那幾個月的時間裏,我一直都在告訴自己高考完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可是這些我想象中很明媚的日子真正到來的時候我卻仍然不快樂,我習慣了被別人安排好的生活,突然之間有了空間卻感覺膽怯。我經常回到原來的高中,用各種甚至有些荒唐可笑的理由接近她,隻有走在裏麵我仿佛才是一個正常人。
後來我才知道,那些日子裏令我坐立不安的都是回憶。我記得校園裏每一棵樹的位置,我記得我在桌子上偷偷刻下的每一個字,我記得全班所有同學的名字,我記得宿舍裏每一個人擺放牙杯的順序,我記得每一個教過我的老師,我記得那些試卷那些分數那些課本那些證書,我記得那些親愛的朋友們,還有那些愛,那些年紀輕輕的愛,那些不得不百般隱藏卻很強大的愛,我再也找不回來的愛……
這個故事,我一共寫了三個版本,最初是在我們高中的bbs上寫,那時候的故事跟現在有很大差別,大致還不能算是小説,目的是為了打發暑假的大把時間,後來越寫越長,看得人越來越多,最後鬧得學校裏人盡皆知,甚至還有我們那兒報紙記者找上來説要在報上連載,但我始終覺得這個故事未完成……事情後來發展得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因為這個連載,我收到了許多郵件,發件人各式各樣,大多是我們中學的老校友,天南海北,各種職業,他們寫來的話讓我很惶恐,讀著他們的信我覺得很感動,這樣的情感讓我堅持著把故事寫了下去……
後來我離開家來到遙遠的北京念大學,大學時光豐富多彩,不過那些似乎與我沒有太多的關係,我要承認我不是太適應最初的大學生活,雖然生活無憂,卻遇到過許多困難,束手無策,而那應該是我在北京過得最不好的兩三年。大多數時間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寫很多小説,不願意講話,成績也很一般。就是這樣的狀態,讓我突然之間很慌張,我不知道該如何改變這樣的局麵。開始越發習慣回顧過去的高中生活,那時候的我很年輕,看起來也更活潑,生活態度也比現在要熱情,於是我開始接著寫這個故事,隻為了再次沉浸在回憶裏,故事裏充斥的越來越多的是我真切的感情,可我依然覺得這不是一個好小説。那些日子我仍然沒法擺脫自閉,大多數時間我都不想講話,越來越嚴重的狀態應該是在大一到大二的將近十個月時間裏,我的手沒有碰過任何人,也沒有任何人碰過我。
後來拯救我的應該是愛情,在學習如何愛一個人的日子裏,我改變了很多,也漸漸地變得像是一個普通的大學女生,驕傲地恨不得向全天下昭顯我的幸福。那時候的照片我現在還貼著牆上,訴説那時的美好。
這段愛情異常美麗,也異常短暫。
“青春是一條曲折而又漫長但總有盡頭的路,時間使我們老去,總有一些人在這條路走得異常緩慢,也總有另一些人似乎一瞬間就擁有了所謂的成熟在這條路上急速而過。也許人類最應該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走過這沉重而青澀的旅途,可從來沒人告訴我們應該怎麽做。一旦我們迷路,就隻能在半路徘徊,靜靜地望著和終點不知所措。”我不太確定這段話是不是在失戀的時候聽到的,那時候得到的關於安慰的句子很多很多,但這一段話卻讓我印象最深刻,又或者根本就是我自己説給我自己聽的。
後來我開始第三次嚐試著改寫這個小説,而關於韓旭,梨子,爽兒的故事此時才真正的圓滿起來,至少是我覺得的那種圓滿,一口氣一直寫到最後。故事裏的每個人都是我很愛的,在與年少的他們相對的過程中,我仿佛一個旁觀者,卻屢次被他們相互的真摯感動。
08年我出《細雨濕流光》這部小説的時候曾回過學校,很多人依舊問起這個小説,也因為這個《半路青春》給大家的印象,我在那一個下午簽了兩百多本新書,手都麻了。
現在我就要大學畢業了,陪麵試的同學去商場準備上班用的工作套裝,忍不住自己也試穿了一回,看著鏡子的那一刻,我突然想起我們高中的校服:天藍色的棉襯衫,校裙是純白色的白裙子。
那時候還是會在公寓的洗漱間裏一邊嘩嘩地倒著洗衣粉一邊使勁搓一邊抱怨真的很不方便為什麽裙子要是白色之類的話,可隻有我自己知道,在把那套校服收起了之後,我再也沒有穿過白裙。
我想徹底忘了藍色襯衣和白色裙子,我想忘記那些再也不能回來的,最好的時光,可我知道我忘不了,因為那是天空的顏色。無論我什麽時候抬頭,那樣的藍色和白色是如此純粹地進入我的眼睛並告訴我那些少年的故事誰都可以遺忘,卻不能就此跨越;誰都可以幻想,卻無法把它歌唱。
餘思2008年3月5日於南寧家中
(完)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