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字數:3800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婉書華 !
武則天可能覺得,誰都跟她一樣。對於感情這種事情,無欲無求,眼裏隻有那所謂的權力。
然而,在另一些人的眼中,或許就是截然不同的模樣。
在相處的過程中,太平公主真正地愛上了薛紹。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頗為悲哀的事情。
畢竟,薛紹的結局早就注定了。他一定會受到牽連而死。
讓太平公主覺得頗為遺憾的是,她從來沒告訴過薛紹,她很愛他,她早就愛上了他。
然而,他卻從來都不知道,他可能一直以來就以為,太平公主嫁給他,隻是因為想要逃離皇宮這個環境。
還有如琢的存在,薛紹居然從頭到尾都並不在意如琢到底是誰的孩子,他隻希望太平公主在他身邊。
這是出人意料,這個薛家的好男兒居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戀愛腦。
不僅是薛紹不知道,其實我們這些人都不曾看出來。
這也確實可以足夠反應,太平公主的這份愛意,真的隱藏得很深很深。
就是因為沒看出來,所以我們對於薛紹也並沒有過多的關注。
然而,她的想法或許也是對的。如若是武則天知道她對薛紹有了些真感情,武則天會怎麽做還真是說不清楚。
從某種意義上,她就是因為看到太平公主似乎對薛紹不怎麽有感覺,才讓太平公主嫁給了他。
如果讓武則天發現太平公主真的愛上了薛紹,她還真不一定會選擇放手,就像現在這樣,她完全意識不到,太平公主為什麽會不開心。
她希望的是,太平公主最愛的就是她。這可能是一個母親過分的偏執與占有欲。
不論是什麽東西,武則天都希望自己可以完全地掌控全局。然而,武則天顯然忘記了,人並不是東西。
而這世間的一切,也不一定全部會按照她設想的軌跡發展。
至於我的存在,我隻是一個向武則天匯報太平公主近況的人。畢竟,自從梅先沒了,武則天一直沒能在太平公主身邊安插一些很重要的人物。
不過,我自然也不會什麽都說。
而我不說的這些東西,我的托詞自然是,我跟太平公主的感情還不算太好,有些東西還不太了解。
至於我熟悉的那些,隻不過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這些東西也比較符合我們的年齡。
然而,現在這個情況,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安慰她。我隻是告訴她,她盡可能地不要頂撞武則天,一定要想辦法裝作什麽事情都不曾發生。
而今的環境,確實不容客觀。
好在,在這個環境下,武則天並不會那麽關注著太平公主。
這也就是武則天的感情,所有深深的愛意,都在她自己的權力意識之後。比起她身邊的那些人,她更愛的還是自己手上實打實的權力。
其實,我也是這樣的人,隻不過,我會比她更加關心我周圍的人。然也隻是好上那麽一點點而已。
我會去關心他們,但是我絕不會那麽愛她們。而且,我不太願意跟他們建立關係。
畢竟,一旦建立了很深的關係,之後處理起來會比較麻煩。
我更喜歡的,還是互相利用的關係。如此,雙方都有利可圖,自然也不會不高興。
就像我和武則天一樣,隻有我們能讓對方有利可圖,那便已經足夠了。這樣的關係,反而穩定,自然也不會傷心。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太平公主和如琢這兩個算比較意外的情況。因而,我也因為這兩段關係,受到了一些代價。
隻不過,為了跟他們之間可以維持這段關係,這些代價也還是夠的。畢竟,我也沒有受到真正的損害。
最重要的是,不論是如琢還是太平公主,他們都是值得的。
武則天和我都清楚,在登上帝位的過程中,如此惡劣的環境注定了我們不可能走得那麽容易。
然而,隻要達成了目的,這前麵一切的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
我們接下來麵臨的事情還多了去了。而且非常繁複。
畢竟,麵對的是最為挑剔的文人群體,而武則天並沒有做暴君的打算。
可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在這種事情麵前,或許做暴君是一個最簡單便捷的辦法。
這種方式會非常方便快捷,而且比較有利於管理,暴政過後再雲淡風輕,或許可以帶來不錯的效果。
然而,這個度確實很難以把握,隻有稍有不注意,可能就會帶來難以預計的後果。
當暴君也不是那麽容易的,畢竟,很容易就操作不好。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帝王權術的一種,大多數皇帝還是需要會一點的。
最重要的是,可能要殺很多人。
還有就是史官,
這讓我都有些受不了了。而且,我也背負著很大的壓力。
哪怕是我身邊的這些人,其實也不一定完全讚成我的想法。
尤其是,我身邊的這些人,我也比較尊重他們,他們都告訴我要謹慎些。
我自以為關係沒那麽密切的鄭太醫也是如此,他也跟我說,其實沒必要什麽都跟著武後走。
他甚至還說了不少大逆不道的話,說什麽武則天有可能隻是榨幹了我的利用價值就把我拋棄了。
而很久沒有出來的明夫人也告訴我,武則天可比一般的君主要更加凶殘和狠心。
甚至,已經很久不曾管過我的鄭氏,也久違地提出了找我。
隻是,她不曾勸阻過我,但是她也有告誡我,需要考慮清楚。
然而,我不得不這麽做,這是婉兒的宿命,我也願意這麽做。
當然,我也非常清楚,我絕對不會失敗,隻要既定的曆史不曾改變。
我的情況尚且如此,武則天的狀況自然比我要嚴重更多。
可能是因為受不了了,武則天居然真有了還政的想法,還提了出來。
然而,我清楚,她不是真心的。這可能隻是暫時而已,不過她還是做足了戲。
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則天還政於李旦,但李旦知其並非出自誠心,“奉表固讓”,於是武則天繼續臨朝稱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