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字數:3227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婉書華 !
雖然說,我很清楚的是,恐怕不單單是李顯表示了讚同,而是韋氏和安樂公主表示了讚同。不過,恒彥範肯定不會說這麽多。
恒彥範隻是聲稱,英明神武的皇太子答應了他的請求,我們的計劃可以不日得以實施。恒彥範這個人,遠遠低估了女人能夠在曆史進程中發揮的作用。
不過,據我所知,那一天晚上,安樂公主留宿在宮中。第二天一早,她便把恒彥範的想法通通告訴了我。
果不其然,恒彥範在李顯麵前把所有的功勞全部歸功於他,順便帶上了他那一派人。而韋氏在旁邊,聽著聽著就加上了我。
據安樂公主的描述,恒彥範並沒有把所有的計劃全盤托出,他充其量也隻是說了一個極其簡略的版本。
安樂公主也在旁邊,沒過多久,她也開始附和這一個完整的計劃。恒彥範雖然有些不滿,可也不能說什麽。
經過恒彥範的描述和安樂公主的補充,整個計劃才比較完整地呈現在李顯麵前。
恒彥範、韋氏再加上太平公主都在旁邊,李顯除了同意之外,也便沒有了其他的選擇。
不過,那天晚上,他們針對了很多細節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討。安樂公主也就沒有將具體的商議情況告訴我,她隻是跟我說了他們討論的結果。
比如說人手的分工和路線的確定。這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但是這也是可能影響成敗的因素。
人手最重要的並不是能力強大,而是足夠忠誠讓人放心。至於路線的話,我倒是可以幫得上忙,安樂公主這點倒是成功地提醒了我。
我在宮中多年,對宮中的情況了如指掌。正好我之前也有整理過皇宮中的地圖。我非常清楚前往武則天的迎仙宮那幾條路徑會又好又快。
恒彥範雖然不是一個很出色的人,但是這件事最終還是做得不錯的。更重要的是,這個人跟我不一樣,他還是正兒八經忠於李顯的。
李顯也是個可憐人,在我們這些追隨他的人中間,其實真正忠誠於他的人,寥寥無幾。
不過,我也隻能確定,恒彥範是一個不錯的人選,參與逼宮即便敗露也不會供出李顯。但他的眼光個人覺得堪憂,因而我非常懷疑,他可能選不出那些跟他差不多的人。
不過,這也沒那麽重要,反正也有不少人會參與進這件事,總還是可以起到很多幫忙的作用的。
而且,不知為何,我總是感覺,逼宮會比我想象的要容易完成。憑我而今的認知,武則天並不會抵抗,說不定她還會幫著推翻她自己。
但是,這一點,我肯定不會跟任何人說,這也隻不過是我猜測罷了。反而,如果說的話,可能會有不可預計的後果。
同時,安樂公主也告訴我,李顯答應了她們母女倆,事成之後就為上官家平反,讓我放寬心。
差一點,我又忘記這件事了。好在她提醒了我一句,我也確實有必要思考。而且,一旦上官家得以成功平反,我也會比先前要忙碌很多。
我對她表示感謝。同時,我也讓她放寬心,雖然而今主要是李顯站在她們母女倆身前,可這並沒有什麽關係,明眼人看得到她和她母親的突出貢獻。
更重要的是,在這種非常時期,槍打出頭鳥,不如讓李顯幫她們倆來擋著些許風雨。這本來也是他作為丈夫和父親應該做的事情。
隻是,一直以來,李顯從來都不是一個好丈夫,也不是一個好父親,甚至也不見得做得了好皇帝。不過,作為一個人,他還算成功。
畢竟,這是他選擇的路,沒有人能夠從中指責什麽。隻是,希望他下一世可以生在平凡人家,不要再和皇室有什麽牽扯了。不隻是他,很多人,都是這樣。
她也提到,李顯估計沒過一段時間就會來詢問我究竟想要做到哪一種地步了。我也就跟她關於這件事說了一些。
我個人的想法是,先把上官儀和其他族人的作品收集起來,恢複名譽。如此一來,我招攬文人的時候,也可以打著上官家的旗號。
文人很多還是迂腐的,盲目地信奉一些歲月傳承,而且又渴望大家族的庇護。如果我能把上官家族的名號握在手裏,我也會更加有權有勢。
這對於我和上官家而言才是真正有利的地方。我可以借上官家的勢,同時上官家的文化也可以因為我得到宣揚。
雖然,招攬門生可以徐徐圖之。首要的事情,還是要先迅速恢複上官家的名譽。
其實,我祖父和父親的作品,我也沒有全部看過。我知道鄭氏手裏應該有一大部分,然她卻至始至終都隻透露了一部分給我。
如果上官家得以平反,為了恢複當初的風光與名譽,想必鄭氏也會把這一私藏公之於眾吧。
反而,在這個世界上,也隻有我一個上官家族的人了,我想怎麽做,也就可以怎麽做。
還有就是,希望能給他們厚葬。雖然,我從來沒那麽在乎已經去世的人的狀況。可我身處這個時代,如果我不為他們的屍首做些什麽,可能會被其他人嘲笑。
不過,我也跟安,這些還是由我自己跟李顯他們說。與我交往甚密,對她並沒有多大的好處。
安樂公主望向我,欲言又止。我看出了她想說什麽,不過她幫我幫得已經夠多了。
再加上,這並不是她可以幫忙的事情。有很多細節,還需要我自己向李顯提出。平反上官家族,最好還是由我這個上官家的人自己做。
可能,是因為他們這些人做的事情實在是太過於放縱,居然又讓武則天聽到了些許風聲。
我也不敢確定武則天究竟知道了多少內容。但是她卻向我詢問起了這件事,順便問我目前發展具體是怎麽樣的。
我沒有告訴她那麽多,隻是說,李顯頗為猶豫,但是韋氏沒有。李旦是一個好孩子,而太平公主是一個挺不錯的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