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威嚴
字數:3867 加入書籤
四合院我何雨柱,送賈張氏坐牢!
這幾天城裏不太太平,個個人家都為了能在軋鋼廠找份工作忙的焦頭爛額。大家都知道軋鋼廠是城裏的老工廠,進去就相當於給自己找了個一輩子的鐵飯碗。
而且現在公家也開始參與私營企業的管理,軋鋼廠是城裏最大的私營企業。所以,要出手肯定先挑最大的廠子。
軋鋼廠是最先接受公私合營模式的。
隻要最大的場子能以這種模式順利運營下去,其他街上的小店麵想整改就更加不是問題了。
不說那些自己經營的小老板,就說給廠裏打工的工人是完全支持這種運營模式的。
畢竟,比起在私人手底下幹活,麵臨可能會被淘汰的風險,還是給國家工作更令人感到安心。
對當時的人來說,有了編製就相當於身上長了一層護甲,說出去就是吃皇糧的,聽起來都比以前說是給人打工的更有麵子。
這次軋鋼廠新廠區放出招聘名額,城裏隻要家裏有勞動力的,就沒一個不想過去試試。
家家戶戶有錢的拿錢,有關係的找關係,都擠破頭想在軋鋼廠爭取個崗位幹。傻柱之後又去詢問過李主任李主任手下的崗位,也從當時承諾的兩個縮成了一
個。
傻柱之前聽完李懷德給他的承諾,就馬不停蹄的到峨眉飯店找了吳大川。
吳大川對這事兒也很上心,畢竟能進軋鋼廠後處理做工也是個非常不錯的出路。
可是,當吳大川召集徒弟進行詢問時,卻沒有一個人願意到後廚裏做大鍋飯。傻柱想想也是,畢竟在食堂裏當後廚發揮不了他們真正的手藝。當時的廚師都把進廠做後廚作為自己職業最後的退路。誰都不想讓自己混成最差的模樣,他們都嫌說出去丟人。
而且師兄弟們告訴傻柱他們留在飯店一樣也可以成為正式工人,往後飯店也要開始公私合營了。
而且飯店大廚,聽起來就比工廠後廚名頭要強。
傻柱也不再勸說他,雖然知道往後公私合營下的飯店營收會日益下衰。可是,他現在卻沒辦法跟師傅和師兄弟們透露這些。畢竟可能他說了,也不會有人信,反倒像是他為自己去後廚做大鍋飯的開脫。
在公私合營的大力推動之下,以後的單位營收額要上交給國家一部分,剩下的收益都會成為工人的保險,包括工資,養老,醫療等。
這是國家照顧非資產階級而動用的策略。
貧富差距日益縮小,往後樂意在飯店花錢吃飯的人會越來越少。日後因為物資短缺而到臨的票據時代,會再次成為飯店經營的一個大劫。
大家很難在物資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去飯店吃飯享樂。飯店的生意由此會變得越來越不好做。
不過雖說飯店生意不好做,經過幾次討喜,隻剩下了實力雄厚的老字號,但是在當時有好手藝的人依舊會被爭相搶要。
所以是金子肯定會發光的。傻柱心想,李懷德給他留下的這個好活兒,要不買人情豈不白白浪費。
所以,他當下又去幾個叔叔伯伯那兒跑了一圈,最後帶著自己一個表兄弟送進了廠裏做學徒工。
軋鋼廠主要就是跟鋼材打交道,熔化鋼錠,加進去一些加固材料,然後用重機器軋成各種建材。
這些設備大多都是從國外的舊機器淘出來的,要麽就是從樓老板原有的私企裏調過來的。
大部分都已老化,這器非常笨重,使用起來不僅工序繁雜,而且機器本身也特別容易損壞。
所以需要很多維修人員。
這些機器身上的零部件在市麵上很難找到,大部分依舊需要從國外進口,可是進口零部件和進口機器一樣麻煩。
領導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就專門為維修機器開設了維修部門。這部門的工人,專負責配置各種大型機器容易損壞的微型部件。像易中海劉海忠他們這種鉗工以及鍛工,焊工等等都歸屬這個部門。
而且他們不僅製造生產廠裏機器需要用的零部件,他們生產的這些零部件還會售賣給其他製造廠。
相當於半個外包。
到了後期,軋鋼廠要進行不下去的時候,廠裏的生產技術已經能夠設計出比原來從國外淘到的舊機器更加精密輕巧的機床。
不過那個時候正趕上對外開放市場,比起國內費勁的製造需要投入大量研究與試錯成本,不如直接買國外現成的機器。
軋鋼廠自己投入生產設計的機器,因為在使用中無法生產出跟外國進口機器同樣精細的產品。
所以並沒有被市所接受。即便他們為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壓低自身售價,可是照樣賣不出去。
當時的軋鋼廠幾近凋零,早比不上如今這般受人追捧,所以大部分年輕人就業不會選擇進廠做工。
軋鋼廠吸收不到新鮮血液,上麵還有成千上萬的舊職工的養老壓力,所以廠區最終倒閉,被生意人二道售賣。
曾經創造出過輝煌曆史成績的軋鋼廠,還是成為了曆史洪流中一顆轉瞬即逝的流星。
但這都是後話。這會兒四合院兒裏正為進工廠的事正鬧的火熱。
院兒裏的鄰居都拖出自家的小孩上易中海和劉海忠家裏,拜托他倆給孩子找個好職位塞進去。
易中海和劉海忠雖然能在平時在領導跟前說上幾句。
可是那不過是在風平浪靜的時候才有可能。這會兒領導自己都忙的焦頭爛額,哪有時間聽他們上前說話。
現在想動關係進廠裏當工人的人多了去了,雖說易中海跟劉海忠自身都有過硬的技術,在廠裏也備受人尊重。
可當大家都開始各顯神通的時候,就輪不著他們上前了。
畢竟他們在廠裏不屬於管理層,也不認識什麽管理層的人。
他們的技術崗也有無數人排著隊想要頂上,而且即便是新人,想要培養成一個成熟的鉗工,也不是什麽難事。
易中海跟劉海忠自知鄰居們這些要求,找他們根本不可能成功,可是他們也沒把這些話明說。
畢竟他們當選上管事大爺以後,可沒少在鄰居們麵前吹牛,鞏固他們在鄰居心中的威望。
如果現在直言不諱的告訴他們自己幫不上他們這個忙,那往後他們的威嚴在鄰居們心裏豈不是會大打折扣?
可是紙終究包不住火,二人沒能力給院裏的孩子們安排崗位的事,很快就在四合院中傳遍了。
鄰居們紛紛開始指責易中海跟劉海忠兩個人吹牛。
說什麽在廠裏能說得上話,往後可以幫著自家孩子找個好職務,在廠裏能照顧小的,都是屁話。
當以前吹過的牛,這會兒在天上炸開,變成報應落下來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