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崇德殿外噬指親

字數:5099   加入書籤

A+A-


    三國興漢!
    車軲轆吱吱呀呀。
    伴隨著車外謁者的聲音“朱雀闕門已到。”
    朱雀闕門是北宮的南大門。
    距離目的地已經不遠。
    乘輿中,關於太傅袁隗的分析已經接近了尾聲。
    劉辯看著畢嵐“畢卿,還有良計教我?”
    畢嵐正在擦拭著額頭上的汗水,聞言篤定道“陛下,既然如此,那更要收斂鋒芒,以驕敵誌了。“
    劉辯小聲道”可否遣一親信出城,到右扶風密詔皇甫嵩來京?“
    畢嵐一怔,聲音小且急促”陛下不可,皇甫嵩雖剛正不阿,但不知變通。
    若要召他,必要有詔令。
    現在符節台全部被殺,七璽丟失,如何下詔?
    便是尋回七璽,新的符節台必然是太傅親信。
    陛下此舉,豈不是棍子打草,驚到毒蛇!
    況且,有張奐領詔之例在前,就算皇甫嵩拿到密詔,恐怕也不會帶軍來京,而是會上奏詢問。
    如此反而把陛下暴露了。“
    ”可是,時不我待啊!“
    劉辯眉頭緊鎖,對於皇甫嵩,畢嵐說的非常有道理。
    曆史上,皇甫嵩依詔令去接收董卓的軍隊,董卓不奉詔,皇甫嵩完全可以趁機除掉董卓。
    結果,皇甫嵩不但沒有動作,反而上奏朝廷。
    隨後董卓掌控中央之後,一紙詔書,讓他進京。
    這明顯就是圈套。
    當時京兆尹蓋勳就暗中聯絡皇甫嵩,意圖對付董卓。
    然而皇甫嵩不但拒絕,反而老老實實的放棄軍權,跑到雒陽去了。
    畢嵐壓低聲音道:”一夜動亂,太傅年高,籌劃到現在,定已是疲憊不堪。
    此刻不過強撐罷了。
    待朝會結束,他自認大局已定,定然要回府歇息。
    我們隻要等到金烏西落,對方防衛放鬆,就可以謀劃動作了!“
    劉辯點了點頭。
    牽扯到政變細節上,畢嵐確實比他考慮的要全麵的多。
    而且今天晚上,按照曆史記載,董卓的心思,應該在把軍隊悄悄的跑到城外,明天再大張旗鼓的進來。
    袁隗忽然睜開眼睛,隔著青蓋車的帷帳,看向前方的天子乘輿。
    ”仲潁,你覺得天子如何?“
    聞聲,董卓抬起頭,甕聲甕氣道:”聰穎果敢,大類其父!”
    ”以老夫來看,遠勝之!”
    袁隗神情中難得的露出一絲凝重。
    “孝靈皇帝利用宦官壓迫士人,是我們能團結天下士人的根本。
    大赦天下本是老夫穩定局勢的手段。
    赦免所有黨人,徹底終結這二十三年的禍事,乃是老夫邀買天下清流之心的計謀。
    但是,其竟先我一步,不但大赦天下,還徹底結束了禁錮清流。
    如此不但邀買到天下人的心,還讓老夫失去了團結天下人的根本。
    這是釜底抽薪之計啊!“
    董卓臉上閃現出一道凶光,請戰道:”主人,天子若是隱忍不發,我們或許還未注意到。
    但他此刻鋒銳展現出來,倒是讓我們有了警醒之心。
    閔貢那五百騎卒,某翻手可滅。
    待其進入崇德殿,某令心腹把守宮門,將其困在其中。
    朝會自有主人在德陽殿主持,如此可萬無一失。
    天子沒有動靜最好,若有動靜,我當將之鴆殺,推說暴斃即可。”
    袁隗擺擺手,道”今日朝會時,看天子表現再作計較。”
    董卓著急道:”怕天子在朝會時,又有什麽動作,不若直接囚禁起來幹淨。”
    ”此事不到迫不得已,絕不可為之!“
    袁隗語氣加重,斷然說道。
    董卓急忙跪伏於地”小人唐突,小人唐突!“
    袁隗眯起眼睛,語重心長的說道”仲潁,作為上位者,我們不論做什麽事情,都會成為後人的先例。
    士人的名聲一旦崩塌,會給後世帶來難以修補的信任危機。
    洛水之誓,為什麽神聖?那是因為光武帝拋卻殺兄謀命的大仇,更沒有推兵不厭詐,而是選擇信守承諾。
    劉氏雖然涼薄,但我們切不可同類。
    必要時,老夫也可以指著洛水發誓,並會像光武帝一樣信守承諾。“
    “主人高瞻遠矚,品德高潔,小人遠不如也!”
    董卓的臉再次貼到了車底,不過眼神中卻露出了不以為然的神色。
    一步三算,瞻前顧後,好為大名
    ”大兄,過金商門了!“
    車外,響起劉協脆脆的聲音。
    聞言,劉辯和畢嵐咻地住口。
    劉協聰慧乖巧,但親切中總隱有一絲疏離。
    從曆史上看,劉協是那種多疑,親情冷漠,隻知自保的性格。
    對於這些,劉辯並未在意,劉協剛剛出生,親生母親就被毒死,被奶奶董太後養大。
    但今年董太後也因為爭權失敗,憂鬱而死。
    這樣的小孩子,怎麽可能有安全感。
    而原劉辯更是心疼這位唯一的幼弟,就算因為立嫡一事,也未產生齟齬。
    登上皇位後,不但沒有加害劉協,甚至沒有驅趕到封國。
    而是養在深宮,帶在身邊,照拂有加。
    這一生,劉辯不會再讓劉協過那顛沛流離的窩囊生活。
    ”天子車駕入金商門,皇太後已出殿。“
    乘輿外響起謁者的聲音。
    原本劉辯對於曆史中的何進和何太後,頗有些看不起。
    但穿越之後,多了本劉辯的一些記憶,他才漸漸明白,何進兄妹的良善,已經超過大多數人。
    何太後鴆殺劉協母親王夫人,看似心狠手辣,實際上何嚐不是自保的手段。
    畢竟孝靈皇帝劉宏的狠辣,剛在宋皇後身上表現不久。
    毫無過錯的宋皇後,因為莫須有的罪責,整個家族被滅,自己也被打入冷宮,憂鬱而死。
    劉辯雖然是嫡長子,卻不得劉宏歡喜,遲遲沒有被立為太子。
    可以預見,一旦劉宏有了其他選擇,作為隱患的何皇後的一家都難以幸免。
    要知道,皇權的權力鬥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動輒三族俱誅。
    可何進和何太後對於政敵董重,僅僅是收押和免官。
    而對於董太後,甚至沒有任何的處理。
    隻不過,董重自殺,董太後隨後憂慮恐懼而死罷了。
    後世很多人推測何太後下的毒手,但何太後若是真下毒手,怎麽可能留下劉協這個最關鍵的隱患,還養在身邊。
    看看其他皇帝對待隱患的做法,就可見一斑。
    有的時候,越是平凡的出身,可能會越尊重生命。
    而那些高高在上的士人眼中,所謂黎庶,不過是資源罷了。
    人口,紅利?
    ”陛下,太後出迎,要下車了。“
    畢嵐提點道。
    何太後?
    腦海中的女子形象忽然愈發清晰。
    跪坐而且的劉辯心中一顫,淚水忽然莫名的奪眶而出,止都止不住。
    或許,或許是原劉辯對母親的眷戀之情爆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