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天子回雒閔貢急

字數:5033   加入書籤

A+A-


    三國興漢!
    利用了呂布撤退後留下的灶和糧草。
    士卒們飽餐一頓後,便開始返回雒陽。
    七裏潤準確來說,屬於雒陽外城,距離內城不過七裏的距離。
    隻是因為大雨滂礴,所以增加了行路的困難。
    馬車中,劉辯思索著下一步的行動。
    此次出宮,收獲已經大於預期,雖然沒有達到逆轉乾坤的程度,但也有了反抗的底牌。
    “今天晚上,按照史書的記載,董卓應該會把兵派出去,然後明天再大張旗鼓的回來。”
    “這個過程,董卓會親自帶隊呢,還是帶一小部分人馬,留駐在營寨虛張聲勢呢?”
    劉辯心中沉吟,盤算著夜間攻打董卓大營的可能性,以及是否會引起袁紹過激反應
    關於這一段的曆史記載,無論是後漢書還是資治通鑒,在劉辯看來,是有一定錯漏的。
    根據記載,董卓就每隔四五天讓士兵趁天黑偷偷溜到城外附近紮營,第二天一早再大張旗鼓地返回洛陽,讓人以為西邊又有董卓的部隊來到,雒陽城中沒人知道這一實情。
    不久,何進以及弟弟何苗原先所統領的部隊就都歸附董卓,董卓又指派呂布殺死執金吾丁原,吞並了他的部隊,董卓的軍隊因此變得十分強盛。他又暗示朝廷策免司空劉弘,而讓自己頂替他的位置。
    這其中的錯漏就是時間線。
    按照這個記載,董卓每隔四五天,那等他殺丁原、引誘何進何苗部將,至少也要八九天的時間。
    而實際上,董卓八月二十八日淩晨迎天子回雒陽。
    八月二十九日就策免劉弘和丁官,並當著百官的麵和袁紹決裂。
    八月三十日就在召集百官,討論廢帝,並差點殺了盧植。
    九月一日就在崇德殿前集合百官,要挾何太後廢除了少帝劉辯。
    初三就毒殺了何太後。
    這其中哪裏來的八九天時間?
    在劉辯看來,這可能又是史官的春秋手法,是在掩蓋董卓奪權過程中百官的一些汙點。
    無論是董卓召集百官私底下討論,還是光明正大的在朝堂上討論,反對廢帝的人隻有袁紹和盧植兩個人。
    也就說明,百官和董卓就算沒有達成統一意見,也是屈從於董卓。
    為何要屈從於董卓呢,於是說董卓士兵趁天黑偷偷溜到城外附近紮營,第二天一早再大張旗鼓地返回雒陽,讓人以為西邊又有董卓的部隊來到。
    靠著奸詐的計謀強勢的壓住雒陽城中的百官。
    有些史官在昧著良心寫的時候,還是會倔強的留下一點職業節操——自相矛盾。
    讓後世有心人去揣摩。
    讓劉辯擔憂的還有一點,那就是他的到來,改變了一些進程。
    到目前為止,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蝴蝶效應,會不會引起各種難以預料的事情。
    斟酌再三後,他決定還是暫時隱忍不發,等待事情的發酵,以靜製動。
    畢竟一擊不中,容易打草驚蛇,以他現在的兵力,也就沒有了再次出招的機會。
    同時,也要引起袁紹和董卓之間的紛爭。
    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此時驂乘的是太尉崔烈,幾番驚嚇之後,老人不但沒有病倒,反而愈發精神起來。
    見天子始終沒有聲音,便勸慰道:“陛下但請放心,田芬和王瑰都我同鄉人,且是良家子。
    心有天子,不似並州偏鄙之人!
    且射聲營驟所部皆是精銳,於黑夜中聽風辨聲,一箭中的。
    屆時驟然發難,可將董卓射殺當場。“
    ”如此就多仰仗太尉了!“
    劉辯點點頭,”如我所料不差,張璋和吳匡極有可能投靠董卓。
    你可令他們暫時隱忍不發,以等待時機。“
    ”吳匡,張璋,此等靠異端上位之人,心術不正!“
    崔烈先罵,隨即又自我標榜道:”陛下放心,早今日午時,我便思忖隱忍以待時機,以誅殺董賊。“
    聽著車外的雨聲,劉辯繼續道:”董卓得了並州兵馬,勢力大盛,明日定會尋由頭罷免三公。
    嗯,比如說,就說一直下雨,如此他可得司徒或者司空。
    以我之見,他當天便會借機私下聚會,以商量廢天子之舉,以樹立威信,獲得擁立之功。
    屆時,太尉還要虛與委蛇才好。”
    崔烈神情古怪,口中道”謹遵旨意。“
    鮑信所部千餘人,張遼所部千餘人,已接近三千眾,問題在於都是新兵。
    幸好的是,劉辯已經占下了武庫,可以把些人的裝備提升起來。
    再加上執金吾的七百人,牽招的千餘人,以及閔貢的五百人,劉辯可以掌控的兵力已達五千人。
    靠著這些人馬,說句難聽話,劉辯有信心堅守北宮一月不丟。
    隨後,在崔烈的陪同下,劉辯開始安排各個事宜。
    當一項項旨令下達,崔烈逐漸震驚的挺直了身子。
    天子的英明睿智,已經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這個時候,劉辯趁機說道“我們這些動作掩蓋在大雨中,今日可能不會被人發現。
    但明日後日可就難說,接下來,還有兩個人需要拜訪。
    這兩人身份敏感,我不方便出麵,要有勞崔太尉。
    社稷危難,全在崔太尉手中。”
    崔烈當即躬身行禮道:”陛下以社稷安危相托,烈豈敢不效死以報。
    這二人莫非是司隸校尉曹操和河南尹王允?”
    劉辯點頭,崔烈能力不知,眼界還是有的。
    司隸校尉相當於後世明朝錦衣衛的指揮使。
    而河南尹相當於京城太守,掌管雒陽各個部的尉(類似各個區的公安一把手)。
    劉辯這次鬧這麽大的動靜,想瞞過兩人很難。
    “崔太尉當以自己為主事,勸說兩人報效國家社稷。
    縱使不能勸說,也要穩住他們,最起碼保證這三日無恙。”
    崔烈重重點頭“老臣明白。”
    上東門的城門,還在牽招的控製中,大雨磅礴下,城門校尉並未巡邏。
    至於執金吾
    原執金吾的屍體還躺在七裏潤並州大營中。
    腦袋和印綬之類的,應該是被呂布帶給董卓了。
    至於現任的執金吾鮑信
    進入雒陽城之後,各人冒雨離去,率眾開始依令行動。
    劉辯則是帶著趙淳等人繞道北宮省中的北門——朔平門。
    北宮的布局,有三部分,分別是宮中殿中和省中。
    宮中就是各個尚書台、符節台、蘭台等以及一些少府辦事機構。
    殿中是皇帝辦公生活的地方。
    而省中(禁中),就是後宮嬪妃及太後等居住的位置。
    北宮的省中在北宮最北部,以朔平門與宮外相連。
    此刻的朔平門,閔貢的麵色焦急。
    在天子混雜在小黃門之列中離去後,他以朔平門直通省中的借口,拿著太後製命接管了朔平門。
    負責看管的北宮朔平門司馬,麾下不過一百餘衛士。
    頂頭上司趙謨又剛被罷免,而新的上司楊彪也就露了臉,吩咐了照舊後,就悄然不見。
    所以朔平門把守的交接還算平穩,隻是天子早過了約定的時間,到現在還沒有返回。
    以至於省中探尋
    他雖然一向沉穩,但也架不住探詢的宮女一波又一波
    但他沒有注意到,朔平門外,隱藏著一支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