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董卓擒賊先擒王

字數:4696   加入書籤

A+A-


    三國興漢!
    “太傅雖然謀算無雙,但畢竟年紀大,反應稍遲鈍些。
    而我們最大的優勢,在於所有人都認為我們是太傅的腹心,以為我們代表著太傅。
    所以,對我們的動作,袁氏故吏和門生處於一種默認和觀望、甚至是支持的狀態中。
    等他們發現不對時,大局已定!”
    楊彪的聲音擲地有聲,他看著窗外黑色的穹廬,深邃而不到邊,一時之間,沉醉於其中。
    如是,他並沒有注意到董卓的眸子中,閃爍著冷靜的光芒。
    就好像叢林中強大的野獸,捕獵時的顯得凶殘,但那不過是他們的習慣罷了。
    “人安排的妥當麽?”楊彪忽然收回目光,轉向董卓。
    董卓道“放心吧,這件事情,我安排呂布去做的,他殺了朝廷大員,隻有一路走到黑,比我的腹心還要可靠。
    明日宮中,還要我安排衛士進入。”
    楊彪點了點頭“公路好酒,勇而無斷,不足為慮。
    羽林中郎將桓典與我楊家世代相交,宮殿衛士無慮。
    而我現在又是衛尉,掌宮門衛士,無須擔心。“
    董卓建議道”楊公,鮑信可是有兵士在宮中為衛士,這新招之兵,未必聽從楊公之令。“
    楊彪捋了捋胡須,道”嗯,你再備著兵馬,帶上我的令書,可隨時出入宮門。
    執金吾鮑信那邊,也留有人提防。“
    董卓揮手道:”不若今晚出手,先把執金吾鮑信的衛隊滅了。“
    ”不可,不可!“
    楊彪拒絕道。”若是那般做,我們所謀,豈不是路人皆知。
    那汝明日還如何以太傅之令,告於天下呢?”
    黑夜中,數支隊伍趁著夜色包圍了太傅府邸。
    夜已深,太傅袁隗端跪坐在棋盤前,貌似在看著那盤中的黑子和白子。
    但他的眼皮,已經耷拉到臉上。
    在他的對麵,坐著一名麵容俊美的中年男子。
    此人原本也穩坐如常,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有些控製不住。
    終於,在一陣悉悉索索的動作後,此人終於忍不住開口道“太傅,太傅,顯陽苑的宴會該結束了,怎麽還沒有人前來回複呢?”
    “回複,恐怕不會有人來回複了。”
    袁隗睜開眼睛,看向對方,道“凡人卑賤至極,複仇就會迅若雷霆,出乎意料。
    汝舅父曹節昔年掀翻竇大將軍,勝敗就在一夜之間。
    沒有想到,我居然也被自家惡犬反噬。”
    “這,這是什麽意思?”
    對方大吃一驚,駭然說道。“董卓,他,他怎麽敢?”
    袁隗淡淡一笑,道“畢竟在邊疆呆的時間太長了,野心難以抑製。
    我本以為他足夠聰明,沒想到卻是高估了他。
    原本還念在他多年忠心耿耿的份上,給他一個善終,和綿延百年的富貴。
    誰知道他,嗬嗬,不珍惜。”
    “太傅既然已經知道,為何不出麵阻止?
    以太傅的權勢,一紙令下,恐怕董卓所部就分崩離析。
    太傅,你放心,某也有百十親信,要傳信給哪一位,本初,還是公路”
    “馮方啊,你呀,就是太沉不住氣。”
    袁隗緩緩的起身,“年歲大了,稍有動作就疲乏不已,一會有貴客臨門,你幫我好好接待吧。”
    馮方一怔,急忙道“太傅,這是何故?”
    “反正我們的目標是一致,就且讓他放開手腳去做吧。
    下棋就是這樣,你要讓對方有贏的希望,他才會放開手腳。
    隻有當他自認為獲勝時,才好收網。”
    袁隗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我們袁家百年的底蘊,又豈是一個邊疆武夫可以窺探的?”
    兩人正談論著,院中已傳來咵咵咵的腳步聲,和隱隱約約的廝殺聲。
    不多時,一群士卒蜂擁而入。
    看著眼前雄壯的青年將領,馮方眉頭微皺“怎麽是你?”
    袁紹端坐於家中,手中握著長劍,徹夜未眠。
    他的大腦飛速的運轉,既是回憶往昔,也是在思考。
    他雖然是袁家人,但卻是庶子。
    庶子在嫡子眼中,和奴仆無異。
    甚至袁家很多奴仆,本就是前幾輩的庶子後代。
    家族雖然,總有宗家和分家,就如同皇族一般。
    天子更迭,諸侯王好的能綿延郡國,差的淪為庶人也是常態。
    他比普通人家好的就是,可以在家學中熟讀經書。
    袁家家傳孟氏《易經》,是後漢當官,必須要掌握的十四本經書之一。
    原本,他大概率會成為袁基,或者袁術的僚屬或者管事。
    幸好,他被過繼給了仲父袁成,如此才算有了點地位。
    他自小逆反親父,自然也就看不上親父袁逢、叔父袁隗和宦官勾連,居於廟堂高位。
    雖然也被舉孝廉為官,但他的誌向根本不在此處。
    於是他拒絕了家族的福蔭,隻想做一名義士,和家族關係撕裂掉。
    於是借著嫡母之死,他果斷放棄家族中鋪好的路,守孝三年。
    守了三年之後,他感慨嫡父,幹脆又守了三年。
    在人生的最黃金時期,拋棄了高官厚祿,守孝六年。
    在後漢末這個為了邀名無所不用其極的時代,他袁本初,聲名鵲起。
    因為相對於很多人作秀般的邀名,他這個天下第一大公族世家的嫡子,居然真的守孝六年。
    隨後,他隱居雒陽,與何顒等清流名士組織“奔走之友”,營救那些被迫害的黨人。
    如此漸漸成了天下清流的領袖,名士的楷模。
    在享受這些讚譽中,他更加的看不起祖輩,尤其是袁隗之前勾連中常侍的做法。
    然而,來自朝堂和家族的壓力,使得他漸漸明白,要想再進一步,隻有仰仗家族的福蔭。
    於是,他串聯於大將軍、家族和清流黨人之間,縱橫捭闔,一舉完成迄今為止的盛舉——誅殺所有宦官。
    下一步,不是繼續扶持天子,還天下清平麽?
    叔父為什麽要廢帝?!
    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就算是霍光那般,最後也落的族滅下場。
    當然,最讓袁紹無法接受的是,如果他同意廢帝,那麽他的政治資源將會崩盤。
    因為他自命清流,是天下楷模,而且大將軍何進是他的故主。
    天子是大將軍的外甥,他繼承了大將軍的遺產,就要守護天子和太後。
    無論從哪一點來考慮,他袁紹都不能參與到廢帝中。
    如果是董卓要廢帝,他還能號召百官與之對抗。
    但若是太傅要廢帝,他隻能辭官。
    下一步,以叔父三步一算和隱居幕後的秉性
    陡然,一個可怕的念頭浮現在他的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