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天子閱兵平樂觀

字數:4392   加入書籤

A+A-


    三國興漢!
    劉辯和潘隱的聊天,自然不是無的放矢。
    “你的忠心,我自然知道,但是天下間的任何人,都不能和天下作對。
    即便如我,也要在規則之中。”
    劉辯覺得雙腿有些酸楚,便斜臥在軟榻上,目光清澈,好像穿透了曆史的深邃。
    “大漢到了今天,看似是名門望族掌握天下。
    但實際上,他們是由無數的豪強大族堆積組成。
    所以,他們必定要代表豪強大族的利益。
    他們不斷的繁衍壯大,侵占土地,使得我大漢,已經無力供養龐大的官員俸祿和軍費開支。
    這也是幽州、並州、涼州等地形勢糜爛。
    使得靈帝不得不放權給州牧,或者丟棄國土的原因。
    關東饑荒,百姓多賣妻鬻子,法不能禁。
    豪強大族則是蠢蠢欲動,坐視動亂,如此才能夠為地方謀取更多的權利。
    涼州、並州之間的羌胡之亂,如懸在頭上的利劍,隨時兵臨三輔。
    現在董卓雖死,袁隗卻是百足之蟲,就算被殺,也不過謀的一時太平而已。
    這天下官宦,都是被世家大族壟斷。
    我若要中興大漢,何其難也啊。”
    說到這裏,劉辯想起前身的悲歌,不由得拍著大腿輕聲唱道
    “天道不易兮我亦何艱。守萬乘兮滿目瘡。
    逆臣雖平兮漢仍難延。有誰助兮平四川。”
    一聲唱罷,劉辯麵色如常,潘隱卻是淚流滿麵。
    在潘隱看來,這是天子在向他吐露心聲,什麽人才值得天子如此做?
    那必定是腹心中的腹心啊。
    天子視我如腹心,我視天子為君父。
    刹那間,潘隱對於劉辯的處境感同身受。
    “臣必為聖上效死,縱與天下豪強為敵,粉身碎骨亦不退縮!”
    聞聲,知道醞釀的差不多了,劉辯正身坐好,開口道:“我欲興建一支暗衛,由宦者掌管,與司隸校尉部互為表裏,並監督司隸校尉部。”
    若是有後世人在此,定會驚訝的大叫“天子欲興建內廠!”
    劉辯眼睛眯起,他正是要啟用內廠。
    在他看來,司隸校尉部和錦衣衛比較重合,但不同的是司隸校尉部,多有士人擔任。
    士人擔任,便有私心,即便是如同陽球那樣的酷吏,亦同樣夾帶私貨。
    而劉辯需要的,則是一把隻聽從自己的利劍。
    在他看來,東漢末年的情形,其實和明末很是相似。
    內部動亂不斷,接連不斷的黃巾起義,恰似明末的流民,隻不過沒有形成李自成那樣的規模。
    而韓遂、馬騰所率領的叛軍,正如後金大清,時時威脅首府。
    從地理位置上,也是如此。
    當然,韓遂和馬騰沒有後金皇太極的雄才大略
    而朝堂上的名門望族,和明末的東林黨等文官集團,也是頗為相似。
    董卓及各地蠢蠢欲動的軍頭,和大明的左良玉等人又有什麽本質區別。
    各地豪強大族,也和明末的鄉紳地主相似。
    各地的諸侯王,權力比明末還大些。
    司隸校尉,和錦衣衛相似
    潘隱很快的捕捉到了其中的信息,建議道“聖上,雖然實為暗衛,但名不可為暗衛,昔日武帝時,曾興繡衣使者。
    身穿繡衣,手持節杖和虎符,四處巡視督察,發現不法問題可代聖上行事。”
    劉辯眉梢一挑,心中微動,但是隨即擺手道“隻監察上奏即可,具體執行,還是暫時交給司隸校尉。”
    漢武帝行繡衣使者時,中央權威甚重,即便如此,這些繡衣使者也出現了權柄過大,最後導致被廢棄。
    檢察權、執法權和審判權,如果都給了一個人,那必定要出大亂子。
    後麵明末就是建了東廠,建西廠
    “謹唯!”
    潘隱下跪,他自知繡衣使者後來都沒有好下場,已做好玉碎的準備。
    不成想天子竟還有回護,心中不由得愈發感激。
    這是源於此時人眼中,“執法、審判,”的廷尉屬於髒活。
    很容易受到報複。
    這也是潁川陽翟的郭家,治法綿延整個東漢,卻始終難以發展壯大的原因之一。
    “司隸遊俠頗多,史阿,你為暗衛之副,幫助潘隱安排此時。
    可大加收攏各地遊俠,以及普通人,主要還是以刺探為主的信息收集。”
    “某遵旨!”
    史阿抱劍應命。
    劉辯想了想道“錢糧的支出,全部由少府這邊,潘令決計不要節省。”
    做項目,就有資源,有資源就有權力
    靈帝於平樂觀下起大壇,上建十二層五彩華蓋,高十丈。
    壇東北為小壇,複建九重華蓋,高九丈。
    引騎士數萬,天子在華蓋下觀禮。
    劉辯要閱兵,連場地都不需要搭建。
    隻上午常朝的時候,由新任河南尹王匡並司隸校尉牽招帶人前往,負責整理場地。
    利用上午的時間,雒陽城的軍隊已經在城西校場集合,並擺好了七個陣列。
    第一個陣列是北軍五校。
    北軍五校是常規禁軍,共有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校。
    每校七百人,共有三千五百人。
    原本由大將軍部將張璋統領,但隨著張璋被射殺,暫由屯騎校尉王瑰監管。
    而經過昨日的廝殺,目前到場的僅有兩千多人。
    原本京城中最多的是西園軍,原有八個校尉,大約六千多人。
    後來隨著蹇碩被殺,袁紹調走,鮑鴻被誅等事情後,也減到了五個校尉,人數維持在這個數目。
    兵權是在吳匡手裏,但做昨日的行動中,淳於瓊率領本部人馬及追隨者離開了雒陽。
    其餘的人馬在三河騎卒以及樂進等人的夾擊下全軍覆沒。
    被俘投降的,也全部被殺,此刻屍體都堆積在平樂觀前的高台下。
    還有昨日被殺的兩千多西涼悍卒,屍體同樣堆積在此處。
    董卓麾下徐榮、公孫度、華雄三人反正,保存了數百的部曲。
    不過隨著徐榮擔任羽林中郎將,目前這部分人由公孫度暫時統領。
    像董越、董旻、董璜、李傕、郭汜、胡軫都被殺死,倒是張濟在張繡和胡車兒的護衛下,趁亂逃出了雒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