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八校分兵各竟先

字數:4856   加入書籤

A+A-


    三國興漢!
    僮仆一萬三千二百八十三戶,男丁兩萬八千。
    其中成年的青壯年男丁有一萬一千三百四十二人。
    經過選拔,裁撤掉其中不適合的三千餘人,共有八千士卒。
    此刻在於禁、樂進、張汛等人的指揮下,擺出幾個歪七歪八的陣形。
    隨著於禁等人的呼號,這些僮仆們依舊無精打采,半死不活的樣子。
    看到這一幕,劉辯並沒有意外的表情。
    過了一會,於禁過來,請示要殺掉幾十個人示威的時候。
    劉辯的表情嚴肅起來。
    見狀,劉辯身旁的秘書郎們便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
    “可殺,昔日孫子練兵,殺吳王二妃。
    如此軍紀嚴明,宮女可成兵,況僮仆呼!”
    先進言的是傅幹,他是漢陽太守傅燮(xie)的兒子,今年十五歲。
    傅燮是前太尉劉寬的弟子,和公孫瓚是師兄弟。
    在公元187年涼州王國的叛亂中,誓死不降,兵敗被殺。
    在曆史中,傅幹同樣很有才幹,最終也做到扶風太守。
    影響曆史進程的事情,就是勸說馬騰靠攏曹操,並最終達成。
    馬超領兵擊敗高幹,殺死郭援。
    聞言,裴潛、毋丘興等人紛紛頷首讚同。
    法正卻搖了搖頭,嘴角撇起。
    作為第一批秘書郎,他們又都是少年心性,其中不免相互攀比。
    說到兵事上,一向是法正、傅幹為首,各有擁躉。
    見狀,裴潛好奇道“法正,難道孫聖的法子也有錯嗎?”
    他這一發聲,自然把眾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了法正身上。
    “孫聖練兵,並無不妥。”
    法正淡淡說道,不過這副姿態,卻讓不少人有轟他一拳的衝動。
    什麽叫孫聖練兵,並無不妥?
    那是典範,好不好。
    裴潛不嫌事大,繼續道“那為什麽傅幹說用孫聖之法的時候,你不以為然呢。”
    法正掃了傅幹一眼,道“孫聖練的是什麽兵,那是吳王的妃子。
    主將卑而士卒尊貴,所以不殺無以立威。
    我們今日練兵,是以禁軍之威名,身後是天子,練的還是僮仆。
    這種情況下,還需要殺人立威,隻能說是計謀淺薄了。”
    聞言,不但傅幹臉色赤紅,就連於禁也有點掛不住。
    當即拜道“某再去練。”
    如是折騰到了中午,方才有了點樣子。
    偃師令趙隆、偃師丞崔皓,早組織剩下的男丁和一些壯婦,做好了稀粥鹹菜。
    士卒們在於禁等人的呼喝下,倒是排起了整齊的長龍。
    其中天子劉辯和秘書郎等人的菜肴就豐盛多了。
    趙淳知道劉辯喜歡吃益州五味熟食,所以隨行都帶著幾個益州的太官吏。
    劉辯和十幾個秘書郎圍著一張圓桌,一邊吃,一邊探討。
    兵書上,皇宮的藏書有《六韜》、《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漢書·藝文誌》和《司馬法》等。
    這些秘書郎都可以盡情閱讀。
    雖然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
    但天子劉辯喜歡,所以大家都在鑽研此道。
    “如果給你們一千士卒,你們應該怎麽練呢?”
    劉辯吃了一口五味豬耳,開口問道。
    五味其實就是鹵味,原本受很多穿越小說影響,劉辯還很擔心吃不好。
    自己穿越過來,才發覺杞人憂天了。
    漢時,對吃的研究已經很深了,比如鹹菜、醬油、醬豆、醋(“酢”、“醯”)、香油等等都是存在的。
    甚至讓劉辯吃驚的是,居然有芥末。
    也是他之前研究漢末的時候,隻顧著權謀和軍事之類。
    後來經和太官令閑聊怎麽做菜,他才知道褐芥末這東西,周朝就有了。
    而太官令也接受了劉辯的一些建議,目前正在號召各個大廚,在研究各式炒菜、油炸、蛋糕等
    永樂少府也有不少人參與其中。
    時機成熟時,皇家菜譜,就會經由永樂仆孟他之手,流入民間。
    “練兵之道,貴在軍紀嚴明,譬如人一般,成一個整體。”
    “戰場之上,陣形最為重要。
    所謂大陣布開,千百人列隊向前,前後相頂,陣形嚴整。”
    “那不還是要軍紀嚴明,號令能夠及時傳達!”
    “最好的兵,使得將官各司其職,形成一個整體,每個人都知道怎麽去做。
    陣形拉開,命令下達,就是將軍不在,也能戰鬥到底。”
    “兵貴精而不貴多,以我之見,當精挑士卒,形成尖刀,每戰先登!”
    一群少年,各自發表看法,最終也難以形成統一。
    人群中,一直插不上話的楊修,忽然冷哼一聲道“依我看,兩軍對壘,還是糧食最重要。
    大家的兵,就算相差,差距也不大。
    兩軍開戰,守城的自然有優勢,那就比誰家的糧食多。”
    “楊修,你就知道吃啊!”
    “哈哈哈!”
    聞言,不少人頓時笑了起來。
    不過笑過之後,法正卻是深深的看了楊修一眼,道“一個將軍,如果不懂糧食的話,恐怕也難以成為真正的名將。”
    到了這個時候,觀察的其實也就差不多了。
    劉辯於是讓人宣於禁、樂進、張汛等人前來。
    待所有人到齊,劉辯開口道“練兵一道,我自問熟讀兵書,倒也能說上一些。”
    聞聲,眾人齊道“請天子講武!”
    這句話,其實就是客套的成分居多了。
    劉辯並未在意,他會用證明,事實勝於雄辯。
    “用兵一道,千變萬化,不過因地製宜,達到致人而不致於人罷了。”
    聞聲,不少人陷入沉思。
    劉辯繼續道“但用兵之前,還是要有一支強兵。
    何為強兵?
    刀兵鎧甲之利,此處不說。
    隻說兵。
    開大陣,對大敵。
    整齊之陣,千百人列隊向前,軍令嚴整。
    勇猛的人不得前衝,怯懦的人無法後退。
    兩軍相接,一排排的長矛刺過去,再刺過去。
    如此千軍萬馬好似一人,自然天下無敵。”
    說到這裏,他環顧左右,道“朕就說這麽多。
    我也知道你們有些人不以為然。
    這八千人可以分為八校,有誰願意練兵,盡可請願。
    到時候八校兵卒演練,哪一校的兵卒是第一,以後就用哪一校的練兵之法。
    秘書郎法正、孟達、毋丘興、士孫萌、蓋順、裴潛、桓範、傅幹,你們各隨一軍,詳細記錄練兵和對戰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