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黃琬入京升侍中
字數:5106 加入書籤
三國興漢!
張猛,字叔威。
人如其名,是個猛人。
張猛是漢末涼州三明之一,張奐的兒子。
而且和隻知道寫字的兩位兄長張芝和張昶不同,這家夥文武雙全,脾氣暴烈。
在擔任武威太守的時候,殺了頂頭上司雍州刺史邯鄲商。
後來被韓遂攻打,自焚而死。
眾官離去後,劉辯問道“盧公有何策,可得袁隗的頭顱?”
盧植道“尚書仆射進策,言袁隗身邊多羽林和虎賁,其走的太急,這些人的家眷並沒有帶走。
前羽林和虎賁因為一時恩典和義氣跟隨袁隗做大事,但時間一長,內心必然思念親人。
可以以家眷為借口,放言要殺死所有家眷,若是誰能送上袁隗的頭顱,則可以赦免其罪。
如此,袁隗必死,袁隗死則天下安。”
崔烈也補充道“朝堂共議,一旦袁隗身死。
朝廷遣重臣名士前往四方安撫各地州郡太守。
對於袁賊矯詔所任命的官職,予以官方確認。
如此一來,他們必然感恩戴德,不會再生反心!”
劉辯想了想後,道“這些地方豪族勢力已成,如此良機,斷然不會輕易歸順。
而各地州郡長官被他們挾裹,縱然袁隗被殺,他們也會尋出新的由頭。
若是袁隗身死,其門生故吏定然尋機報複。
此刻派朝廷重臣前往州郡,無異於送羊入虎口。
我擔心州郡在有些人的攛掇下,必會殺朝廷重臣以為投名狀。”
盧植和崔烈相互看了一眼,斷然道“陛下此舉,實在是杞人憂天。
袁隗反叛,罪名屬實。
若是被殺,等若張純張舉般,餘眾四散。
其門生故吏便是有義,也會思慮家族
現在有機會重歸大漢,感恩戴德都來不及,怎麽可能會殺朝廷重臣呢?”
劉辯自然知曉兩人說的,也有可能性。
而他的估計,也都是最壞的打算。
但賭約麽,橫豎都無所謂。
若是盧植崔烈能安定四海,他就把朝政交給兩人又如何?
若是兩人安定不了,按照他們之間的賭約,兩人就要帶領朝臣,一切以劉辯為主。
說實話,劉辯甚至希望各地傳檄而定,那麽他們就可以展開拳腳去改革。
“此事朝廷盡力操作即可。
盧公,崔公,我雖然秉持之前的觀念,但期待你們的好消息。”
劉辯肯定道,隨後話鋒一轉,“幽州那邊,還有消息?”
崔烈回稟“幽州那邊還沒有消息傳來。
上次劉幽州的奏報,是遼西俱已安定。
正在勸導百姓種田,並打算在上穀與鮮卑互市,發展漁陽的鹽鐵業。”
“劉幽州真乃忠貞良才。”劉辯點點頭,“奏報之中隻談遼西,漁陽等,還有說遼東四郡?”
“遼東四郡極為偏遠,而遼西的烏桓人初附,州兵不宜於遠征,因而政令不通。”
崔烈之前負責太尉府的事宜,所以邊疆之事還算熟悉。
劉辯眉頭微皺,接著問道“遼東四郡,如今是何狀況?”
“豪強並起,黎庶苦不堪言。”
“既然如此,何不任命新的太守?”
盧植道“道路偏遠,政令難通,烏桓人新附,鮮卑人橫行。
此刻任命太守,無異於如趙邠卿為敦煌太守。”
劉辯想了想道“既然豪族並起,為何不任命當地豪族為太守?
如此可暫時安定一方,不至於外族入侵,政令混亂,黎庶有倒懸之危,再釀一場白波叛亂。”
盧植遲疑道:“如此一來,則豪族可能成割據之勢。”
“當前之急,在於平定袁賊的叛亂,在於平定白波軍的叛亂,在於四方州郡不再有叛亂。”劉辯提醒道。
自己都答應了對方赦免跟隨袁隗叛亂的眾臣,並認可對方矯詔的官員,這種手段。
對方連自己想任命太守,還要阻攔,那就太沒有交換的政治思維了。
果不其然,盧植立即明白過來。
他有些意外,也有些吃驚。
自己縱橫官場多年,官場智慧竟然不如十幾歲的少年。
“不知陛下還有任命?”
反應過來之後的盧植,立刻問道。
劉辯之前已經圖窮匕見,此刻也就沒必要繞彎子“樂浪郡太守的任命,交給大司馬。玄菟郡和遼東屬國的任命,三公府討論擬定。
遼東郡的太守,就任命豪族出身的公孫度吧,他雖然是豪族,但卻是偏支,當知生民艱苦。”
“遵旨!”
盧植和崔烈躬身應命。
遼東四郡,相當於天邊的四塊肉。
雖然分不到什麽好處,但卻也能留下一份情誼。
天子拿走最大的一塊遼東。
但也分給了三公府兩塊,幽州牧一塊。
兩人自然也沒有反對意見。
如此遼東的事情定下來,這時,門外尚書台忽然傳來熙熙攘攘的聲音。
盧植眉頭皺起,還未等他發文,門外便有尚書的聲音“豫州牧黃琬回京交接文書。
說是封了天子的詔令來複命,可我們尚書台並未發送相關詔令。”
聞言,盧植等人臉色各異。
劉辯臉色變冷。
很顯然,黃琬個呆瓜上了鬼子的當被袁隗矯詔調回了雒陽。
而豫州本來就是以袁家為首的汝潁集團大本營。
如此一來,整個豫州不複為天子所有。
不過,黃琬,也算是一個能用的臣子。
首先,沒有參與廢立天子。
其次,雖然掌握重軍,但沒有二心,奉詔入京。
最後,高度參與謀殺董卓的行動。
“是否讓其自赴廷尉?”趙淳問道。
他日日在天子身邊察言觀色,如今僅僅靠著一些微表情,就可以猜出天子的想法、
按照朝廷律法,公事公辦的話,像黃琬這樣,就可以直接去廷尉了。
盧植掃了趙淳一眼,諫言道“陛下,袁賊矯詔,非黃豫州所能辯。
此時四海混亂,子琰海內名士,國家重臣。
在豫州時政績更是天下表率,臣議應以安撫為主。”
劉辯道“黃豫州能為天下表率,那也是汝潁譙陳的世家大族配合才行,沒想到居然不是袁隗一黨。
他雖說是奉詔,但半路上或許就已發現上當,來來不得,回回不得。”
聞言,盧植和崔烈默然,天子太聰明什麽都看的很透。
注意到天子的神色,趙淳心領神會,建議道“黃豫州在豫州時平定賊寇,安撫地方很有手段,不若隨駕同往。
既能撿取遺漏,彌補缺失;也能彰顯君上恩德。”
“中常侍此言,甚是合理,臣附議。”
崔烈看了盧植一眼,開口道。
他自是知道,趙淳先提議入廷尉,後又諫言啟用,是在向他們示好。
或者說,叫恩威並施。
但這無疑是最好的結果。
盧植也諫言道“臣議,可升黃琬為侍中,隨駕左右,也方便陛下策問,”
隨著劉辯的點頭,趙淳也大聲道“製曰‘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