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黃巾舊事天子驚

字數:5125   加入書籤

A+A-


    三國興漢!
    張琰之前的話,自然是為了鋪墊。
    否則接下來他謀劃的事情,就太過聳人聽聞。
    “天子這次帶來的精銳,主要就是三千三河騎卒。
    虎賁中郎將要用奇兵,至少有兩千騎渡河。
    隻要這邊陷入膠著狀態,那天子大概率還要派人過來。
    如此一來,他身邊的護衛也就不足千人。
    劉表剛剛擔任太守,此人乃是座談客。
    我等豪強隻要稍稍用些手段,郡兵自然調動困難。
    這個時候,我召集賓客家兵,趁機進攻聖駕。
    若是能除掉天子,那就是為天下除害。
    即便除不掉,那天子遭到突襲,黃河北岸的士卒肯定驚慌失措。
    你們趁勢反攻,必然打的這些人丟盔棄甲,大敗虧輸。
    如此一來,天子折損士卒兩萬,自然灰溜溜的逃回雒陽。
    接下來,都不用我們出手,南陽的袁隗必然帶兵反撲,覆滅大漢。
    到時候,群雄逐鹿,整個河東河內,恐怕都會落入大賢的手中!”
    不得不說,張琰的謀劃極具誘惑力。
    “這事,需要盡快安排了。”郭大賢點頭“楊鳳,把那匹匈奴人送的白馬,贈予張兄。”
    “好!”楊奉點點頭。
    三人又一番商議之後,楊奉帶著張琰離去。
    看著張琰的背影,郭泰的眉頭深深的皺起。
    “楊都尉,你既然已經從黑山軍的渠帥,變成了朝廷的黑山校尉。
    下一代看看書,至少也可以成為豪族,又何必來趟白波軍這灘渾水呢?”
    張琰一邊走,一邊出聲問道。
    似乎被勾起了傷心事,楊奉忽然變得憤憤起來“所以說呢,天子也不是個好東西!
    當年某還叫楊鳳,是黑山軍的老大。
    那郭泰還是我的手下。
    雖然我身為反賊,但也有一顆報效國家的心呐,想讓咱們閭左過上好日子。
    所以靈帝遣使拜我為黑山校尉的時候,我不惜和郭泰撕破臉,也要投靠國家。
    而且為了表示決心,某還把名字都改了。
    把楊鳳改成了楊奉,以示我楊奉有一顆侍奉國家的心。
    誰知道,郭泰不聽我良言相勸,還要整大賢良師那一套。
    這不,兩人分道揚鑣,他直接帶人去了白波穀。
    結果呢,張燕那廝一看老子實力大減,立馬派人進京納降。
    靈帝這個壞種,順水推舟,就拜張燕為平難中郎將,還讓他管黃河以北山區的軍政。
    這,置我於何地。
    不過是想勾起我們黑山軍的內亂,然後再趁機剿滅罷了。
    可憐張燕,還自以為得計,真是蠢笨而不自知。
    幾番爭執下來,我身邊人大多都投靠了張燕,畢竟他拿到了天子的任命,有了舉孝廉的權力。
    無奈之下,我隻能遠走河東,投奔曾經的手下郭泰。
    哼,有朝一日,我一定要把天子抓在手中,讓他做我的人形印綬!”
    兩人說著,已經來到了馬廄。
    而徐晃早已難掩豔羨的牽過來一匹神俊的白馬。
    這匹神俊的白馬如同雪一般潔白,精瘦而結實。
    高大而威嚴的身姿仿佛是大地上的霸主,雙耳微微前傾,眼睛明亮而靈動。
    白馬的鬃毛柔軟而光滑,如雲一般飄逸,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給人一種華貴而優雅的感覺。
    堅實的四肢線條流暢有力,步伐輕盈而穩健,每一步都帶著優雅的節奏,仿佛在跳動著動人的樂曲。
    “這,好馬啊,好馬!”
    隻一眼,張琰就難掩心頭的火熱。
    “嘿嘿。”
    楊奉幹笑兩聲,“這馬,咱們穀中眼饞的人,可不止一個。”
    “既然如此,這匹白馬就贈予楊兄!”
    張琰咽了口唾沫,但很快收攏心神道。
    “這可是郭大賢送給你的。”
    “不,不,不。我與楊兄一見如故,此等寶馬,理應贈予楊兄。”
    “不,張兄,你謀劃的可是大事,正需要神駒相助。
    若能功成,我等何缺寶馬。
    若是有所差錯,靠此寶馬,也能逃的命在。
    到時候再來找為兄,咱們兄弟共謀大事。”
    “好,楊兄此言,我茅塞頓開,就卻之不恭了。”
    “哈哈哈哈!”
    當張琰離去後,郭泰等人再次匯聚到了一起。
    “這一仗,就算有張琰,也不好打。”
    “這張琰未必能信得過,也是一個問題。”
    “河對岸有消息,弘農郡的太守確實被壓入檻車了。”
    “還有一個問題,那劉表真的如張琰所說,隻會誇誇其談麽?”
    “這個,還真的有可能。”
    楊奉點頭道,“我聽說劉表青年時是太學生,但根本沒有做過什麽事。
    然後就被黨人的事情連累,到了咱們大賢良師舉事的時候,才得以起複。”
    “嗯,這是一場硬仗。”
    郭泰也開始調兵遣將,“李樂,你去把河北城的兵馬調回來,埋伏於曹陽亭北岸的樹林中。
    待其過河,半渡而擊。
    楊奉,你大張旗鼓的去支援李樂,給對方一種大陽城空了的感覺。”
    “謹唯!”
    “謹唯!”
    “我自領兵,待其茅津渡士卒過河的時候,半渡而擊。
    與此同時,韓暹你帶人從虞城大張旗鼓的趕過來,引誘對方的精兵來攻。”
    “謹唯!”
    “大賢,那精兵可不是開玩笑的,我們恐怕頂不住。”
    “放心,騎兵不利於攻城,我們距離大陽城不要太遠,並且在大陽城上,設置弩手。”
    “要不要把胡才也調過來?”楊奉建議道。
    “不用,我自有其他的安排。
    諸位,一定要盡力。
    用兵一道,虛虛實實,那曹陽亭的兩萬士卒和茅津渡的士卒,隨時也可能從疑兵變成實兵。
    這可是一場硬仗!”
    劉辯不能渡河,張遼的兵也不能太少。
    最終定下的決定,便是張遼帶兩千士卒過河。
    而劉辯、黃琬等人帶領一千士卒,駐紮在陝縣。
    畢竟這邊,還有大量的車馬輜重。
    各方人員不斷的調動,護佑數十騎從東方而來。
    很快,一封盧植和崔烈聯名尚書台用印的信,就抵到了劉辯的手中。
    “袁隗死了?”
    劉辯剛看一眼,就吃驚的開了口。
    老謀深算的太傅,袁家的掌舵人,計謀百出,整的整個朝廷雞飛狗跳。
    不得不把呂布撤回來,去掃蕩群寇。
    而已經在南陽站穩腳跟的袁隗,就因為賈詡一個簡單的計策,就被侍衛殺死了?
    劉辯一臉不可思議的表情,這種感覺,就像是自己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和一人打的有來有回。
    然後自己一個小弟揮了揮手,對方立馬倒下
    當然,接下來的盧植和崔烈的操作,驚得劉辯再次掉了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