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蔡琰隨身見劉洪

字數:4872   加入書籤

A+A-


    三國興漢!
    劉辯並沒有把周暉準備劫獄的事放在心上。
    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更何況現在誰是龍誰是蛇?
    趙謙、荀彧、戲誌才、牽招、王匡、田芬、鮑信這幫人都是實權人物。
    如果他們被曆史上董卓輕易殺死的周暉吊打。
    那劉辯可以直接找塊豆腐撞死算了。
    在安排好王斌、王端的首尾,並收服趙雲後。
    就有小黃門來匯報說蘭台令史、侍中蔡邕,還有蘭台令丞蔡琰求見。
    劉辯現在對蔡邕的觀感正好,此君不但寫了不少文章誇他,不遺餘力的引導太學生。
    而且辦聚會的時候,也在唱讚歌,據說寫了好幾首曲子,都是歌頌劉辯的。
    劉辯忽然明白曆史上董卓為什麽喜歡蔡邕,而王允一定要殺掉蔡邕了。
    這在後代,尼瑪就是文學界、娛樂界、史學界的首席大拿。
    至於蔡琰蔡文姬,劉辯也就見過幾次,並沒有深入了解。
    (注最後再囉嗦一句,蔡琰字昭姬,避諱司馬昭的說法存疑,本文不予采用。)
    兩人小碎步快走進來後,少不得又要行禮。
    劉辯問道:“蔡卿免禮,今日何事如此急迫?”
    蔡邕有侍中的加官,相當於天子的近臣顧問,隨侍在身邊,幾乎隻要上班都能見到。
    今日劉辯走得急,他竟從德陽殿,一路追到永樂宮。
    蔡邕麵容急切,道“陛下,臣有兩件事情。”
    “可。”
    劉辯麵帶微笑,人如春風般和煦。
    “會稽郡東部都尉劉洪劉元卓,精通天文和算數,曾與臣一起編撰律曆誌,乃是千年難遇之大才。”
    蔡邕神情緬懷,那是他做過的巨大成就之一。
    “先帝時,因欲修正‘四分曆法’,故召劉元卓入京。
    然時局驟變,至今仍未得陛下召見。”
    顯然,蔡邕心中是憋著氣的,當然這個氣不是針對天子。
    劉洪?他現在在雒陽。
    劉辯深吸一口氣,笑容就更加和煦了。
    他來東漢這麽久了,一直在為生存而奔波,並沒有沉下心來改變什麽。
    但是,此刻劉洪的出現,終於有了很好的契機。
    且在黑暗即將到來的黃昏時,點亮一盞燈吧。
    “宣劉洪到德陽殿。”
    劉辯起身,看了蔡邕和蔡琰一眼,“蔡卿和蔡大家驂乘,有什麽事情,車中再說。”
    “唯。”
    一時間,天子車馬輿從,又趕往德陽殿。
    劉洪在三國史學界聲名不顯,在演義界甚至是純路人。
    但在科學界,卻是真正的牛人。
    其是傑出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珠算的發明者,和月球運動不均勻性理論發現者。
    並編撰了《乾象曆》一書,是人類傳世的第一部引進月球運動不均勻性理論的曆法。
    這種曆法把日月食回歸年的長度定為3652462日,是要優於東漢此時使用的四分曆。
    而四分曆是戰國時就推行的曆法,也就是說,曆法已經數百年裹步不前。
    劉洪改變了這一切,
    後來就有人稱《乾象曆》為“後世推步之師表”。
    劉洪數學層麵的成就也很傑出,他發明了“正負數珠算”,因此被後人尊為“珠算”的早期奠基人、珠算之父。
    而且當事人稱劉洪的數算能力是天下無偶,就是天下無雙,天下第一的意思。
    正是因為他如此強的數學能力,才能讓他在天文學上取得那麽大的成就。
    “可以借機把數學等學科引入太學,不能再純粹的使用經學了。”
    劉辯心中打定主意。
    當然,他也明白,步子不能邁的太大。
    或者可以在秘書監和北宮的皇家子弟中,先開設這個學科。
    “陛下,臣還有第二件事。”
    馬車中,蔡邕恭恭敬敬的說道。
    “蔡卿何必如此拘謹,你乃侍中。
    若是連你有話都不敢說,我這個皇帝做的也就太失敗了。”
    劉辯笑著安撫道。
    唇紅齒白,膚色如雪,麵容俊美,貴氣逼人的他,說一句公子世無雙,倒也不差什麽。
    唯一的缺點便是年歲還小,個頭不太高。
    不過劉辯已經把餐食,改為多吃牛肉,喝牛奶,想來一米八不敢說,一米七五應該不成問題。
    “是啊,阿翁,‘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
    鏡於水,見麵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凶’。
    英明的君上治理四海,正要忠貞臣子敢於為鏡。”
    蔡琰瞥了蔡邕一眼,正色開口道。
    蔡邕本來有些拘謹,如此被女兒擠兌,聲音倒是利索多了。
    他向劉辯拱了拱手,訓斥蔡琰道“你是蘭台令丞,負責記錄陛下的言行。
    如今隻知道先賢所言,卻不知道君上所言,豈非失職?”
    蔡琰見蔡邕發怒,跪禮道“正要聽君敘述。”
    蔡邕搖頭晃腦,敘述道“昔日天子遊罼圭苑,邊文禮駕前失儀,妄言國家退園還田,流於空文。
    奸宦中常侍畢嵐欲以此罪邊讓。
    天子卻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朕嚐保此三鑒,內防己過啊!’遂以邊文禮為議郎。
    邊文禮唱曰:’昔有章華台之楚靈王,今有罼圭苑之漢天子。
    雖齊桓之一匡,豈足方於大持?
    爾乃育之以仁,臨之以明。致虔報於鬼神,盡肅恭乎上京。馳淳化於黎元,永曆世而太平。’”
    蔡琰眉目中神采漣漣,道“臣女記下了。”
    一旁的劉辯“”
    這父女兩人一唱一和的來拍馬屁?
    “隻是臣女唯恐記之不詳,尚有錯漏。
    若是因此有傷陛下後世英名,則萬死難贖!”
    顯然,蔡邕和蔡琰的戲還沒有結束。
    “陛下,臣這第二件事便是如此。
    陛下英明睿智,雄才神武,臣之描述,難盡其一。
    再轉述於蘭台令丞,則難免錯漏。
    是故議請蘭台令丞跟隨陛下左右,好記錄國家言行,彰於千秋。”
    劉辯“”
    他這才鬧明白,這一通馬屁,是為了以後更好的拍馬屁。
    但身邊跟著一桃李年齡(年方二十)的女子,總比一耄耋老者的好。
    最起碼,蔡琰的臉洗的就比蔡邕幹淨,還沒胡子
    “可。”
    劉辯心中微喜,麵上卻是不動聲色的淡淡道。
    一時間到了德陽殿,劉辯和蔡邕說著話,今日的他時有妙語脫口。
    頓時引得蔡邕欽佩不已,而蔡琰則在一旁,記錄下來。
    約莫過了小半個時辰,前會稽郡東都尉劉洪,才在小黃門的帶領下,進入德陽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