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頭腦風暴思董卓

字數:6033   加入書籤

A+A-


    第二日,已是昭寧二年的一月。
    德陽殿,劉辯和幾位心腹內臣正圍在沙盤的周邊。
    禦史中丞孫嵩,在介紹著當前的形勢。
    “袁紹、韓馥合兵,屯於鄴城、黎陽一線。
    曹操、劉岱、張邈等人屯於酸棗一帶。
    孔伷和李旻屯於潁川郡陽城。
    袁術屯兵於南陽宛縣,孫堅目前扔在南郡襄陽。
    如今天寒地凍,各方都沒有動兵的跡象,都在加強防備,訓練士卒。”
    “崔太傅應該到了並州雁門郡。
    趙將軍已經到漢中,目前益州已有糧食運往關中。
    劉荊州目前已到益州上庸郡,伺機而動。”
    劉辯點點頭,按照他原本的想法, 劉表應該是繞道魚複縣,也就是原本劉備改名永安的地方。
    不過實際過去之後,趙謙和劉表很快調整了路線。
    畢竟從上庸到襄陽的路更近,繞道也少。
    劉辯雖然對東漢末年的曆史事件比較了解,但畢竟不是萬花筒。
    地理這一塊,則是熟悉一些有重大曆史事件的地方。
    “山東群雄,還沒有一點出兵的動靜麽?”
    劉辯揉了揉太陽穴,有些疲憊的問道。
    昨日深夜不知怎的,一時來了興致,結果一直忙到天色發白才入睡。
    精神和肉體的雙重融合,果然比單純的生理需求,要解壓的多。
    隻是可惜前世生活已是很艱難,哪裏有太多的心思去經營愛情。
    孫嵩搖了搖頭。
    尚書令賈詡解釋道“陛下,戰爭有利於集中資源。
    這些人討伐叛亂隻是由頭,借機征兵、集中資源,把權力抓到手中,從而坐大才是他們的目的。
    至於進攻我們,這種風險極大的事情,他們都會躲藏在後,等別人送死先。”
    好家夥,把世家大族的底細都透露了。
    聞言,荀彧看了賈詡一眼,但並沒有說什麽。
    “難道就看著他們占領地方,集中資源,消化豪族,形成實力?”
    劉辯皺起眉頭,“我們先進攻呢?”
    荀彧開口道“陛下,兵者不可急切。
    先進攻的,要承擔的風險更大。
    因為出兵要從防線中出來,如此就增加了被襲擊的風險。
    而且糧道的運輸路程也會增加。
    就是當年打蛾賊,急切間也難以攻下。
    隻有等對方內部出現動亂,才是進攻的好時機。”
    劉辯點了點頭,這一點他也清楚。
    皇甫嵩是太尉,呂布和徐榮已經持節,在前線都擁有較大的權限。
    如果有機會的話,三人都會主動進攻。
    作為天子,還是要相信名將的判斷,而不是急著平定天下,一道道的詔令去催促。
    熟知,欲速則不達。
    唐玄宗和哥舒翰在潼關就是例子。
    崇禎的例子更多。
    荀攸也接著道“陛下,隻要大司馬劉虞那邊有動作,太尉那邊就好進攻冀州。
    徐州刺史陶謙那邊有動作,徐將軍就好進攻兗州。”
    “那就等麽?”
    劉辯有些無語的說道,就在這個時候,他腦海中忽然閃過一道靈光。
    當年董卓之所以可以輕鬆的打敗曹操和袁紹,那是因為袁紹、曹操主動進攻。
    他們主動進攻的原因,是因為董卓遷都長安,是進攻的好時機。
    當時,董卓焚燒宮室,劫持天子西遷,海內震動,百姓不知歸屬。
    在曹操看來,這是上天要董卓滅亡的時候,一戰而天下可定,機不可失。
    但從董卓的角度上來看,遷都真的有必要麽?
    白波軍雖然勢大,但是畢竟沒有戰略眼界,而且河東郡的豪強們的塢堡都在。
    郭泰根本不具備進攻雒陽的實力。
    曆史上,郭泰也沒有進攻雒陽,而是跑到了濮陽一帶。
    另外,遷都長安這事,實際的操辦人並不是董卓。
    根據曆史的記載,大概率是曲意逢迎董卓的王允。
    這也是王允能夠替代楊彪,成為司徒,並得到董卓絕對信任的原因。
    同時也能很好的解釋,為什麽重要的蘭台、石室圖書秘緯收集起來帶到關中是王允的功勞。
    到了長安,都分類條上。
    又收集漢朝舊事,應當施用的都一一奏上,經籍得以保全。
    當時董卓還帶著大軍在雒陽,焚燒宮殿,抵抗關東聯軍。
    實際上的朝政大小事,都托王允處理。
    這個時候的兩人,一個主內,一個主外,可謂是完美的搭檔。
    最起碼,董卓在雒陽抵抗群雄,一直到回到長安,後方就沒有煩心過,也沒有一點缺少糧草的記載。
    當然,
    王允借此時機,親自主持一些恢複王室和發展社會經濟的具體事務,也是一點功勞。
    當時天子、朝臣及內外,沒有人不依靠王允。
    最後的誅殺董卓,也是王允一手操辦。
    曹操的想法很簡單,董卓內部遷都加動蕩,他們這邊一進攻,朝堂再一亂。
    董卓一戰可定。
    然而,董卓那邊的朝堂穩如老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弘農楊氏沒動作,三輔的豪族也沒有動作。
    董卓在這種情況下,反而放開了手腳。
    徐榮滎陽一戰,幾乎團滅曹操、鮑信等人。
    張邈的部將衛茲戰死,鮑信的弟弟鮑韜戰死,劉岱張邈等人再沒有過進攻的想法。
    以至於成為光杆司令的曹操,隻能跑到揚州再去募兵。
    隨後的河內孟津一戰,董卓聲東擊西,全殲了王匡所部。
    與王匡在一起的袁紹,雖然沒有參戰記載,但自此就被趕出河內郡。
    而之前投靠袁紹的張楊和匈奴於夫羅,也在隨後投靠了董卓。
    可見袁紹和韓馥的聯軍應該是參戰,也被打敗了的。
    隨後便是董卓和袁術孫堅的第三戰。
    這一戰,第一步就把孫堅打的幾乎身死,還抓住了潁川太守李旻等人。
    徐榮的戰場燉豆腐都是這一戰來的。
    但是隨後的追擊戰出了問題。
    涼州大都護胡軫和並州軍代表呂布之間內訌。
    導致孫堅反敗為勝,聲勢再起。
    隨後,孫堅就仿佛開了掛一般,先刷董卓,又刷呂布。
    至此,董卓也就撤退回長安了。
    但若是董卓大敗孫堅了呢,他會回長安,還是主動進攻這些人?
    按照董卓的說法,是殺掉袁紹袁術和孫堅,天下就會平定了。
    拋開其他而言軍事,有沒有一種可能,是董卓故意遷都,造成內部動蕩的跡象,然後引誘袁紹袁術等人來進攻呢?
    想到這裏,劉辯開口道“敵人不進攻,我們可否示敵以弱,露出破綻,吸引對方去進攻呢?”
    聞言,荀攸的腦海中靈光一閃,幾乎和賈詡同時開口道“三輔!”
    荀彧比他倆慢點,道“但是陛下,這是一把雙刃劍,因為三輔豪族等豪強因為上林苑的事情,是真的有怨恨。
    若是事情失控,是有可能演變成真正的叛亂。
    如果真的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我們困守雒陽一地,就成了東周的王,再沒有平定天下的可能。”
    劉辯點點頭,荀彧說的很對。
    董卓的遷都長安,其實也是一步非常危險的棋。
    如果王允等朝廷重臣,聯合當時三輔之地的豪族加上弘農郡,直接封鎖函穀關等。
    那可就是把董卓這頭猛虎困到了雒陽盆地。
    那樣的話,隻有兵卒的,燒了宮殿的董卓,還有幾分勝算。
    而劉辯現在同樣如此。
    其實董卓,相對於劉辯也有優勢。
    因為董卓對於三輔豪族和王允等人,都是極力拉攏的狀態。
    而從雒陽遷過去的幾百萬百姓,這些資源很大一部分也是落到了三輔豪族的手中。
    真正把三輔玩殘的是李傕郭汜,這兩頭餓狼。
    而董卓還是很有政治頭腦的。
    但是劉辯則不同,劉辯對三輔的豪族,基本一直在打壓。
    到了弘農郡,也是打壓為主。
    到了河東郡,更是殺了幾十家豪強。
    就在劉辯斟酌的同時,少府唐瑁忽然開口,道“陛下能想到此處,袁氏會不會想到此處?”
    喜歡三國興漢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國興漢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