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你可比我會享受生活
字數:9173 加入書籤
窮鬼的上下兩千年清末!
走了七天的路程,顧楠看著差不多了就下了馬車。
管家原本是想把顧楠請到家中,讓家主給她做個供奉。
沒想到中途就要下車,可也不好阻攔,為了順個人情於是他把洪家的玉佩交給了她,讓她有所困難時可去尋求幫助。
這一路上教了小六不少東西,飛鏢倒是讓他學了個七七八八。
得知顧楠要走,小六趕緊給她打包了一份京城的小吃,接過一大包小吃後,她也滿意的拍了拍這個順道徒弟的頭。
剛走沒多遠時打開一看,她發現裏麵居然還有那家的糖葫蘆!
回頭望了望已經繼續向南的馬隊,她也不好意思再回過頭去要了。
“唉……早知道多……”
“嗯?好像說過這話?”
南地氣暖,這個時候去正趕上好時節。
那沒多深的河水裏,清澈的都能看得到裏麵的遊魚。
一個竹筏一根竹竿,外加一張漁網,這就是這地方大多漁民的裝備了。
一老人在一處試了幾網,可沒兜到什麽魚,就準備撐船到下遊去。
“嘿,大爺,這附近都有哪些村子啊?”
這邊船剛準備出去,撐船的老頭抬頭一看原來是位年輕的姑娘。
“你小姑娘家跑這兒幹啥?這邊兒就西頭兒有倆村子。”
老頭指向西麵,那雲霧繚繞的山中,一道綿長的土路在山腰處繞行。
“去那兩個村遠嗎?”
老頭掀開鬥笠,用竹竿子的一頭撐住河底,船緩緩的飄起來。
“不遠,翻過這座山,朝東走走,就擱岔子那看見了。”
“哦好,謝謝多謝了。”
“唉,你小姑娘家在外多注意些,別碰見些強人可不好。”
那姑娘回頭看了一眼,朝老頭點了下頭。
“好,曉得了,您放心吧。”
雖然石子路現在已經普及了,繞山這條可是山裏的村民們一步一步踩出來的。
更甚至,有個路口的一塊像板凳的石頭上,都是人經常坐下歇腳的痕跡。
被那老頭給騙了。
顧楠看著前麵一模一樣的岔路不禁犯了難。
這三岔路口讓她怎麽挑?
“叮鈴叮鈴……”
一輛牛車從身後緩緩駛了過來,車上一個草帽動了動,一個青年站起來看著站在路口的背影喊道。
“喂,前麵的讓一讓唉。”
顧楠聞聲回頭看向後麵,那青年一瞧居然是個漂亮姑娘,一時間來了精神。
“哎,你看著麵生不是本地人吧?”
青年轉身跳下牛車,然後拉住韁繩。
“去哪裏?要我帶帶你伐。”
那青年奇怪的瞧了瞧她的大背包,感覺好像很重的樣子,可看這姑娘背在身上好像很是輕鬆。
“你知道這附近的兩個村莊嗎?”
他一愣神,突然想到這姑娘可能是來找親戚或逃難來的。
“哦,曉得曉得,我們村子就是右邊那個路口。”
“這不是個三叉路口嗎?”
“中間那個不是,是過來人停車牛馬吃的禿了,到前麵一共就一節子。”
“…………”
“好吧,那麻煩你帶下路。”
青年連忙擺手,走到後麵去牽牛車。
“不麻煩,不麻煩。”
顧楠朝牛車走了過去,他見那個大包立馬過來搭把手。
“來來來,我幫你。”
顧楠詫異的看他一眼,伸手取下背包遞了過去。
可剛接手那個背帶,顧楠隻是鬆開了一些,差點沒把他從牛車上給墜下去。
“我去,你背大石頭了?這麽沉……”
瞧見青年連提都提不動,還得她把背包放到車上。
“不是石頭,是一些零嘴和玉石,你這年紀輕輕的怎麽連這把子力氣都沒有?”
說的青年臉都紅了,看見顧楠清瘦的胳膊一把就提了起來,扔在車上。
“嘎吱。”
牛車的木板上發出不堪的聲音,就連前麵的老牛都震驚的回頭看了一眼。
青年咽了口吐沫瞥了眼下麵厚重的木板,上麵裂開的紋路清晰可見。
催動牛車時心想“這,這得有兩三個人那麽重了吧………”
…………………
雖是土路,但路上卻不見得有多麽坑窪,有不少像是填補的痕跡,來回路上的村民要是瞧見有坑什麽的,順手就把坑填好了。
沒過多久,一片小村落就展現在她的麵前,那一道道整齊的梯田上全是鬱鬱青青秧苗。
“到嘍,一會兒帶你去路口南麵村長家。”
一路上青年也問了不少東西,才曉得顧楠是從京城來的“大戶”。
可憐的孩子以為京城連乞丐都是比這裏土財主還有錢的人。
這個叫劉大泉的青年去過縣城,當然也知道京城是什麽地方。
送到村長門口後,顧楠下車將包提到腳邊後打開翻了翻。
“大泉,這個給你。”
劉大泉一回頭看到有東西飛來,慌忙伸手接住她扔過來的一個小玩意。
拿起一看,居然是一塊玉雕刻的璟瓏剔透的小燈籠,一根紅繩從玉燈籠中間穿過,下麵則是一段紅碎。
“好,謝謝阿楠了!”
青年咧嘴一笑收好玉燈籠,趕著牛車朝村內去了。
顧楠轉身進到村長家大門,這院子可真不小,四根大圓木支起一片廳堂。
一邊是幾個人在看病,一邊像是在處理民事,裏麵還有不少村民和孩童。
有兩家人指著地上綁著腿的五六隻鵝爭吵著什麽,大堂一旁幾個小孩兒正追趕著玩耍。
一老人拄著杉木拐杖和一個中年漢子一邊說一邊從裏屋走出來。
顧楠突然瞧見這裏居然有塊報板,上麵用鐵釘穿著一張草紙,像是公告什麽的。
“咦?這位……啊…小姑娘,你在這兒作何啊?”
一旁不遠處的村長處理完手頭上的事後,首先發現的就是正站在板報邊背著大包的顧楠。
這裏的村長看著年紀不小了,但腰板直挺,雙目有神,高個子襯得一身長褂特有氣質。
“啊,在下叫做顧楠,想在村裏住下,不知道可行否?”
村長聽後看了看她的麵貌,又仔細打量了一番。
“姑娘不像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吧?不然怎得生的這般漂亮。”
“隻是家中有所傳承尚知禮儀,近來家中出了些事,來這裏也算是圖個清淨罷了。”
“噢,那倒也可以。”
他拄著拐走到桌旁,從一打書中拿出一本戶簿掀看看了看。
“嗯,村中有一戶人家去外地居住了,在我們這裏算是遷戶,房子還在,你可搬去住下。”
“姑娘原籍在何地?又有什麽親屬嗎?”
“本家在京城西口,是散戶,不提也罷,親屬……”
“已經很久都沒有家人了……”
“嗯,是老夫的過失,還請姑娘見諒。”
村長遞過來戶簿,讓她在那房子和其戶口下簽字。
顧楠接過本子看了看後簽在了上麵,村長接過後從抽屜裏小心翼翼的一個磨的快沒底了的玉印章。
打開一個扁平的圓木盒,粘了粘紅印,然後在上麵用力摁了一下。
“好了,若是有麻煩的事都可以來這裏,村子不大但以德為本,望姑娘住的舒坦。”
說罷,村長抬頭朝前麵的人堆喊了一聲。
“蓮兒。”
“哎!”
一位包著頭飾的姑娘笑嘻嘻的回頭應到,見是村長趕緊走過來。
“你帶顧姑娘去遷走了的那家,順手把隔壁老高的藥給帶過去。”
“好!”
那姑娘朝顧楠眨眨眼,顧楠對著村長雙手抱拳低頭拜了拜。
“好的,那多謝村長了。”
“好,快去看看吧。”
那姑娘連走路都是蹦蹦跳跳的,看著像一直都很開心的樣子。
“你叫什麽呀!”
“顧楠,你呢?”
“我叫田小蓮,你為什麽一個人來這裏住啊?”
“為了……躲開不想看的。”
田小蓮聽後一下子轉過來,一副表情像是明白了什麽。
“啊!是家裏人催婚吧!”
“……………”
沒多長的路有了她都感覺十分遙遠,喜歡吃什麽,想做什麽,京城都有什麽好玩的,她都問了一遍。
嘰嘰喳喳了半天,現在都小姑娘都這麽有活力嗎?
到了那處宅子後,先撕掉了上麵的封條然後去到隔壁取了盞燈籠寫上姓氏掛在門口。
“好啦,這樣這間院子就是你的啦,我先回去了,村裏還有好多事要忙呢。”
說完,這小姑娘匆匆離開,顧楠看了看門上方的燈籠。
“顧氏……”
“這多年了確實應該叫這個了。”
一進院子,就看到右邊的一排竹子,青綠色的竹幹和枝葉搭配一旁的圓石桌凳別有一番風味。
院子裏的地上是青灰色石磚,雖然說是那家人沒走多久,但地上的還是有很厚一層灰土的。
“呼,就是該打掃打掃了。”
打掃過後已到了中午,她先吃了田小蓮送來的午飯,又拐到鄰居家裏借了一把鐵鍬,然後就背著包上山了。
這裏的山大多是較為平緩的山地,可有些也陡峭的令人害怕,就連最熟練的采藥人也不敢去爬它。
一個剛打到一隻兔子的獵人下山時撇了一眼遠處的山崖,好像那裏有一道人影閃著躍了上去。
上山挑了一塊險地,這片地方人最不容易上來,她也好在這裏種點東西。
“呼,就選這裏了。”
顧楠滿意的看了看地上肥沃的土壤,一鐵鍬鏟了進去。
“顧楠?”
一道中年人的聲音從身側響起,無聲無息。
“誰!”
她警惕的轉頭看向一旁的竹林裏,一隻黑白相間的家夥正坐在那裏錯愕的看著她。
“熊貓?”
它怎麽曉得我的名字?
不對,它怎麽會說話?
眯了眯眼,一把將鐵鍬從土中抽出,對著那隻手持竹子的熊貓。
“說,你是不是村民所說的山精?”
“你轉到這裏了啊,上次不是在長安還見嗎?”
“嚓!”
顧楠將鐵鍬插進土裏,雙手搭在上麵,疑惑的看了看熊貓那擬人的神態。
“是你?”
“嗯。”
顧楠走上前站在它身旁,看著它那雙耳朵忍不住捏了一把。
“可為什麽是隻熊貓?”
熊貓無語的推開玩弄耳朵的一隻手,繼續將竹子送進嘴裏。
“和你一樣。”
“這怎麽和我一樣?”
熊貓的年齡看著應該不小了,而且還一嗓子中年人的腔調。
那一雙黝黑的小眼看了看她,停下了手中的竹子。
“隻是體驗不同的生活罷了。”
“嗬,你可比我會享受生活。”
顧楠陪著熊貓坐在了一起,一旁的熊貓見她兩手空空的坐下。
抖了抖耳朵,於是在身後的竹葉裏扒了扒。
“這裏有些水果,你要嚐嚐嗎?”
“……………”
寬厚的熊掌推過來一個竹編籃子,裏麵像是最近才摘的果子。
“不了,吃過午飯了。”
顧楠撿起地上的一小節竹枝,輕輕的拔掉上麵剩下的葉子。
“你為什麽不去人多的地方,反倒是來這種老林裏呢?”
這片地方很恬靜,一陣微風吹過,竹林發出沙沙的響聲,不遠處還有幾隻不知名鳥兒的鳴叫聲。
“見慣了世人了。”
“你不是總要去做些大事的人嗎?”
這點它可記得清楚,無論何時有意思的畫麵裏都要有她的身影的。
可是這些年……
“唔,我原本是想把這世間改變成我想要看到的樣子。”
顧楠仰躺在一大片竹葉上,柔軟的竹葉讓她不由得伸了個懶腰。
“可如果我不去打擾它,讓它自由演變,會成從前的樣子嗎?”
“以後什麽樣子?”
它伸出寬厚的熊掌撈了撈,卻什麽也沒碰到,一回頭發現這一片又被吃幹淨了。
隻好伸的更遠些,才摸到一根。
“你怎麽知道,你難道見過?”
熊貓繼續啃起竹子,顧楠看著有一點白雲點綴著湛藍的天空,伸手虛無的點了點。
“那個世界啊…”
熊貓嚼著竹葉同樣抬頭看了看廣闊的天空。
“不似盛世,也是不錯的…”
“我想起好多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