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杜甫和他的爺爺初唐詩人杜審言》

字數:1050   加入書籤

A+A-




    薄衣初試,綠蟻新嚐!
    讀詩
    薄衣初試,綠蟻新嚐——
    118、《杜甫和他的爺爺初唐詩人杜審言》
    作者顧雪林
    過去,讀杜甫的詩,總以為他是草根出身。最近讀杜審言的詩,仔細看了注釋,才知道,原來唐初大詩人杜審言是杜甫的爺爺。
    杜甫居然是一位著名詩人的第三代,用現在的網絡語言講,杜甫是“詩三代”!嗬嗬,有趣!原來寫文章的人,確實也有遺傳基因!
    唐初大詩人杜審言早年與李嶠、崔融、蘇味道被稱為“文章四友”。他的詩以五律成就較高,不僅格律嚴謹,而且清新雄健,可以說是唐代五律詩的奠基者,他也因此傲視同輩詩人。
    杜審言的孫子,唐代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曾這樣評價他的爺爺“吾祖詩冠古。”杜甫常以杜審言在唐初的詩歌成就而自豪!
    杜審言的詩,今天的年輕人恐怕讀過的不多。
    我年輕的時候,讀過杜審言的《登襄陽城》,其詩曰“旅客三秋至,層城四望開。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冠蓋非新裏,章華即舊台。習池風景異,歸路滿塵埃。”三秋,即農曆9月。層城,指的是襄陽城樓。全詩層次井然,辭句工整,韻律嚴謹,標誌著唐初五律詩已經成熟。
    當然,杜甫的五言詩大家都很熟悉,如進了課本的那首五律詩《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的這首五律詩,對仗工整,情致沉鬱婉轉,寫景抒情渾然一體。景物的形象,體現著詩人的感情;作者的感情,又貫注在景物形象的描繪中,因而增強了全篇詩的感染力!
    杜甫,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典範!
    (2023年2月19日淩晨5:1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