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越調·憑欄人——看小日本決策者的“核汙染水”排海行為》

字數:1672   加入書籤

A+A-




    薄衣初試,綠蟻新嚐!
    詩歌
    薄衣初試,綠蟻新嚐——
    170、《越調·憑欄人——看小日本決策者的“核汙染水”排海行為》
    作者顧雪林
    倭兒“核汙”決策壞,全球生靈均塗炭!人可不吃“鮮”,魚兒欲逃難!
    (2023年8月28日上午11:37分;9月9日晨8:59分修改)
    ————————————————————————
    注
    1、中新網2023年9月25日電綜合日媒報道,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計劃在9月底或10月初開始第二批次福島核汙染水排放。
    2、第一,如果日本所謂的處理水真的安全,為什麽不敢公開透明地向國際社會相關數據和證據?為什麽不敢接受國際專家和第三方機構的檢驗和評估?為什麽不敢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和賠償責任?
    第二,如果日本所謂的處理水真的安全,為什麽不自己用?為什麽不用來灌溉農田、澆灌花草、飲用或者製造冰雕?為什麽非要排入太平洋讓全世界分擔風險?
    第三,如果日本所謂的處理水真的安全,為什麽不聽取國際社會的意見和建議?為什麽不尊重鄰國和太平洋島國等受影響國家的關切和訴求?為什麽不考慮其他更安全更可行的方案?
    3、當地時間2023年8月24日13時,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啟動核汙染水排海。計劃排放30年!
    小日本,無視人類的生命安全和海洋生物的生命安全!這個政府指導下的自私和坑人行為,壞透了。
    4、——《日本向海中排放的核汙水,在排放後240天就會到達我國沿岸海域》
    ,,,,早在2021年,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張建民院士、胡振中副教授團隊從宏觀和微觀兩種不同的角度分別建立了海洋尺度下放射性物質的擴散模型,並實現了福島核汙水排放計劃的長期模擬。其中,宏觀模擬結果表明,核汙水在排放後240天就會到達我國沿岸海域,1200天後將到達北美沿岸並覆蓋幾乎整個北太平洋。
    5、長期影響生物多樣性
    核汙染水經過處理,依然還有較高濃度的放射性氚,是無法消除的。排入海洋後,氚還會產生低強度的β射線,有可能長期影響魚類、浮遊生物、底棲生物、鳥類等生物多樣性。
    6、對周邊國家海洋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
    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組評估報告明確指出,如果福島核電站含氚廢水排入海洋,將對周邊國家海洋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同時現有經過處理的廢水中仍含有其他放射性核素,需進一步淨化處理。
    7、負麵影響長期存在,或造成基因損害
    綠色和平組織核專家指出,日本核汙染水所含碳14在數千年內都存在危險,並可能造成基因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