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零章:歎息
字數:3311 加入書籤
不管怎麽說,事情開了頭,不管小胖子對她偏見多大,總算不用膽戰心驚的躲著了。
自從上次她領著小小和二狗子從書鋪子裏出來,已經兩三天過去了,她除了街麵上逛逛,並沒有領著小小和二狗子再去書鋪,多數還是府裏和包店裏轉悠。
包店是個好地方,自從來了之後,大花和英子兩個給她說了好些府城的八卦,她就越來越喜歡去包店轉悠。
但畢竟是男裝,過來包店閑逛的也都是夫人和小姐。男子不多,但也有,多是些富貴人家的公子哥自己過來或者打發個小廝過來,挑上幾個,買來送人的,送的也多是佳人。
她混在裏麵,轉轉悠悠,倒了聽了不少。
夫人小姐們議論最多的,還是田家少爺和蘇婉兒小姐的婚事。還有一個來月就是童試,童試中了秀才之後,緊接著的就是秋天的鄉試試,如果順利,明年開春的會試也是僅趕著。
田家三代單傳子嗣單薄,田老爺子和田夫人是一早就想著在考試之前把田小少爺的親事給安排下來,怎奈何田小少爺一直不樂意,田老爺和田夫人雖說抱孫心切,但也愛子情深,不忍不和兒子的意給強行辦了。
所以這一兩年中這事府城議論來議論去隔段時間就會給翻出來,但不管是怎麽翻,還是沒成了這個好事。
至於具體什麽原因,就是內宅之事了,但是傳出來的,是說啥的都有。
說的最多的,倒是個不著邊際的八卦。說是田少爺年紀也不小,奇怪的是,身邊還沒收個人!這對於大戶人家的公子而言可是再大不過的事情了,田夫人對這事也不是不上心。
從小服侍少爺的,多少有收在身邊的意思,但是田少爺就是不開竅,房裏一直沒個人。
於是好事的多嘴的各家府裏的媳婦婆子、丫頭小廝一往外傳,府城多少好事的,也是知曉一二,直說田家公子是個呆子。
古代有錢人家的公子哥,到了歲數,一般都是要收一兩個房裏人的。還是成親前,就是自己不收,家裏長輩也是竄和的。所以田家公子別說親不想成,就是連個房裏人也沒有,加上也不去風花雪月之地。一傳十、十傳百,越傳就越邪乎了。
這些大花和英子說了些,剩下的都是她自己打聽聽來的。
小道消息還是街頭巷裏、茶樓飯館裏聽來才有意思。跟著玉林轉悠了兩天,就聽了不少。加上玉林機靈,人還活泛,外頭認識的人也多,府城各家府裏的小廝也能說的上話,所以知道的就更是全了。
童試時間快要到了,童試可以縣裏考,也可以府城考。學堂的娃子們是一並都在府城報的名,不用再輾轉縣裏府城。
童試是在秋天鄉試之前,也稱小考,就是考秀才。
考中了秀才,才有資格參加秋天的鄉試。
雖說她沒考過童試,知道的也不多,但是先生對這幾個娃子是自信的,她也就跟著信心滿滿。倒是他們自己,從來沒有考過,表麵還是風平浪靜,心裏不得多波瀾呢。
三年一次,錯過了這次,可就是三年之後啊。
華哥應該這次應該還是考的,馬勇表哥考已經中了秀才,不出意外會參加府城的鄉試。
她心裏琢磨著,不知道華哥能不能考上。華哥是個眼高的,這麽些年,還從來沒見華哥在他們跟前說過學問。她多少也知道華哥的心思,並不是不喜歡賣弄,應該是覺得他們都是粗人,聽不懂。
所以對於華哥心裏有多少墨水,能不能考上,她也是不好說。
這麽些天她倒是也辦了件事情,就是那個手藝很好的繡娘,她遠遠的見過,又看了繡娘的繡品,覺得成。就畫了個樣子,備好了一應需要的各種針線布料等,她又按成品說了價。
既然不願意寄人籬下,她也不強求,但是生計肯定是要的,這樣也算是自食其力。
果然,這麽一說,事情就成了。
童試之前,也就前兩天,家裏來了信。
先生的信多是囑咐幾個考試的娃子,讓他們安心備考,少些雜念。末尾也讓她和小小二狗子幾個不能放鬆學問,還說下次寫信,要個個的把讀書進度說一說,時刻也不能放鬆。
她爹娘也回了信,說了說家裏的情況,二小隻這段時間沒見,已經會自己走路了,而且走的還挺溜。不但會走,而且對毛筆很是好奇,一早起來就抓著筆在紙上胡亂寫上一通。她娘說二小特別好哄,不管到拿,隻要手裏拿著毛筆,就能安安靜靜的。
家裏的菜園子、果樹園子、幾處地還有幾個作坊,她娘也都一個不落的都細細給她寫了不少。
最後又好個囑咐她,讓她府城多學學大戶人家小姐的規矩,還說她年紀不小,要有女孩子的樣子,不能每天和個小子似的。還讓她府城看好小小,學問不能落下,也不能給於景添麻煩。
這些就寫了不少,很厚的一遝紙,密密麻麻的全讓她娘給寫上字了。
不過最後又多出來一張紙,應該不是一起寫的,這張附加的紙寫的不多,是關於英子家的。
她娘說英子爹和她後娘給英子大哥張羅了一門親,是給別人家做上門女婿,女方給了不少禮錢,她那個後娘貪心,說服了英子爹。北苑大姑因為這事鬧騰了大半個月,氣都氣的病下了,也是沒能阻止的了。
英子大哥也是不樂意,但這幾年做的工錢都沒在自己手裏,要是單憑自己蓋下房子娶上一門親,那是不可能的。
加上英子大哥性格本就不強勢,又有英子爹和後娘竄和,雖說不樂意,但也不想落的不孝的名聲,也就一直這麽拖著,倒是還沒張口應下。
這些也是她娘過去看北苑大姑,北苑大姑念叨了,囑咐她娘寫上才有了這張條子。說是讓英子也知道知道,這事她那個爹和後娘肯定是瞞著英子的,北苑大姑怕英子後來知道,落下埋怨。
她信拿在手裏,也是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