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鬼子傳說
字數:5012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狼行民國 !
第三十九章:鬼子傳說
有道是:好事多磨,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突然,上海【申報】發表了一條某同盟會元老的署名文章,直言痛斥國民政府目光短淺,庸才誤國。倡議舉國上下齊心協力,勒緊腰帶過日子,效仿島國的明治維新,將這來之不易的新技術成果留給海內外有誌於實業興國的華人華僑,在國內沿海地區興建實體,擴大就業,培養技術人才……;大力呼籲有識之士團結起來,全力阻止這次拍賣會的舉辦雲雲,言辭犀利,大義凜然。
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公報】、【商報】、【新民晚報】、【青年報】等各大媒體紛紛在頭版頭條轉載這篇火藥味十足的重磅文章,【大公報】還發表了著名學者的另一篇檄文——
從中日兩國君王的日常生活論興亡
…………
晚清的中國,朝政腐敗、民不聊生。最高統治者慈禧不顧清室衰微,依然作威作福安於享樂。而此時rb明治天皇正在勵精圖治,改革變法,引進西學,政治、文化、軍事全麵照法西方,力圖重新振作擺脫外患。
這兩位同一時代的東亞實際掌權者,在對待帝國的命運,出現了完全背道而馳的局麵,國家的未來命運走向也在他們手上決定了誰是勝者。
rb是國土麵積狹小的島國,礦產資源貧乏,天照大嬸當然沒有慈禧太後有錢,而天皇作為國家的統治者,卻主動節衣縮食,減少開支,每天隻吃一頓飯,隻有稀粥,鹹魚幹、野菜飯團,不敢有絲毫奢侈,節衣縮食的開支都用作購買英國軍艦的經費,一國之君尚且如此,上行下效,整個rb都在為擴軍備戰做準備。
而反觀清廷,依然鋪張浪費,老佛爺每頓飯依然是精致的菜肴,數量必須達到120道菜,雖然有的菜她根本就不吃,“是看景”,也就是菜都長毛了,也得在那擺著,可以不吃,但是必須得有這個牌麵,也不是慈禧親自去夾菜,都是太監來做。而遇到味道不錯的,慈禧會隨手賞給自己寵愛的狗,但慈禧吃的哪裏是凡品,頓頓都是山珍海味,燕窩魚翅,熊掌鹿茸應有盡有。
慈禧窮奢極欲,就連吃西瓜,也隻吃中間那一塊,每天宮中供應慈禧一人西瓜的消耗量,就達到驚人的200多個。就連吃臭豆腐也隻吃“王致和南醬園”現做的,錯時辰都不行。而更加難得的‘虎骨湯’,也必須是現抓的野生東北虎,每喝一次,一隻東北虎就隻能到地底下向黃太吉訴苦喊冤。
這樣奢侈的生活,寵物都比rb天皇吃得好,不知道明治得知後會作何感想。
而宮廷裏給皇室做飯的“西膳房”,在慈禧時期宮裏的廚子們,能做4000多種菜肴、400多種點心,種類繁多、五花八門,可以說是天天出新品、天天不夠吃,大多數都被浪費了。慈禧為了凸顯自己寵物和普通狗的區別,也是極盡奢華之能事。它有專用的狗舍,特質的衣服,禦膳房會專門為其定製食物,有專門的太監照顧,待遇好到極致,如果狗對食物和照顧稍微不滿,那些專職人員就會受到連累,照顧狗都會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而此時的北洋水師,大量的軍用經費被挪用,軍艦得不到維護,新式軍艦訂購的訂單無錢付賬,水兵們拿不到軍餉,武器得不到更新開始發黴,就連普通的炮彈也開始生鏽。宮裏宮外天壤之別,大相徑庭,怎能不寒了將士們的心。
中日差別可想而知,一個極度奢侈浮華令人瞠目結舌,一個極端省吃儉用讓人肝腦塗地;一個貪汙腐敗、不思進取,一個勵精圖治、虛心學習;一個人心盡喪、盲目排外。一個西學東進、改革變法。中日對比此時高判立下,甲午戰爭的結果可想而知,焉能不敗!大清最後的結局可想而知,焉能不亡!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一時間,許多專家學者紛紛撰文聲援,輿論風向大變,外交部財政部聯合發布通告,說時機尚未成熟,需多方征求意見研討,原定於三月二十日舉行的拍賣會將延期舉辦。
洋大人不幹了,好你個兔子,逗我玩呢!紛紛發函質詢,言辭激烈,把外交部罵了個狗血噴頭,還威脅說國民政府的這種背信棄義的行為,已經嚴重傷害了本國商人的利益,如果不按原來的流程舉辦拍賣會,各國將采取相應的製裁措施,勿謂言之不預也。
勿謂言之不預也,這是一句耐人尋味的外交辭令;弱國無外交,這在那個年代中國外交官的眼裏就是赤-裸裸的威脅!
那個年代的洋大人就是這樣飛揚跋扈肆無忌憚,這是明目張膽的‘陽謀’,你又能奈他何!
“過癮啊,這戲越來越有看頭了!”
顧楷文校長拿著報紙與俞昊教育長評頭論足,談笑風生。
新年新氣象,老校長更是精神矍鑠意氣煥發。這兩天甘光複同學皮猴子變成了小白兔,低眉順眼,整日價窩在小考場與大部頭書籍較勁,頭懸梁錐刺股成了一個標準的小宅男,這才像個樣子嘛!
期間,並不引人矚目的林耀宗以談生意的借口到了南京城,求見甘光複,征得老校長同意後兩人整整密談了一個晚上,至於談些什麽,老人家才懶得理會,反正別出去惹禍就行。
1928年3月20日,迫於重重壓力,上海的拍賣會如期舉行,出席拍賣會的國民政府代表是外交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武澤軍。
“尊敬的各位來賓,先生們,女士們,大家下午好!”
在市政府三樓的會議室裏,武司長西裝革履光彩照人,但依舊掩飾不住眉宇間的一絲無奈與彷徨:
“眾所周知,紡織機械技改技術是多年來我國高校牽頭取得的一項耀眼的的科技成果,它在上海六合紡織廠試點成功,想必在座的來賓都已經了解這一事實;同樣處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國民政府不得不對外轉讓這項成果。雖然曆經風波,但國民政府依然本著誠信公平的原則,頂著巨大的輿論壓力,如期舉行這次拍賣會。
雖然這次拍賣會麵向全世界,但國府仍然希望愛國實業家、海外華人華僑,共同發力,在公平競爭的前提下得到這項科技成果,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添磚加瓦。當然,如果海外友邦摘桂,我們同樣欣喜,因為它將為全人類創造財富,這是我們共同的心願。
這次拍賣會,我們特邀上海‘佳士得’拍賣行的資深拍賣師主持這次盛會,現在我宣布拍賣會正式開始。”
拍賣會會場裏涇渭分明,中外兩個方陣摩拳擦掌虎視眈眈,期待已久的好戲終於開鑼了。
洋鬼子們各個喜形於色誌在必得,囂張嘚瑟溢於言表。
鬼子,鬼子,細細探究起來還特麽是個尊貴的的稱呼。
鬼
漢語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身大頭的怪物,認為‘鬼’就是人死後的靈魂。
古人認為“鬼,歸也”,人死為鬼,指人回到原來的地方。屈原《九歌·國殤》“魂魄毅兮為鬼雄”,為讚美之辭。
傳統排序為神靈(仙)、鬼魂、百姓之人。
子
《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
《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
子,又是古代男子之通稱,顏回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
有大德行者方可稱‘子’,如莊子、孔子、孟子、老子。
鬼子
據不完全考證,“鬼子”一詞,到了近代才逐漸演化為貶義詞,泛指rb人,或指在侵華時期的rb士兵;或指外國人,稱其洋鬼子。例如,英國鬼子、美國鬼子、德國鬼子等等。
華人罵外族人一般都用“鬼子”這個詞,而華人罵華人一般都用“匪”一詞。
抗日戰爭時期,“rb鬼子”橫行中華大地,“鬼子”就成為“rb鬼子”的簡稱。
明清以來,我國沿海一帶都受到rb海盜的侵襲,當時就出了抗倭英雄戚繼光,那時我國人民稱rb海盜為“倭寇”,可是到了近代,我國人統稱rb侵略者為“鬼子”。
何時開始,“倭寇”變“鬼子”呢?據說出於一副對聯。
甲午海戰前,清庭大臣李鴻章出使rb,談判結束,雙方舉行聯合記者會,rb人不但要在世人麵前炫耀武力,還想在文化上玷汙清國。記者雲集後,日方突然提了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我們rb有上聯對不出下聯,隻好求於漢字發源地的人了。”這真是新鮮事,rb人亮出白絹上書寫的上聯。
聯曰:“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並肩居頭上,單戈獨戰!”
rb人的上聯意思是說:我大rb兵強馬壯,駕馭的是奇異的千裏馬,張的是長弓:文的也不簡單,光“大王”就有八個,他們都有雄才大略。示之以文德,陳之於武功,rb“單戈獨戰”可踏平中國。誰知,李鴻章也不示弱,先要日方準備硯台磨好墨,再鋪好白絹,然後大筆一揮寫下聯:
聯曰:“倭人委,襲龍衣,魑(chi)魅(mei)魍(wang)魎(liang),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眾多記者看了,個個叫好。下聯的意思是:倭就是倭寇,來偷大清龍衣,“八大王”變成“四小鬼”,“琴瑟琵琶”變成“魑魅魍魎”,“並肩居頭上”變成“屈膝跪身旁”,“單戈獨戰”變成“合手擒拿”。從此大家不再稱rb侵略者為“倭寇”,改而稱為“鬼子”了。
現在西洋鬼子、東洋鬼子歡聚一堂,他們能得償所願嗎,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