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國學聖火
字數:3770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狼行民國 !
我歸宴平樂,美酒鬥十千。膾鯉臇胎蝦,寒鱉炙熊蹯。鳴儔嘯匹旅,列坐竟長筵。
——《文選》卷二十七、三國魏.曹子建(植)《名都篇》
1928年10月21日,農曆戊辰年九月初九,重陽節。
三日前,香島華人領袖羅旭酥、周壽臣,前清遺老賴際熙、區大典,近鄰鄉紳何光達、區維民等十多位華人上層名流,都接到了九龍城寨大清國貝勒爺富韞、大英帝國一級勳爵華萊士先生的邀請函,邀約九龍城寨貝勒府,共度重陽佳節。
乾陽普照,坤地厚德,聞道賢達,與有榮焉,接函者莫不慨然應允。
香島盛傳,九龍城寨特意從五羊城聘請能操辦滿漢全席的名廚,遍購天下稀缺食材,無不令人心神向往。
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
節日的九龍城寨,道路兩旁擺滿了名貴的秋菊盆景,爭奇鬥豔竟吐芬芳;
黃龍旗下,主賓淨手焚香,虔誠的拜神祭祖,保佑深受苦難的生靈;
晴空麗日,秋風醉人,碧波萬裏,百舸爭流;九龍城寨的城頭,眾人登高祈福,吟詩抒懷——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隻如此,牛山何必獨霑衣。
貝勒爺拋磚引玉,一首唐代杜牧【九日齊安登高】的華麗詩句博得眾人的陣陣喝彩;一時間早已準備好先賢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詩句,紛紛從各位賢達的口中湧出,異彩紛呈其樂融融。
“光複啊,適逢今日盛會,不展露一下你金陵狀元郎的風采,豈不擾了各位賢達的興致?”
傅先生目光灼灼,三言兩語就把小爺甘光複推到了風口浪尖。
老家夥有點不地道啊,甘光複同學秋色滿目,一時竟無言以對。
“久聞先生高足滿腹錦繡,一篇滿分作文享譽大江南北,無不令人擊節稱快。我等老朽都是拾取先人牙慧,不免汗顏。請狀元郎一展才華,我等洗耳恭聽。”
站在巨人的肩膀麵朝大海,甘光複同學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故國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廖廓海天萬裏霜。
寥寥數語道出了無數人生哲理,樸實無華應情應景,把身陷逆境旅行者的彷徨無奈、不屈奮掙,期盼光明的心聲描述的淋漓盡致無以複加。
暫短的沉默以後,眾人讚口不絕好評如潮。
一位年過半百溫文雅爾的先生朗聲說道:“好一首膾炙人口的采桑子,確為難得一見的重陽佳作。甘光複同學,我叫區大典,你老實告訴我,這是那個大家的手筆,沒有經曆滄海桑田的人生閱曆,斷無可能寫出如此富含哲理催人奮進大作。”
(區大典字徽五,晚號遺史,西樵區村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進士,授編修,誥授中憲大夫。辛亥革命後,留香港任香港大學教授。素性勤劬精密,治學不倦。古文出入韓愈、歐陽修;史學研究兵事地理;經學博宗北宋周敦頤和程頤,純粹精微,不拘於一家學說。誨人莊懇篤切,娓娓忘倦。港內學校,爭相羅致以為榮。香港開埠百年,提倡國學,教澤廣被,以大典為第一人。著有《孟子通義》和《老子注》。)
甘光複同學對老夫子做了一個長揖:“區翰林果然心明眼亮慧眼識珠,這首采桑子重陽乃是學生從啟農校長那裏看到的一幅手抄,先生特意告知學生,這是一位身份極其特殊長輩的隨筆,未經容許,決不能發表流傳。今日適逢其會,學生興之所至,已經違背了先生的教誨。”
“如此佳作,不能流傳於世,甚憾!其中肯定另有隱情,在場的諸位隻可自己私下品味,不要外傳為好。”
“理應如此。”
貝勒爺心有所思,對區大典說道:“區翰林,您與賴先生執教港大,弘揚國學,是我輩值得敬仰和學習的楷模。無奈港大乃英資所辦,西學為主,國學為輔,這也是國內諸多大家非議的根本原因之一。翰林想不想徹底改變這種處境,老夫有一良方可根治此疾。”
區翰林和賴先生聽聞此言,不由雙眼放光,怦然心動:“請貝勒爺賜教。”
貝勒爺衣袂飄飄,負手而立:“請翰林和賴先生網絡執教人才,在場的諸位香島賢達群策群力,某家也願盡綿薄之力,創辦香島華人獨資‘孔子學院’!”
“孔子學院?!”
“孔子學院!”
“請貝勒爺執牛耳,吾等願為牽馬墜蹬之勞!”
“請貝勒爺執牛耳,吾等願為牽馬墜蹬之勞!”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傅先生就是那一粒最初點燃的火種,即將在整個香島燃燒。
“此處不是談話之地,請各位賢達移步客廳,我們接著再聊。”
…………
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雨露滋潤禾苗壯…………
知道這首歌謠出處和年代的人,在九零後的人群中絕對鳳毛麟角般的存在,可能在他們的耳中,這首紅歌差不離與【詩經】中古人采集的‘風、雅、頌’民歌一樣古老。
1928這個龍年的香島重陽節,在九龍城寨的貝勒府開辟了國學走向世界的新裏程。
貝勒爺當仁不讓執掌香島孔子學院籌備委員的帥旗,其餘人等都委以重任,根據自己的事業和社交圈,各司其職,籌委會初步議定華人獨資籌建‘國學為主西學為輔’的股份製高校。
先期遊說港督政府的支持,不要從中作難;再者,廣泛在香島華人名流賢達中宣傳,先把聲勢造出去。
貝勒府從滿漢全席菜譜精選了三十六道有可用食材的佳肴,來賓自帶了天下各類的珍稀名酒,這場名動香島的盛宴一直延續到午夜,主賓仍未盡興,無奈大夥不勝酒力,隻好相約改日再聚。
接下來的幾日,傅先生和小助理忙著赴宴,結識了不少香島名流大家,混了個臉熟。
這一日清晨晨練回來,遇到那爺春光滿麵,喜笑顏開:“狀元郎,今日港督金文泰有請!”
這個精通漢文化的洋鬼子葫蘆裏會賣什麽藥呢,且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