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那是我小舅子,當然不能抓!

字數:4754   加入書籤

A+A-


    我的科技與狠活被朱元璋曝光了!
    何深意味深長的看著朱元璋,覺得這人有點意思,看似不像文化人,卻十分關心民情。
    不像是個奸商。
    而且還要跟他談什麽格局。
    那他不困了。
    “何老弟,你作為和州縣令,需要的是什麽?”
    “能力?手腕?還是虛無縹緲的權勢!”
    此話埋著雷。
    朱元璋麵漏笑容,心底卻是想著,但凡何深敢逾越雷池半步,那就不能留。
    他可不想看著這種地方上的豪強做大,一個縣令,搞得比州府都富裕,民心還能凝聚這麽強。
    遲早威脅到皇權。
    何深翹起二郎腿,慢悠悠的喝了口甘蔗酒,眼神凝聚,壓低聲道“這些都不重要!”
    “能力不重要嗎?”朱元璋詫異道“如果不是何老弟的能力出眾,和州怎能如此富裕?”
    他也難得的拍了個馬屁!
    “不重要!”何深直接搖頭。
    “朱老哥,你覺得這和州城內,什麽最重要?”何深反問了一句。
    朱元璋猶豫了一下,開口道“錢?”
    “不是!”何深輕輕搖頭。
    “難不成是你最重要?”他能看出何深很自負,縣令嘛本就是父母官,一方富裕,那縣令肯定自居首功。
    這倒是也沒什麽。
    “不不,這些都不重要,或者說沒有這些才重要!”何深大談道“這和州有今天,不是因為我,也不是因為錢,是因為規矩!”
    “這個規矩,誰都可以立,隻要規矩對了,這錢就來了,至於誰立的根本不重要!”
    說了半天,還是引到了最開始的問題。
    那就是和州城內部的規矩,青水堂所負責的地下秩序。
    有了這個秩序,和州才發展壯大。
    同時也拐著彎罵了大明的律法不行。
    朱元璋麵色有些難看,還是有些不明白,道“既然你都說了規矩最重要,那為啥還不辦了那個幕後主謀?”
    “辦了,不是更符合規矩?”
    何深泰然自若道“規矩麽,可以變得,實不相瞞,背後放黑貸的是我小舅子!”
    “哦,原來是這樣!”
    朱元璋說完,又看了看馬皇後。
    自己的那位大舅哥,已經被他辦了。
    覺得有些尷尬,便幹咳了一聲,坦然道“跟何老弟聊了這麽多,咱收獲頗豐,合作的事情,我看得好好詳談一番!”
    他的確是準備做個生意。
    比如玻璃,還有磚場。
    華夏人,講究的就是安居樂業。
    隻有住處改變了,才能改變更多。
    更何況,這東西他轉手拿到應天或者順天府都能夠大賣。
    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過不了幾天,太子朱標就會偽裝成為兩榜進士,來和州城做知州一職。
    到時候一邊學習和州的先進科技,一邊架空何深。
    這是最穩妥的辦法。
    朱元璋可不是隻知道殺的屠夫。
    藍玉a更狂,可還是忍了,待自己的兒子學會了藍玉的帶兵打仗,再清算!
    現在對何深也是如此。
    這也算是看得起何深了。
    聊到生意,何深的話匣子就徹底打開了。
    他對商人向來優待,隻要合作保管他們能賺到錢。
    但是前提,得先把錢投在和州城。
    現在聽到朱元璋要購買玻璃跟紅磚,訂單的數量還不小。
    可利潤太低了。
    這種生意他完全可以自己做,沒必要給別人。
    “朱老哥,玻璃廠那都是夕陽工業,紅磚的訂單目前都訂到了三年之後了,您要是想賺快錢,不如投資地產生意!”
    “來,您上眼!”
    何深拿出和州城的地圖。
    指著北角灣的一處空地,開口道“這塊地,按照我的規劃,能夠住下兩萬人,最少三千戶,這是我們和州城的樓王,隻要開發起來,我保證你投入錢能翻倍!”
    “這點地方,能住三千戶,兩萬人?”朱元璋瞪大了眼。
    那塊空地他見過,沒多大。
    最多住幾千人,而且會很擁擠。
    有錢人看不上,沒錢的買不起。
    何深聞言,連忙解釋道“按照兩層的別院計算,當然住不了那麽多人,但是有了紅磚,還有水泥,這樓不就起來了嗎?”
    “設計圖我都畫好了,這裏能建六十棟九層樓房,就跟和州公寓一般無二,而且麵積會更大!”
    “一梯兩戶,一戶六間房!”
    “小區內,我再配上全天候的中醫館、餐館、酒肆、車位、馬廄,統一的管家跟家丁,安全又舒適!”
    “您說,這一戶,我賣多少錢合適?”
    朱元璋懵了,他還是第一次聽說房子可以這麽賣。
    舍棄了寬敞的別院,住進跟酒店一樣的房子!
    麵積不大,但是配套可以啊!
    小區內自帶高級學府。
    男女都可上!
    他猶豫了片刻,猜道“一百兩?”
    “一百兩那是首付,全款八百兩,不二價!”何深笑道“就這兒,想買還得找人托關係!”
    “這麽貴?還有人搶?”朱元璋驚呼一聲。
    何深見狀,悠然道“朱老哥,和州不比那些州府弱,反而我們更有錢,以前的和州隻是一個小縣城,隻有幾萬人,現在聚集了上百萬人,您覺得有能力這邊討生活的,有窮人嗎?”
    朱元璋點了點頭,這倒是真的。
    和州城內的人,的確很有錢。
    三千戶,一戶八百兩,那就是兩百多萬兩白銀!
    他已經快不會算賬了。
    大明經過百廢待興之後,經濟勃發。
    可一年的稅收,全部換算成為銀子,才不過千萬兩。
    這一個小小的和州城,隻是一塊地開發後就能賣兩百多萬兩白銀?
    就算去掉成本,少說要賺個百萬兩。
    可他翻閱稅收,和州城一年上報的稅收才五萬兩銀子。
    這稅收都去哪兒了?
    朱元璋越想越生氣,便開口問道“何老弟,真要照你這麽說,一個項目就是兩百多萬,咱們去掉稅跟成本,還能賺多少?”
    “這個您就別管了,但是我能保證你可以賺一成!”何深伸出一根指頭。
    他說的一成,可不是總價的一成,而是總利潤的一成。
    其實算下來利潤沒有那麽高。
    配套設施建造起來的成本更大。
    最貴的還是地!
    但是這種穩賺不賠的買賣,多少人想做都沒有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