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參觀和州衙門,朱標震驚!
字數:4918 加入書籤
我的科技與狠活被朱元璋曝光了!
中環,衙門大院內。
何深親自帶著朱示參觀了整個衙門。
大體的框架不變。
官、差、吏、役!
官是何深,一人兼兩職,知縣、縣承!
差代表了捕快。
衙門有六大捕頭。
這是擴編後的樣子,原本隻有兩隊,三十人左右。
自從何深上台後,直接增加到了六隊,設總捕,麾下六隊捕快,每一隊都有三十捕快。
這是正式工。
還有就是衙門仆役,這個人數就多了,大部分時間這些人都在各個城區,不會來衙門。
人數差不多有一千人左右,分管刑事、治安、交通等各個差管。
朱標聽完,盛讚道“何大人果然是治世之才,我也算是略有見識,可還從未見過如此富裕的縣城!”
“戶籍人口超五十萬,流動人口也有五十萬之多!”
“這都能跟州府相比了!”
“知州大人言重了,就一小縣城,不足掛齒!”何深背著手也不謙虛。
逛完了捕頭們所在的別院後,又轉進了後堂。
這裏是‘吏’上班的地方。
簡單來說,就是一些文官文員。
忙的都是城內大大小小的政事。
比如農田、養殖、商戶等一些民生上的事情。
平常這些文員,都在衙門內忙,人數眾多,所以何深在此地建了一棟四層小樓。
分散在城區衙門的人更多。
畢竟要管理的是上百萬人,流動人口又大,這個年代沒電腦沒傳真,隻能用人來湊。
這也解決了就業。
雖然是臨時工,但是工錢跟正式工一樣,享受同樣的待遇。
對於這些打工人,何深向來很照顧。
他要是不照顧這些人,那麽城內百姓就要被這些給照顧出問題了。
“衙門中的小吏,注冊人數隻有十二人,但是我增加了差不多一千人左右,就中環衙門,就有三百號人!”何深背著走,帶著朱標參觀著上下四層樓。
來來往往的文員,見到他們隻是點頭,便各自去忙了。
並沒有複雜的拜見問號。
一切以效率為主。
朱標大受震驚,主要還是人數太多了。
京城的衙門都沒這麽多人啊!
“何大人,如此多的仆役,這開支”
他知道和州有錢,可那些錢,他聽說都到了商戶跟農戶手裏。
衙門從哪兒來錢呢?
光靠稅收?
鹽這塊可不歸縣令管。
所以收入跟和州當地的衙門沒有任何的關係。
“看來師爺還沒跟你說,咱們和州大多工廠跟養殖場,都屬於官辦!”
“也不能說是主辦吧,其中比例大部分由商人出資,衙門出力,再出人,分紅的錢,還有稅收,就足夠應付開支了,甚至年底有盈餘的話,還會給大家發獎金,給全城百姓發年貨!”何深淡然一笑。
眾人來到了四樓,何深的書房。
房間不大。
朱標製止了自己護衛進來,隻是跟何深還有師爺走了進來。
“何大人好雅興!”
房間不大,五髒俱全。
文房四寶坐落在書案上,牆壁上鑲嵌著書架,擺放的書他一本沒聽過。
然後在窗邊,有著一套藤椅茶幾。
沒有窗台,窗戶就像是和州塔頂樓的落地窗一樣。
可以看清外麵的全景。
何深攤手道“知州大人,請!”
“請!”朱標也伸手示意。
兩人並肩而坐,一同望著窗外繁華的和州城。
也看到了正對麵,還有著一個三層大樓。
占地麵積很大。
“何大人,這是?”
“哦,這是法堂,平常負責審理城內各種案件,比如殺人、搶劫、偷竊、盜竊,被總捕房的人抓到後,審理結束,便會移交法堂審理,最終判罰!”
他擺弄茶幾上的茶具,一邊解釋著法堂的構造。
法堂,就跟縣令判案一樣。
隻是何深將這個權力,交給了法堂。
所以他才天天能窩在家裏,不然百萬人的縣城,每天光是小偷小摸的事情,就能把他累死。
現在好了,城內大大小小設立了六大法堂。
一級法堂,便是衙門內的那座。
還有五大法堂設立在城區衙門內,算是二級法堂。
城外還有三級法堂,設立在鎮子上。
如果遇到大案,比如人命的官司,都會移交二級乃至一級法堂判決。
審判前,還會有總捕房的捕快,去將案件重新梳理,以免冤假錯案。
看似複雜的結構,其實隻要人多了,也沒那麽麻煩複雜,各司其職罷了。
朱標則是越來越佩服眼前的知縣了。
這是一個七品官做出來的事嗎?
簡直太埋沒人了。
“何大人,您如此才能,怎麽在和州縣城一待就是十幾年?”
“按照您的能力,早該升上去了啊!”
“額”何深一頓,他沒想到新來的知州竟然會這麽說,聯想到對方的背景不一般,淡然道“其實也有舉薦,不過被我推遲了!”
“我這人,沒什麽野心,就想在自己的轄區內,做出點成績!”
他不是不想升上去,是因為能力還沒那麽大。
比如和州歸屬青州府管轄,占地十萬平方公裏。
他的係統覆蓋不了那麽大。
等係統升級了,他花點錢,弄個知府當當也不是問題。
“何大人太謙虛了!”朱標一笑,心底感慨。
如果大明的官差都如何深一般,那該多好!
可惜啊!
聊完了和州城,何深開始有意無意的套話。
“知州大人,我聽說你可是兩榜進士,為何不留在京師,反而來了和州這個小地方!”
朱標聞言,嘴角一抽,麵對何深,他不知怎的,撒謊都變得不太利索了,啃啃巴巴道“恩京城,其實,也沒什麽好的。”
“我倒是覺得不如何大人治理的和州,百姓富裕不缺吃穿,街道整潔有序,城內各種利民的設施,這在京城可都沒有!”
最後這句話,倒是真的。
京城現在也不好過,連年征戰,大明建國才十五年。
當今天下百廢待興,謀求平穩與發展。
和州城,卻已經到了外人眼中的發達層次。
雖然沒問出實質性的內容,但是對方撒謊他還是能看出來的,這就夠了。
閑聊之後,很快就奔入正題!
賭場遇襲案!
這件事情,可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揭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