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給朱標畫大餅!
字數:5123 加入書籤
我的科技與狠活被朱元璋曝光了!
和州城,相比其餘地方。
無非就是多了糧食、多了銀子、多了馬路、多了高樓、多了商戶、多了富農、多了幾萬畝良田而已。
真要學東西,不如去和州城開辦的學府。
當然他肯定不會傻到讓朱標去學府那種地方。
何深端正座姿,開口問道“朱大人,下官問您一句,這和州城跟其餘地方,是如何拉開差距的?”
這題要考。
必須畫牢。
自從朱標來到和州城,就一直研究這個問題。
透過表麵,他覺得是何深一人的功勞。
是何深有著先進理念,改變了和州城。
讓老百姓富裕了起來。
他覺得,和州城因為有何深在,所以才會變強。
“因為規矩,您製定的規矩?”朱標說出了心裏話。
隻是目前他還參不透何深立下的那些規矩。
何深聽後,搖了搖頭。
規矩是人定的,如果這玩意能讓地方變富,早推廣起來了。
或者說,能夠製定這種規矩的人太多了,但是他們沒有能力推廣出去。
“共識!”
何深飆出兩個字。
這倆字分開,朱標是認識的。
但是合在一起,他有些迷糊了。
“何大人,您說的共識,可是書中的共同目標的意思?”
朱標經常翻看和州城本地出版的書籍,因為裏麵有很多新的詞匯。
剛來的時候,以至於他在當地聽不懂當地人的交流方式。
翻看那些書後,他才明白。
和州城變的不但是表麵,連文化也在改變。
他要學的東西太多了。
一時間不知道從哪兒請教。
看出他的窘境後,何深直言道“其實朱大人想請教的問題,下官看的出來,一是糧食增產,這個我無法教,想必朱大人能看出來,咱們和州城的糧食增產,靠的是化肥,這個產量隻能勉強夠咱們自己用,二是農業工具,這個倒是可以推廣,您要想做,我第一個出來支持!”
農業更替,最簡單。
而且現在和州城已經準備由農轉工,舍棄這個包袱,才能更快的發展。
像這種低端的產業,完全可以丟給別人做。
然後低價購買這些糧食。
怎麽算他都是賺的。
說著還不夠,他將準備好的地圖取了出來。
“這是咱們大明的地圖!”
“這裏是和州城!”
他指出和州城所在的位置,用手指畫了一個圈。
圈內,囊括了三大府。
第一是青州府,人口興盛,富裕程度最高。
當然都凝聚在了和州城。
第二是濟南府,這是通往中原以及南下的交通樞紐。
此地最為重要。
如果不是和州城靠海近,何深真想去濟南府發展。
最後是登州府。
此地最窮,人少地多。
山還不少。
能發展的地方也最少。
他圈此地,完全是看重了礦產。
很多還未發掘的礦產線路,他都有地圖標記。
這是當初在係統中兌換的。
以前沒能力插手,現在不一樣了,有朱標支持。
別說登州府了,就算是濟南府,也得老實聽話,跟他配合。
朱標看著地圖上的三大府,疑惑道“何大人的意思是?”
“就先從這兒三個地方改!”
“把和州城的農業,搬到青州府其餘良田或是荒地,組織人開荒。和州城內的玻璃廠、窯廠、鍛鐵廠搬到登州府,拉動當地1的產業多樣性。和州城的運輸線路,就安排到濟南府,咱們不是那邊建了很多倉庫嗎?”
“以後將濟南府當做一個先鋒,所有貨物,製造好後,都送到濟南府,再由濟南府發往全國各地!”
“如此一來,三府經濟結合,相互起飛!”
給朱標這種老實人畫大餅,最為簡單。
那就是描繪出一個盛世景象。
這就夠了。
朱標也不是那種好高騖遠之輩,聽到三府能做一年之內翻天覆地的改變,麵色一喜,忙道“何大人的一番話,真是讓我茅塞頓開,先前不知如何下手,如今隻覺得時間不夠用!”
“這個簡單,時間就那麽多,但是錢咱們多的是,隻要把錢給夠,時間就會縮短!”何深淡然一笑。
搬家這種事情,無非就是派去一些相應的技術人才,培養當地人做一些粗活,再把場子建起來,後麵就順其自然了。
他隻需要出一個牌子,以及一些骨幹,就相當於控製了當地的經濟命脈。
收上來的錢,最後又到了和州城。
狠狠的吸周圍的血。
先把自己喂飽了,才能反哺周圍。
可惜朱標看不透深層次的東西。
還傻乎乎的一個勁點頭。
被何深賣了都不知道。
“先生教我!”
朱標直接起身,將何深奉為老師。
儲君的老師,以後那可就是國師啊!
何深心底嘀咕,果然朱標比朱元璋好忽悠多了。
如果是跟朱元璋聊,可能就是聊版圖的大小了。看書溂
或者聊打仗。
先前他給朱元璋滑的餅,可是南下打到渤海國,西邊打通西域,北方推平,關外打到西伯利亞。
再出海,幫助各個水深火熱的小國脫離貧困。
兩套方式,說給不同的人。
關鍵這兩套東西,對他都有大用處。
他現在要籌備下一個月度活動,還有十年活動即將開始。
壓力比這兩人更大。
不通關,小命可能都不保。
從回和州城的路上,他將具體的細節,跟朱標草草的講了一遍。
青州府,他已經完全搞定了,朱標隻要抬抬手,搞定登州府,就可以著手準備搬家了。
唯一比較困難的是濟南府。
這裏有布政吏這方大員,還有地方上的勳貴。
想搞定這些人,靠的可不是打打殺殺。
古往今來,最難搞定的就是勳貴。
朱元璋這個時候還沒有大開殺戒。
這是讓朱元璋都頭疼的玩意,朱標雖然備受推薦,可終究年紀太小了,手上的牌也不多。
想要擺平這些勳貴,還得他出手。
當然,這還得讓朱元璋配合。
回到城內,天色漸晚。
將朱標送回府上後,他也沒有回家,而是轉頭去了城內新建的運輸商會。
這一次朱標回來,可不單是求學,還幫他搞定了官道改製這個項目。
先把路給搞定了,才能談後麵的事情。
到了地方,師爺親自來迎接。
畢竟掛了名字。
這地方,師爺在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