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稱帝
字數:4111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定端天命 !
這天,外藩的諸位貝勒也都已經紛紛趕到了盛京,如同科爾沁的布和、內喀爾喀的拉巴什希布等人也是請求皇太極上皇帝尊號。
“好好好!”
“既然你們也願朕定尊號,可見天下天下同心啊。不過朝鮮王也是朕的兄弟,也該通知他知道。”
於是派使節騎快馬到朝鮮下赦令去了。
天聰十年,三月二十二日,在沈陽盛京,舉行了請求皇太極上皇帝尊號的儀式。
儀式的歸置雖然不太大,但是卻十分隆重。
先是蒙古十六部四十九貝勒一起朝見大汗,聯合請上皇帝尊號。
於是派使節騎快馬下赦令去了。
然後滿洲,蒙古,漢宮內外文武群臣聯合,請大汗上皇帝尊號。
這一係列的儀式都是為了表明皇太極即皇帝位是天下眾望所歸。
這時,皇太極以“順天應民”的姿態,堂堂正正的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今日受諸位的相信,朕思慮良久,既受尊號,那日後定當憂國勤民,有所不逮,為天佑助之!”
朝廷上下為皇帝的繼位大典忙碌著…
從天聰十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極正式即皇帝位,改元崇德,定國號大清。
天剛黎明皇太極身穿黃袍,頭戴皇冠,率領群臣登壇,祭告天地。
祭壇設在德勝門外,是一個高高的長方形的石台,四麵鑄有石階。
祭壇的周圍用黃綢紮製了棚帳,長長的香案設立在正中間,上麵鋪有黃綾,設了“神位”擺在了巨大的香爐前。
幾百名內外朝臣按秩序排列在祭壇兩側。
為首的是大貝勒代善,在他之下是濟爾哈朗、多爾袞、多鐸、嶽托、阿濟格、阿巴泰、豪格、杜度等兄弟子侄。
接下來就是皇室親屬。
在他們之後便是蒙古八固山額真、六部大臣以及明朝降將等。站在他們一旁的是蒙古十六部,四十九名貝勒,如布和等人。
在這些朝廷重臣之後,還有滿洲,蒙古,漢人的文武百官,都按照所屬各旗排列。
朝鮮在收到皇太極的旨意後,也派了來人,但來的人不多,隻有兩名使臣,所以他們排在了後麵。
在大典場內,依次遍插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的各色旗幟,沿場地四周排列著數層旗兵、鎧甲和刀槍相映生輝,使氣氛莊嚴肅穆而又喜氣洋洋。
當東升的太陽吐露萬丈光芒時,滿蒙漢各一名禮官來到皇太極麵前,慢慢的引導他來到壇前,拾階而上,麵向“神位”站立。
讚禮官高呼:“致-禮-始!”
皇太極在案前跪下,從禮官手中接過三柱天香恭敬地插在香爐內。
“獻-禮!”
讚禮官又喊。
兩邊的侍衛把帛、酒、三牲…依次遞到皇太極手裏,再由他放在祭壇上。
皇太極帶領群臣向神位恭敬行三拜九叩禮。
“…”
“禮-成!”
這祭天的儀式便算結束了。
天大亮後,皇太極回到皇宮的崇政殿,舉行了隆重的“受尊號禮”。
大殿內放著一把寬大的足夠三個人並坐的椅子。
椅子為金色,周圍雕刻著繁複的張牙舞爪的龍形,而椅子周圍擺放著剛製作成的儀仗:仙鶴、瑞獸,銀槍,金爪…裝飾的威嚴華貴。
儀式開始後,禮官引著皇太極經大殿正麵石階登殿,在禦椅上落座。
此時禮樂大作,禮讚官喊道。
“跪-叩!”
但善待領百官向皇太極心三拜九叩大禮。
“獻-寶!”
多爾袞與科爾沁貝勒巴達禮、多鐸與豪格從左邊班列中走出。
與此同時,嶽托與察哈爾林丹汗之子額哲、杜度與孔有德從右邊的班列中走出。
他們每兩人合捧一方皇帝禦用之寶向前跪獻給皇太極。這表示各旗各部落都把統治的最高權力獻給他,承認皇太極是至高無上的統治者。
“禮-讚!”
隨著禮讚官的又一聲高喊,滿漢蒙各族都有一名代表出列,依次用著各族的語言,對皇太極大家頌揚,並表示永遠的接受他的統禦。
禮讚之後,群臣再次對皇太極三拜九叩。
“射-鵠!”
這時,殿前的院子裏設了個用草紮的大“鵠”。早已安排好的九名射手,便走出來,張弓搭箭向“鵠”射去,當然是箭箭命中。
這大概象征著一切順利事事順心的意思。
即位儀式到此算是完成了。
皇太極在鼓樂聲中含笑走出崇政殿,排列儀仗,乘輿回宮。
當天,皇太極又在崇政殿等幾座宮殿中舉行了盛大的宴會,招待內外賓客和百官群臣。
次日,皇太極又率領群臣來到太廟,拜祭祖先。
從始祖、高祖、曾祖到祖父都封為王,而奉父親努爾哈赤為皇帝給他上了一大串尊號。
曰“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廟號太祖,其葬後陵園稱福陵,尊母親為太後。還給許多已故的功臣追封為美稱。
四月二十三日,皇太極大封他的臣屬,首先冊封了六大親王。
代善封為和碩禮親王。
濟爾哈朗為和碩鄭親王。
多爾袞為和碩睿親王。
多鐸為和碩豫親王。
豪格為和碩肅親王。
嶽托為和碩成親王。
阿濟格低了一級,封為多羅武英郡王。
杜度以下在低一級,為多羅安平貝勒,阿巴泰為多羅饒貝勒…
冊封完畢,又按品級分賜銀兩和禮物。
外藩蒙古貝勒也按親王、郡王、貝勒分別冊封並發給賞賜。
投降的名將孔有德分為恭順王,耿仲明封為懷順王,尚可喜封為智順王。他們得的是漢宮中最高的封號。
皇太極的繼位典禮,從形式上看,毫無疑問是仿照了漢製禮儀(當然也有滿洲人的特點)。其中最突出的是,他始終堅持了滿漢蒙一體的原則。
不過在這一體中,也分主次。滿洲人為主,次為蒙古人,再次之為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