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新想法

字數:4024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錦繡農女:拐個將軍來種田 !
    書生總要來鋪子裏小坐一會兒,便是不吃鹵菜,也要叫些點心和茶水。
    不知道的還當她這兒是茶樓,而非食肆。
    不知什麽時候,辛香坊的二樓由食肆漸漸發展成為一些老客們談天說地的好地方。
    這兒比茶樓人少,也沒有說書人幹擾。三三兩兩叫一壺茶,就坐在窗邊吃些點心,就能渡過一個上午。等中午餓了,叫店家下二兩麵,加幾碟鹵菜,那叫一個香。
    這吃法是蘇月白一次來時肚子餓順手做的,哪知道就會被大家學了去。
    辛香坊的鹵麵也算一種隱藏式吃法,隻有老饕們才知道如何點。
    這在菜單上可是沒有寫的,想吃也得碰運氣。
    要是店家沒有準備麵團,且得等上一會兒。
    若人少了,店家也不賣。
    麵團不好和,隻一人太費事。
    劉震在辛香坊待足了五日,觀察四周竟也學會了鹵麵的吃法。
    一碗麵澆了湯汁,還有幾塊又紅又香的肉塊點綴其中,撒一把細細的芫荽和一勺特製的辣椒油,吃一口,那叫一個淋漓盡致,暢快十足。
    刹那間,就仿佛成了話本中的江湖遊俠,隻享快意人生。
    最後再喝一碗豆腐湯,那叫一個舒坦。
    劉震沒想到,一間小小的食肆,竟能做出這樣精妙絕倫的美味。
    如此對比,倒顯得他孤陋寡聞。
    隻可惜他來了五日,隻見到老板三兩回。
    她總是很忙,匆匆來又匆匆的走了。
    店裏的生意令她不放心,聽說隔幾日就要過來把控品質。
    熟客對老板的認真負責非常喜歡,覺得這才是將一家店鋪開成百年老店的根本。
    做生意,尤其是做食物,用心二字最為重要。
    這日,下了蒙蒙細雨。
    劉震忍不住往外看,果然今天她還是沒來。
    他叫了一壺茉莉香片,打算喝完就離開。就在這時,一個人匆匆上樓來,甩了甩臉上的水氣,一臉爽朗的對夥計笑道:“走到半道兒就下雨了,這運氣。”
    “您快擦擦吧,身上都濕了。”
    蘇月白拿著帕子擦著發絲,順口問道:“今天生意如何?”
    “早起就陰天,客人不算多。陸掌櫃說了,不讓咱們繼續煮新的,賣掉這些就好了。隻是小的擔心萬一上客了,東西不夠怎麽辦?”
    “聽元寶的,賣光就提前給大家提前下班。”
    進入夏季,雨水豐沛,店裏的客流量勢必會受到影響。
    蘇月白將重點放在樓下的醬料和幹貨上,樓上的生意做著,但也得變通下。
    既然可以打包,她都開始考慮要不要做外賣了。
    可惜這會兒也沒電話,大家要叫外賣可難。
    倒是可以學著其他酒樓,客人上門知會一人,就給人送去。不過這種也沒什麽效果,並不能達到大批售賣的目的。
    唔,她得想想招了。
    一抬頭,就見窗邊有人朝她揮手。
    “書生?”
    書生名叫劉震,名字倒是和長相不大符。
    不過古人取名寓意,可能是他的家人對他報以的期待吧。
    “天氣不好怎麽也出來了?”
    書生性情溫和,又極為健談,蘇月白喜歡聽他說天南地北的趣事,一來二去就熟了。
    不過聽夥計說,他好似天天來,就像在這兒紮根一樣。
    這讓蘇月白覺得有趣,她這兒都快成‘老年活動中心’了,沒想到還吸引了個小鮮肉。
    “待在家裏也是無事,來這裏看書也好。”
    蘇月白看了看外麵的天色,規勸說:“天色不好,小心看壞眼睛。”
    她在關心我。
    劉震心裏一暖,麵上的笑意也多了三分:“你這裏熱鬧,我不看書坐一下也行。”
    蘇月白朝他揮手:“書生,我還要去忙,就不招待你了。你可以過幾天來,到時候會推出新菜。”
    劉震戀戀不舍的望著她的背影,等人走了,才小聲說:“我每天都有來。”
    正從桌邊經過的王達耳尖的聽到這句,低聲笑了笑:“小後生,蘇老板可是有夫婿的人。”
    劉震臉一紅,辯解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這話倒是不假,隻不過對有夫之婦可不行。”王達是看他麵善這才提點他一句,別人他才懶得搭理。就說那李長生,他就不耐煩。
    “我自來這兒也不曾見過蘇老板的夫婿,這麽大的鋪子就她一個人撐著,也是可憐。”
    王達摸著下巴感歎:“這確實。我聽說蘇老板的夫婿就是個普通人,靠打獵為人。不過二人患難夫妻,當初蘇老板沒開這鋪子前,一家人就住在村裏,全家花銷都靠他夫婿。現在她有錢了,也不嫌棄。”
    才不是這樣。
    蘇老板精明能幹,就算沒開這間鋪子,也能做其他大事。那夫婿隻是個獵戶,倒配不上她。
    她這樣有才情,就該找一個疼她的好男人。能為她出謀劃策,也能成為她的堅強後盾。
    還沒見到人,劉震就對那個素未謀麵的陸老爺心生不滿。
    蘇月白哪知道有個年輕人對她滿腔愛慕,她今天是要去看請人做的那套蒸餾工具如何了。
    此處沒有玻璃,用琉璃造價高。且琉璃不耐用,怕是經不住過頻繁的高溫試探。因此,蘇月白就找了上次幫她做醬料包裝的那家瓷廠。她親自畫了樣式,請他們反複試驗。
    昨日有人通知她,說她需要的那套蒸餾工具已經做好了,蘇月白這才不懼天氣選擇出門。
    乘車去了城外,瓷廠外堆積了不少廢棄的瓷片,趙老板就等候在門外。
    一見她來,雙眼一亮,忙招呼說:“蘇老板,東西做成了,您看合不合心意。”
    辛香坊一直在趙老板這兒定製包裝,雖然要求高,且步驟繁瑣,但價格給的也誠意滿滿。趙老板的瓷廠本來就不如江南瓷廠生意好,所做的瓷器也就供附近幾個鄉鎮城池的。
    倒是接了蘇月白的單子,瓷廠的素質也跟著一點點拔高。他甚至請了個江南師父來製瓷,也是想在有生之年讓他的瓷廠脫離小作坊,真正形成一個招牌。
    因此,他見蘇月白就猶如指路明燈一般,自然喜悅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