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土地政策(中)

字數:4898   加入書籤

A+A-




    稅不稅,其實沒什麽。
    農民的負擔,也沒降多少,因為除了王三新打下來的鄜州、耀州之外,澄城、合陽、韓城三地,都是種光道在治理地方。
    他們頂多就是完成王三的要求,對土地進行均田,後續的動作,就是基本上的古代王朝的老路。
    至於百姓會不會餓死,怎麽活,鄉堡、農場、軍營建設,都需要人,王三這邊保證賣力幹活的人不餓死,他們農閑的時候來幫忙幹活。
    相當於,徭役名義還在,但事實上已經取消了。
    日子肯定是明朝當政的時候好了一點,但不多。
    大家還沒對“大同軍”收心。
    所以,王三現在要基於鄜州、耀州經驗,將澄城、合陽、韓城三縣的土地政策,直接一步推行到位,這群人肯定要反對。
    但聽罷之後,王三也發現,他們反對不得要領。
    “土地,是歸村所有。除非減少村落數量,否則土地始終還是村的。”
    王三手指敲擊“你們反對什麽?隻是換了個名頭,到頭來做主的,還不是村委。
    至於你們反對並居。
    那成,我不進行並居,但我要將你們村麵積劃小。
    同時,同姓多的村長,將由本地選舉,但不給從九品官吏待遇。
    每年隻給十石米糧。
    最後,為了貫徹自宋以來的鄉約,凡是大姓控製人口的村落超過一千人,立刻分拆。
    不然你們但凡遭點災,第一時間劫掠的就是旁邊的村落。
    所以,我還會下令將軍營,屯紮在你們村落左右。
    雖然我大同軍仁德愛民,但我可不敢保證,現階段的投奔我大同軍的人中,沒有死性不改的人。
    因此,是並大村,降低風險,還是開小村,後果自負,你們自己選擇。
    至於稅,該收的收。
    軍隊會幫忙催收。
    要知道,你們的族人,相當一部分都在軍中持有債券。
    我這裏要是收不到稅,可給不了你族人們債券,給不了到了下一個地方,大家有樣學樣,那我就會追責。
    當然,我還是很講道理的。
    土地改革勢在必行,因為這是為了統合稅基的辦法,幹係的是上上下下的大同軍所有人。
    如果選擇私有土地的,每畝按照最高稅階征收,同時明廷接下來要對天下加收什麽稅,我全部按照明廷的稅基、以及政策來收。
    前段時間,明廷加征三餉,每畝下田,都要出六分銀子,更不要說中田和上田。
    怎麽選,你們自己回去跟族裏說。
    如果不想交出土地田骨,我也無所謂,反正明廷除了征稅之外,還要征徭役、差役、兵役,我都可以照搬。”
    王三說完,這群鄉老臉色都變了。
    邊側幾個前明的官吏都快笑死了。
    真以為鄉老就能為所欲為了?
    這群家夥,也就年歲大了點,見識也就這樣。
    越是新生的政治實體,越是容易在最開始的時候,對土地政策進行調整。
    王三明顯和其他曆朝曆代的君主不一樣,他設計的行政區劃和土地政策,或許還有點問題,但他對於地方的放權,是真的大。
    甚至隻要地方軍隊之中有人起了心思,都能割據成為一方藩鎮。
    不然,王三怎麽可能推行分稅法。
    這麽多的稅,分出來,一部分要求立刻投資到民間的基建,每年都有標額,花不完明年就給你降。
    這種事情,哪怕是藩鎮割據的唐代,都是看不到的。
    結果鄉老居然還在反對。
    “咳咳,我說兩句吧。”辛璩突然站出來,對著這群變了臉色的鄉老說,“諸位村長,也應該清楚,每個村的稟賦不一,尤其是河道、灌溉的分配,往往一條河,就是上中下數個村落共同擁有。
    如果,大家每個人都為了水源,截斷自己村境內的水流,那麽下遊會怎麽想你們?
    爭端,不就起來了?
    所以,大村落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這種水源問題。”
    王三愣了愣,沒想到辛璩會突然站出來幫他。
    而鄉老們從之前的憤怒退出,也多了幾分思考。
    “至於大王說的,土地政策。其實大家都清楚,不可能所有人,都能一直呆在鄉裏。家有餘力,肯定會讓自家孩子去讀書,讀書做官,孩子總會離開闖蕩。
    他們的子孫後代,真的可能都回來嗎?
    而且,新朝雅政,自我大同軍舉事,新順國立極,各種各樣的舉止風格,都跟曆朝曆代不同。
    別忘了,本朝農工商皆本業。
    未來,你們家有人適合經商,那麽就不可能將戶口留在村內,而是遷往城內,那麽按照現在推行的戶口製度,遷入城內,將自動喪失對於村內土地的承包資質。
    那麽土地如果因為遷入城內不承包,最開始可以租給旁人,但也可以賣給同村之人。
    難不成你們希望看到,外來之人購買你們本村的土地,然後學著前朝那些士紳,養著家丁,進來給你們放貸,然後對你們非打即罵,最後強取豪奪,乃至讓你們家破人亡甚至絕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辛璩緩緩走了兩步,一臉痛心疾首“須知道,天下很大,大王誌存高遠,胸懷天下,可天下始終需要有官吏並舉,才能儼然。
    但又有一句話,天高皇帝遠。
    地方上怎麽做,怎麽執行大王的政策,那都是地方的心思,等你們反應過來要瞧登聞鼓的時候,隻怕你們也損失慘重。
    所以,任何問題,還是防微杜漸,直接從源頭上終結風險,才是最好的。
    至於你們擔心的並大村之後,會不會遭到排擠。
    這還不簡單,你們家生得多,他們家生得少,十五年左右,場子早晚找回來。
    就算找不回來,那就遷徙去城內,讀書,上進,當官回來之後,早晚把舊賬算完。
    雖然我不提倡這些。
    最後,就是稅收上來之後,需要層層分稅,然後每層分稅下來,是要優先用在基建上的。
    水利,就是一個基建。
    想要城鄉直接推行基建,不可能不給他們強製力,為了河道、為了灌溉、為了之後每年的風調雨順,大家都忍忍,隻有田骨都歸屬於集體了,才能惠及更多人。
    總不能,還是跟以前一樣,指望讓大地主出錢出力吧?
    他們可是巴不得你們都找他借貸,然後一輩子放貸給你們,讓你們苦死、累死,好一輩子給他們當牛做馬。
    河道他們修改自己的土地就是,指望旱災給你們分水,澇災將水往自己的地盤排?可能嗎?”
    辛璩看他們欲言又止,他卻不以為意的笑了笑道“你們,誰能跟我保證,現在還在打天下的大同將士,未來退役之後,不會變成現在咱們要打倒的地主呢?
    土地私有,就是將這個後門留給他們。
    唯有變成集體或者國有,才能盡可能降低,因為土地始終屬於國家與集體,他們如果為非作歹,我們就有底牌,直接幹掉他們。
    現在,大王願意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種政策,曆朝曆代都做不到,你們農閑的時候,還能賺錢,鄉村內的丁餘,也能在沒活的時候有活幹,不去偷雞摸狗,最後肥美的還是大家的土地、荷包、未來。
    不好嗎?”
    辛璩一席話說完,不論這些前明官吏,還是鄉老,甚至就連王湖這些大同軍代表,也都沉默了。
    反而是王三放下茶杯,鼓掌了。
    【ps:昨天4更,但催更和愛發電卻是如舊,哎。預告,41停更1天。】
    喜歡穿越明末我從陝西鬧革命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明末我從陝西鬧革命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