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趙康

字數:3122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冷酷君王之冷君霸愛 !
    “哇”在場眾人倒抽口氣,連聲歎道:“女子”“女子”“女子”這山中流寇的口水都要流了一地。
    於文仲做夢也沒想到,這個與他相處兩個多月的男人,竟是活脫脫的女子。這個與他有著血脈相承的人,這個驍勇善戰的好兒郎,竟是個女子。
    此時,他看著這群凶神惡煞,口水直流的莽漢。出於本能,他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護好她,竟然忘了她才是那個最能打的人。
    於文仲擋在於靖瑤前頭,嘴裏訓斥道:“糊塗,你難道忘了自己身負重責。”於文仲此言一出,便出賣了他已知曉於靖瑤的身份了。
    於靖瑤全然不理會於文仲,她拔開人群。走到那匪首麵前,取下抵在胡心蘭脖子的青銅劍,慢條斯理地說道:“不如你我做個交易如何。”
    那匪首,自從發現於靖瑤的女兒身份後,他一直處於驚愕當中。
    待於靖瑤走向他時,竟毫無知覺,直至於靖瑤取下他的青銅劍時,他才驚醒過來,不過這時已經慢了。若於靖瑤有心他早已是刀下亡魂,好在聽於靖瑤說要做交易,不然他到死都不知道自己錯在何處。
    “嗯哼”匪首清清喉嚨,緩解他那為女人所迷的尷尬境況。既然刀已被取下,那他也沒必要擒住胡心蘭,畢竟於文仲等人已經讓他的人給包圍了起來。
    匪首雙手抱胸,低下腦袋直勾勾地盯著於靖瑤,他冷言冷語:“交易,在這長坪鄉,從來都是老子銀貨通吃。你與老子交易,這還是元日裏聽到的第一個笑話。”說罷,他哈哈大笑。
    匪首哈哈大笑,身後那群莽漢除了受重傷的,其餘的都放聲大笑。於靖瑤將胡心蘭拉到身後,冷冷地問道:“如此,你是不願意?”
    聽口氣,匪首再也不敢輕視於靖瑤,他問了問:“你拿什麽與老子交易。”
    “我,亡國公主於靖瑤。”於靖瑤大聲地說出了她的身份,身後那群人又一次被震驚到了,特別是那個邱牧。
    “噗嗤”匪首直接噴口水了,他圍繞著於靖瑤轉一圈,最後將目光鎖定在她臉上,哈哈大聲笑道:“靖瑤公主,你。娘的,靖瑤公主,生得一副好容貌、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豈是你這相貌醜陋、幹癟瘦柴,動作粗魯可比的。”
    “喲,還不賴嗎!竟然聽說過本公主。如此有見識,那倒也是個明白人。如今與明白人說話,可不必費時費力。”於靖瑤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匪首警戒地往後退,深怕於靖瑤將他擒拿住。
    匪首抱胸冷冷地說:“有話說話,休動手動腳,我那弟兄可是看著,萬一傷著誰都不好。”
    於靖瑤與他談判,“你可聽過喬裝打扮,本公主外出行走,若不是裝扮醜陋不堪,豈不是舉步維艱。如今我與你做交易,你若應承可保你一生富貴榮華,若不應承,殺了我等也得不到多餘的錢財。”
    聽言,匪首思索一番。這時從人群中走出一人,他來到匪首耳旁嘀咕一陣,便又回到了人群。於靖瑤不知那人與匪首說了些什麽,隻聽匪首大喊一聲:“來啊!將人綁了。”
    不知這家夥是何故,於靖瑤雙手握緊拳頭防備同時,質問道:“你這又是何故。”
    “何故,你若真是公主,那便值錢了。我等將你綁了送到軍營內,金銀財寶滾滾來,豈用得著與你交易,如此才叫費時費力。”匪首冷哼一聲,“快快將人綁了。”
    “蠢貨,若將我們綁了,不出明日你們必將人頭落地。”於靖瑤指著這群眼珠子瞪大的流寇,與那匪首說道:“我乃亡國公主,你乃這山中流寇,若將我送往軍營,我要你們人頭掛在城樓上。”
    聽了一會,那匪首怒道:“既是如此,你拿什麽與我交易。”
    “你若送我們出關,並答應將我們送至大昌國都,那何愁沒有金銀財寶。這大昌大王可是本公主的夫君,你知或不知。”
    匪首點了點頭,“嗯,一月前,大昌國特使便是從這平川關出去的,說是前來贖回公主。但看情形沒有贖到人,不然你也不會叫老子給擒住了。”
    “好,既然你明白,那事情就好談多了。走,如今我等走了十來日,身子骨乏了,你不打算請我們到你的寨子安頓。”既然合作意向已經談妥,那於靖瑤再也沒有什麽好擔心的,這些人隻要錢,怎麽著也不會傷害到她們。
    就這樣,匪首帶路領著於靖瑤去了他們的山寨。所謂的寨子,就是在深山老林的山頂上建造的石寨。從羊腸小路沿著密林中的山路走去,受傷的流寇兩兩相互攙扶,小心翼翼地爬上去。大約走了一個時辰,就能到達山頂並看到流寇的寨子,用石塊壘起的寨子像一個城堡。寨子山門用兩塊完整的大石柱支起,如此氣勢的山門,任人看了無不生畏。
    一路走來,匪首也介紹了大概,他姓趙名康,三十而立之年,乃秫城人土,家中世代以釀酒為營生。趙康家擅釀秫酒,在當地十分有名,就連周邊城鎮的人土,若有往來,按經濟條件或多或少,必捎帶一些秫酒。
    若不是因為這次征戰,趙康他家在秫城,那可是富戶,既然趙家家境優渥為何會變成這長坪鄉流寇,那就得從打仗開始說起。
    自古戰亂易生匪患,開始人們上山是為了躲避戰亂,紛紛上山憑險而居,壘石成寨但求自保。當時上山的流寇基本特點,多數是戰鬥中受傷的士兵,又或是隊伍被打散的將士,深怕對方追殺,故都躲到了深山老林。這些人進山後,在能力上形成了匪首,到了山上欺壓百姓幹活建寨子,這些人上山離不開的依然是吃穿用度。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些人上山不以農耕,養殖為主,卻以建造牢固的寨門、寨子為主。
    剛開始人們還會上山獵殺動物,這裏頭的人員可不少,卻又不懂得獵殺不絕的原則,很快就將這山周邊的飛禽走獸吃得差不多了。那麽匪首便想到了下山打家劫舍去了,一次出去有了收獲,見到了好處這些人欲罷不能,任憑著人多勢眾,向過往平川關的行商下手。
    隻是他們總是一陣風似的來去搶劫,又一陣風似地逃跑,故此署衙很難將他們捉拿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