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君側
字數:3861 加入書籤
王爺是個戀愛腦怎麽辦!
大澤十六年末,順元帝第五明衍成功收回兵權。
然而失去了大將軍的大澤,邊境戰事不斷,為加強邊境防禦,朝廷大肆征兵,並再一次加重稅收,百姓民不聊生。
十一月,禮部尚書薄安明以年紀大,無法繼續報效朝廷,為皇帝效力為由,上書請求告老還鄉。
雖說自己心中早已對薄安明有所不滿,考慮到薄安明乃先帝托的遺命大臣,故順元帝未準。
接下來的一個月內,薄安明連續三次請求告老還鄉,順元帝無奈,準。
十二月,光祿寺少卿薄毅上書,就江南大澇一事,彈劾戶部侍郎領命修建堤壩偷工減料,私飽中囊,請求皇帝矯情賦稅,並派人重新修築江南一帶堤壩。
戶部侍郎聞言,大呼冤枉,直言自己並未收到江南大澇一事,為何身為光祿寺少卿的薄毅得知了此事。
薄毅啞然,看向已然震怒的帝王,還有不敢多發一言,唯恐惹禍上身的眾大臣,苦笑連連。
“來人呐。光祿寺少卿薄毅冤枉戶部侍郎,杖責二十大板,貶為平民,永世不得為官。”
順元帝冷漠地將薄毅的奏折扔到地上。
薄毅不發一言,任由侍衛將他拖下去。
薄府。
看著自己的長子昏迷著被送回府上,薄安明與謝氏大驚,忙向薄毅身邊的小侍問其原由。
小侍哪曉得詳細情況,隻哭著道大爺在朝堂上犯了錯,被削去了官職。
聽得小侍的話,薄安明回想起這兩日長子與自己的談話,又有什麽猜不到。
看著焦急的老妻,薄安明籲了一口氣,安撫妻子,“雖說毅哥兒挨了二十大板,但總歸是皮外傷,多養幾日便好了。”
又猶豫的說到:“如今我和毅哥兒已無官職在身,邕哥兒和哲哥兒也無心功名,我想舉家搬遷至淮南一帶,你可願意?”
深怕妻子眷戀這長安城的繁華,又忙道:“淮南王榮氏一族與薄家素有交情,再說榮氏一族族人皆為心善之人,淮南一帶治理得不亞於長安。”
謝氏抹了抹眼睛,“妾身也正是這個意思,宮裏那位如今不得民心,薄家如今也無人官職在身,遠離朝政,遠離長安也是好的。”
薄家大房媳婦周氏聽說丈夫重傷回府,匆忙待著薄玖前來看望。剛進門,便聽到自家公婆的打算。
薄安明與謝氏借此詢問周氏的想法,周氏雖說因娘家在長安城有所不舍,但也是同意。
薄玖站在一旁,心中思緒萬千,自己現在力量薄弱,無法為公儀一族報仇,隻得韜光養晦,伺機而動。
現如今自己已是薄家人,做事也需考慮薄家。
現如今,雖說薄家父子都被削了官職,怕也是不可直接去淮南,畢竟宮裏的帝王疑心重。
想到此,便將自己的想法告知自家祖父。
薄安明聞言,讚賞地看了看自家孫女,喚來下人,將薄家二房,三房一同找來商議此時。
得知大家一致同意舉家搬遷,很快結果就商議出來。為避免帝王懷疑,薄家會先搬遷至老家江南一帶邊上的淮陽縣。
薄邕與薄哲二人出長安城後便率先前往淮南,將家宅購置好後,傳信回淮陽,薄家再舉家搬遷至淮南。
商議完畢後,薄家幾房便回到各自院子中收拾東西。
雖未說出來,但所有人心中都清楚此事越快越好,否則遲則生變。
大澤十七年正月一過,長安薄家舉家搬遷至江南淮陽,沒人知道薄邕、薄哲二人暗地裏往淮南一帶趕去。
三月春,大澤朝堂之上暗流洶湧,順元帝派往淮陽監視薄家的暗衛也回到長安城。
自三月起,暗衛一離開,薄家便開始將家中產業暗中移至淮南,至四月中旬,淮陽便再找不出薄家的蹤跡。
待順元帝得知這一消息時,麵色鐵青,袖袍一揮,將龍案上的物件都掀翻在地。
“亂臣賊子,薄家怕是早就看朕不順眼,借機投靠淮南王去了。”
趙公公垂眸,彎身候在一旁,“陛下息怒,此事如今已成定局,畢竟薄家現如今無人官職加身,即便是投靠了淮南王。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荒唐,削去官職不過幾月,薄家便投靠了淮南王,這要天下人如何看待朕?說朕連一個無官無職的都庶民都容不下嗎?”
順元帝惱羞成怒,抓起一旁的硯台,砸在趙公公額角上,霎時血液便說著那白皙的額頭留下來,顯得那臉麵目都猙獰起來。
“陛下息怒,奴才知罪。”趙公公噗通一聲跪下來,也不去管直流鮮血的額頭。
趙公公心中冷笑,如今百姓民不聊生,還不是你順元帝造成的。現在想起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名聲了?
雖內心不屑,可麵上卻不顯山水。
順元帝見此,怒氣無處可發,隻叫人滾出去,一時間,殿內隻剩他一人。
再說這暗中定居在淮南的薄家。
老淮南王榮祜得知友人的到來,當時便趕往薄家探望。
待聽得薄安明細說長安城內發生的事,榮祜大怒,
“這順元帝是越來越不像樣,打壓封地的王爺也就罷了,如今竟使這醃臢手段對付朝中官員!”
說罷,又想起那公儀一族與薄家的關係,“那溫平侯府可是還有血脈存活?”
薄安明聽得自家好友的詢問,稍作猶豫,便答到:“不曾有了,我那小女兒唯一的血脈也未曾保住。我對不住公儀家。”
說著,這個年過六旬的老人,仿佛瞬間憔悴了不少。
看出友人一瞬的猶豫,想來其中別有問題的榮祜,又看著他不似作假的悲傷,將疑慮拋之腦後,安慰起這個多年未見的老友。
大澤十七年七月,淮南王與其他封地王爺互通書信,約定月末在各自封地上同時向長安起兵。
大澤十八年九月,大澤軍隊節節敗退,順元帝大怒,以爵位財寶封賞,企圖尋出智勇雙全的人才。
未果,順元帝又想起公儀一族,再想到如今大澤的境況,心中更是惱怒不已。
大澤二十年,各軍隊兵臨長安城下,順元帝負隅頑抗,被老淮南王榮祜之子榮峨射殺於紫禁城。
自此,榮耀百年的第五王朝淹沒於曆史的長流。
以淮南王為首的各王爺紛紛自立為王,其中,以榮氏一族為首的祁國實力最為強盛。
自此,天下各國風雲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