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開海

字數:4055   加入書籤

A+A-


    重生明朝做帝王!
    董宏貴很氣憤,他不知道王守仁是哪裏來的這麽多糧,讓他這些哄抬糧價的計劃功虧一簣。
    “可不是嗎,董公,在下認為這蘇州城突然商稅提高到四稅一就是這王守仁搞得鬼,王守仁明顯是想借此機會把蘇州的其他店鋪都趕走,然後他就好獨占蘇州的買賣,還利用他自己是閣臣的權勢,拿到低價鹽,並進而獲利,他這是在中飽私囊!”
    佟文燦也說了起來。
    “可恨他王守仁是當朝閣臣,深得陛下寵信,而如今這位皇帝陛下也——唉!”
    董宏貴說到朱厚照時忽然意識到當今皇帝陛下明裏暗裏的眼線眾多,自己說太多陛下的不好,沒準說不定哪天就會被抓走,就像之前蘇州的徐文舉與王獻臣一樣。
    佟文燦見此倒是有些不忿“董公怕什麽!他朱厚照就是昏聵之君!還殘暴的很!你不信問問,天下士紳除了王瓊和王守仁這些少數枉讀聖賢書的奸佞外,有幾個不對當今陛下失望的。”
    董宏貴擺了擺手“也罷!且看看蘇州城還會變成什麽樣,蘇州城現在大部分產業皆成了陛下的皇產,而蘇州城的百姓也大都是在這些皇產下做工謀生,我倒要看看,這些皇產會經營成什麽樣子,別等到最後年年虧損,吩咐下去,鬆江各牙行不得再收蘇州城的織品,所有鬆江府的生絲和棉花加價收購,各牙行不得讓蘇州城的幾家織坊購到鬆江府的生絲和棉花。”
    “董公妙計!我們雖然控製不了別的州府的生絲和棉花價格,但我們能控製鬆江府的生絲和棉花價格,蘇州素來織造發達,如今歸入皇產的織坊皆蘇州最大的幾家織坊,而他們也很依賴我們鬆江府的生絲和棉花,我們這要是漲了價,看他們那邊怎麽做生意,反正今年出海也不會有這蘇州的幾家織坊,我們正好把生絲加價都買過來,由我們這些沒被波及到的織坊去做出海的生意。”
    佟文燦笑著說道。
    董宏貴則繼續說道“我們鬆江府這麽做,揚州、湖州、杭州、應天諸府士紳也會這麽做,到時候他蘇州的生意定會做不起來,蘇州的庶民必然因此無法謀生,就算他蘇州百貨賣的糧鹽再便宜,也買不起了,哈哈!你去一下雙嶼島,告訴那些倭寇,今年的生意我們做了,估計他們現在正慌著呢。”
    ……
    “陛下,據我們抓獲的王獻臣等人透露說,蘇州以及應天、鬆江等江南各府的織品棉布等大部分皆是出海賣到雙嶼島,現在我們把這江南八家抄了,該抓的人也抓了起來,且該判的也判了,該殺的也殺了,但接下來,蘇州城內這幾家織坊的布匹與織絲還是要做下去的,不然蘇州城內這麽多織工也就沒飯吃,所以,臣建言開海,允許陛下您名下的這幾家織坊在將來把織絲繼續賣到雙嶼島去。”
    丘養浩此時對朱厚照稟報起關於蘇州織造業的情況來。
    而王守仁則道“陛下,按理,開海現在依舊是禁令,而雙嶼島如今被用來做買賣也屬於走私違令,陛下如果也把織絲賣到雙嶼島去,豈不就成了承認雙嶼島的走私合乎朝廷法紀?以臣看,當先平了這雙嶼島,以維護朝廷綱紀,再開海做生意也不遲。”
    “開海是可以的,但雙嶼島是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明官府對其具有永久且不可爭議的管轄權,大明軍隊有義務保障大明官府對該島嶼的管轄權,現在寧波府知府是誰,此人如何?”
    朱厚照說了一長串話後問向了王守仁。
    王守仁回道“翟唐,此人性格剛直,屢次不得晉升,雖是弘治十二年的進士,但現在還在知府一職,是臣的同年。”
    朱厚照點了點頭“如此甚好,擬旨,雙嶼島周邊定海中左所(舟山)合並為一府,設舟山府,舟山府為直隸府,寧波知府翟唐升為舟山府知府兼浙江按察副使分巡寧紹台道!並允許舟山開海,你寫信告訴他,把雙嶼島的走私問題處理好,在雙嶼島建立稅務局,重點是同蘇州府一樣征稅,要把這些年這些走私犯外夷所偷掉的稅都補回來,這件事如果能做好,將來戶部尚書跑不了就是他。”
    “遵旨!”
    王守仁回了一句。
    “對了,朕記得有個頗懂水師的官員,叫朱紈,他現在在哪裏任職?”
    朱厚照這時候又問了一句。
    王守仁忙回答道“在南京擔任刑部員外郎。”
    “屈才了,讓他接替翟唐的職務擔任寧波知府,協助翟唐訓練水軍,朕要他們在最短時間內給朕打造一支比較厲害的水師!”
    朱厚照說道。
    “陛下聖明!”
    王守仁一下子就明白了朱厚照的用意,忙回了一句。
    翟唐收到王守仁的信後一夜未睡,站在院裏海棠樹下搓起了手,一個人偷偷地笑著。
    而朱紈則連夜趕去了寧波。
    不過,就在朱厚照打雙嶼島的主意時,負責打探內地各種消息的陳瑜告訴他,蘇州城周邊的生絲和棉花價格突然漲了很多。
    “糧食沒炒起來,改炒生絲和棉花了?”
    朱厚照冷冷一笑,問道“現在生絲和棉花值錢多少?”
    “土絲就要五分銀一斤,比上月漲了一分!棉花已漲至一石四兩。”
    陳瑜回道。
    “這下百姓們倒是賺錢了!但禦馬監管的這幾家織坊還的做生意,生絲還得收,不過生絲成本漲了,給織工們漲薪酬的機會沒了,蘇州民眾的收入也就提不起來,不提高收入,消費就刺激不起來。”
    朱厚照一時陷入為難,但這時,他想起了他之前就準備好的技術革新安排來,也就忙吩咐道“把禦馬監的蘇縉叫來。”
    很快,蘇縉就趕了來“陛下!”
    “飛梭和手搖紡紗機製作的進程怎麽樣了?”
    朱厚照問道。
    “回陛下,已經製作出來了成品,製作彈簧的熟練首飾匠也招募齊了,製作彈簧的上等蘇鐵也購買了三萬斤,另外,手搖式紡紗機現在也正在讓木匠們抓緊打造,不過暫時隻批量製作八錠的。”
    蘇縉回道。
    “紡出來的棉紗與織出來的布匹在品質上有沒有優勢,成本能降多少?不得隻圖讓朕滿意說瞎話,要是讓朕發現,你知道後果!”
    朱厚照問道。
    “內臣知道!回陛下,手搖紡紗機紡出來的棉紗更細長,明顯品質更好,而用飛梭織出來的織品也沒想更細密,使得做出來的衣服更保暖不易洗壞,臣已經試過,成本的話,飛梭織布降低了一半,比如以前白棉布一匹二錢六分銀,現在隻需一錢三分銀,而紡紗紡出來的棉紗成本則比以前低了太多,以前隻能單錠紡紗,現在八個紗錠,以後還可以增加,所以,可以說成本已是大降。”
    蘇縉回道。
    “如果我們以五兩一石的價格收棉花,六分銀一斤收生絲,是否還有得賺?”
    朱厚照問道。
    蘇縉在心裏算了算“回陛下,依舊比以前賺!”
    朱厚照點了點頭“這就是技術的優勢,我們也成立一個官營牙行,組織人去各地高價收棉花與生絲,先慢慢漲,漲到他們不敢漲為止,這個牙行就丘養浩你讓你自己家人開一個吧,依舊是朕九成,你家一成,收購的棉花與生絲賣給禦馬監的各大織坊,但價格需由朕定。”
    “謝陛下恩賜富貴於臣!”
    丘養浩忙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