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科舉過渡

字數:4928   加入書籤

A+A-


    穿成女皇開局綁定抽卡係統!
    “……禹皇於潁川建英烈堂,大禹戰死將士皆供於其中,盡收軍心民心,大禹女帝,大勢已成,如若不能與之交好,則其必為大夏一勁敵,臣同聞大禹趙皇夫不日將出使大周,建兩國邦交,乞望陛下重慮兩國外交之事。”
    一名住在潁川夏國大使館的大夏使節,將一份密文書寫的小紙卷塞進細竹竿裏,塞上塞子,綁在信鴿腿上,放飛了出去。
    鴿子還沒飛出潁川,就被一隻鷹抓住了。
    鷹飛到城中一處偏僻的房子裏,將信鴿甩了下去。
    房間裏一名男子將鴿子腿上的信解了,打開一本書,對照著逐字逐句地翻譯出了原文。
    “這封不用攔截,你護送它將信送至夏皇手中。”
    男子看完了翻譯出來的內容後,將信原樣卷好塞回去,重新綁在了鴿子腿上,又給鷹喂了一顆丹藥。
    信鴿原本有些萎頓,聞到那顆丹藥香氣,忽然精神一振,一雙小眼睛死死盯著鷹,直至它把丹藥吃下去。
    吃完了丹藥,鷹歡快地抓起信鴿,向遠方飛了出去。
    兩國之間路途遙遠,大夏皇帝養的這些信鴿,根本飛不了這麽遠。
    如果不是雲中君暗中安排族人保護,這些信鴿早就累死在半路上了。
    當然,他們不會隻放一隻鴿子,傳遞一次信息往往要放好幾隻鴿子。
    總能有一隻抵達夏國。
    至於為什麽他們知道如何翻譯大夏情報密文,當然是因為蘭陵王。
    蘭陵王現在就待在大夏皇宮裏。
    贏權翻譯情報的時候,他就擱旁邊站著一起看。
    不得不說,大夏皇帝夠謹慎。
    他們的密文一共有十二套,每天,每個時間段所使用的密文都不是同一套。
    且每隔一個月,使用順序還會隨機重新排列一次。
    但再嚴謹的密文,也架不住齊芸有蘭陵王這個bug。
    蘭陵王在大夏皇宮蹲了足足半年,才把所有密文的翻譯整理出來,發給了齊芸。
    唉,為了能讓大夏君主了解大禹這邊的真實情況,減少無謂的掙紮,大禹可真是操碎了心。
    夜晚,齊如玉立於養心殿外,徘徊了片刻,終是沒有進去。
    轉身正要離開,卻見柳青青走了過來,齊如玉上前見禮。
    柳青青見了他,不由一愣。
    齊如玉自從修煉了潤脈訣,整個人更加靈秀俊逸,氣質也溫潤內斂了不少。
    他偏又愛穿素色衣裳,不是白衣,就是淺藍,與這華麗皇宮格格不入,好似一位不染纖塵的世外謫仙。
    “齊大人。”柳青青隻愣了一瞬便回過神,向他回禮。
    齊如玉道“這麽晚了,柳大人還要求見陛下?”
    “是啊,事關今年的科舉之事。”柳青青淡淡道。
    齊如玉別有深意地看了她一眼,“鄉試才剛過去不久,會試最快也要下個月才舉辦,大人一定要今晚和陛下商談嗎?”
    柳青青道“當然,陛下對於此事,比任何事都上心。”
    說到“任何事”這三個字時,她刻意咬重了聲音。
    齊如玉哂然一笑。
    柳青青道“齊大人如今在陛下身邊耳濡目染,氣量倒是大了許多,果真是陛下教導有方啊。”
    齊如玉聽她暗嘲自己從前睚眥必報,也不生氣,隻道“柳大人,他明日便出使大周了,今晚陛下於情於理也要安撫補償一二,來日方長,大人又何必爭這朝夕長短呢?”
    柳青青正色道“齊大人多心了,本官來此,確為今年科舉大事,鄉試結果一出,就立刻報知,乃是陛下的吩咐,本官不過奉陛下口諭行事。”
    齊如玉見她不認,也不多言,笑著搖頭,“但願是卑職多心了,不過,卑職有一言奉勸大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實為不智,大人何不放過自己呢?”
    柳青青忽然瞪他一眼,暴露本性,“要你多管閑事?管好你自己罷!”
    說畢,直接拂袖進了養心殿。
    齊如玉扳回一局,望著她的背影輕笑,“至少,我的希望比你大多了。”
    ……
    “陛下,柳大人求見。”
    “宣。”
    柳青青進來,行禮罷,道“陛下,各地鄉試已過,一共錄取秀才一千五百三十一人,其中女子五百三十二人,名錄在此。”
    王秀走上去,將她手中名錄接過,放至齊芸案前。
    科舉製度,是大禹選拔人才的製度。
    一共四場考試,分別是縣試,鄉試,會試和殿試。
    普通人隻能一層一層的往上考。
    縣試是最基礎的考試,在縣城中由地方官員舉辦,中了縣試,便可被稱作童生。
    鄉試一般在各州主城舉辦,中了鄉試,便是秀才。
    最後的會試則在都城舉辦,秀才中了會試,便是舉子,也叫舉人。
    隻要成了舉子,便已經是國家的儲備官員了。
    而後麵的殿試,是將所有舉人集中至皇宮考試,由皇帝親自出題閱卷,決定三甲的名次。
    簡而言之,中了會試成為舉人後,殿試上隻要不是胡亂答卷觸怒皇帝,被削去功名,那不論你成績如何,都是國家的預備官員。
    殿試後的考生稱進士。
    進士按排名分三甲,一甲隻取三人,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狀元(正六品),榜眼(正七品),探花(正七品),賜進士及第。
    二甲人數不定,由皇帝視文章好壞決定,一般是幾十到一百多人,賜進士出身,正七品。
    二甲剩下的人,就都是三甲了,賜同進士出身,正八品。
    有點像現代的文憑,一甲就是博士後,二甲是碩士,三甲就是學士。
    吏部考核任命官員的時候,這個“文憑”占據的權重是最大的,資曆年齡神馬的都靠後。
    一般三甲的進士,就隻能被任命去一些不重要的小職位,或者直接外放去做知縣之類的,想要往繼續上爬,除非是有貴人提攜,或能力過於出眾立下大功,否則步履艱難。
    至於一甲的進士,則基本上是國家高級官員的預備役,未來是接替六部尚書和內閣執政之位的人。
    二者的未來不同日而語。
    當然,齊芸延用科舉製度,隻是暫時過渡一下。
    畢竟如果直接改成學曆+公務員考編製,步子邁的有些過於大了。
    現在大禹的教育機構還不夠完善,大學都還沒開始創辦,就算弄出文憑也沒有多少含金量。
    小學和初中的文憑已經開始應用了,擁有初中文憑的學子,可以直接獲得童生資格,免參加縣試。
    而擁有小學文憑的人,就算不參加考試,應聘各行各業的職位時,自然而然的會被人優先錄用。
    畢竟是身為讀書人的證明,擁有其他人無可比擬的優勢。
    這樣的大環境,也能極大的調動百姓掃盲的主觀能動性。
    齊芸接過名錄,一目十行的掃完上麵的內容。
    不出所料,女秀才數量最多的地方,就是雲開基地,其次是黑山。
    這兩個地方最早被齊芸收複,是思想最開放的地方。
    人數排第三的是潁川城。
    之前齊芸禦駕親征的一年裏,柳青青和婉兒在潁都(國都潁川城的簡稱)辦了各種女子詩會,女子文會。
    起先無人問津,後來越來越多,柳青青勸說了不少女子,參加本次科舉。
    這也使潁川城出了不少女秀才。
    齊芸笑道“能有五百多位女秀才,青青功不可沒,這次會試,朕打算讓你當主考官,你可願意?”
    柳青青恭謹道“陛下信任微臣,委以重任,本不應辭,但微臣鬥膽,想替本屆會試的舉子們,求陛下一個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