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雙龍出海

字數:5515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諸天位麵時空穿梭 !
    王二輕鬆打敗了李峻酒和肯·拉貝尼得場景,旁邊得埃德·帕克和察爾王都看呆了。就連已經被王二打敗,被埃德·帕克扶著的李峻酒看到拉貝尼被王二用拉貝尼最擅長的柔術給打敗,也是目瞪口呆的。他萬萬沒想到,自己在自己最引以為傲的跆拳道上敗在了王二手裏之後,緊接著拉貝尼也在他最引以為傲的柔術上敗給了王二。
    此刻埃德·帕克和李峻酒,察爾王,以及已經被王二打敗的拉貝尼,他們心裏都是一樣的震驚。他們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恐怖的人,一個人終其一生能將一種武術學好,登堂入室就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可是王二卻分別用跆拳道和柔術打敗了在跆拳道和柔術上已經頂尖的功夫大師,他們自問自己能不能做到,答案是不能。
    空手道大師埃德·帕克和泰拳拳王察爾王甚至禁不住已經在想王二是不是在空手道和泰拳上的功夫也達到了這種程度,是不是自己也會被王二用相同的手段打敗。
    李峻酒定了定神,問道:“王二先生,你的武功已經達到這種地步了嗎?接下來你是不是也會用空手道和泰拳來分別和帕克先生,察爾王先生比試?”
    王二聽到李峻酒這話,眼睛轉著一看,看到幾個人的那份好奇大於吃驚的表情,頓時明了。王二輕輕的笑了一聲,道:“李峻酒先生,你怎麽會這麽想呢,我和各位交手隻是為了印證我的所學所悟罷了。之所以能夠將跆拳道和柔術練到這個程度,主要是因為我從小的武功底子紮得穩,打的牢,所以就學得快。
    這就和學生學習一個道理,從小學習好的學生,他的基礎就好,基礎好那他在以後學習更高層次的知識就會更容易理解,也就比從小就學習差的,底子不好的學生學得快。
    我也有自知之明,空手道還行,練了也有一些火候了。我說了交手主要是為了驗證所學嘛,所以我會盡量用空手道來和埃德·帕克先生比試的。
    至於泰拳我就不太懂了,我了解過泰拳,但是沒有練。”
    其實王二覺得泰拳招式外相太過凶狠淩厲,打起來野蠻原始味十足,看起來沒啥美感,感官世界確實不怎麽好。
    最主要的是泰拳無招無式,是一項以力量與敏捷著稱的武功,主要運用人體的雙拳、雙腿、雙肘、雙膝這四肢八體作為八種武器進行攻擊,出拳發腿、使膝用肘發力流暢順達,力量展現極為充沛,攻擊力猛銳,素有立技最強搏擊術之稱。打鬥作戰基本全憑自由發揮和條件反射。這樣的大力出招的方式和訓練方法對身體有很大傷害,年輕力壯的時候不明顯,但老了什麽毛病都就出來了,王二看不上人家,也不想以身體健康為代價去練。
    習武之人一定要有一顆無畏強大,堅韌不拔的心,如果因為對方強大就畏縮不前,那必然是成不了什麽氣候,一輩子注定平平庸庸。王二剛才的比試雖然鎮住了幾個人,但他們畢竟是一代大師,又豈是平庸之輩,心性早已堅韌無比。
    察爾王看著王二的功夫確實了得,也收起了小覷之心,不得不謹慎對待,但是他依舊要和王二比上一比。察爾王先一步在埃德·帕克之前走了出來,對王二道:“王二先生,這第三場不如就由我們兩個來比試比試。”
    王二道:“行,來吧!”
    察爾王充分發揮了泰拳的優點之處,不論是泰拳的掃踢、正蹬,還是箍頸膝撞、肘法,都將自己的渾身力量盡情的揮灑出來。每一次攻擊都用盡全身力氣,追求一擊必殺,一腳下去草坪上的草皮都被察爾王掀飛一大塊,泥土四濺。
    王二自然也不是沒有準備的人,數值劇情的他早就知道泰拳的厲害,雖然他不會練習,但也對泰拳有過很多了解,這些年也和很多練習泰拳的武者交過手。隻不過察爾王的力氣實在是太大了,招式也比那些人更加的凶猛淩厲,一時間王二隻能被動防守。
    不過王二清楚泰拳的缺點,那就是不善於地麵打鬥,缺乏摔法和地麵技術,被放倒就很被動太注重全力進攻,巧打太少,對於自己來說泰拳的速度也要慢一些。這就是自己反敗為勝的契機。
    王二利用多年練習,已經熟悉無比的詠春,靠近察爾王的身體近戰摔打,將察爾王摔倒在地上,又用柔術關節技纏繞察爾王的各個關節,使得察爾王的全身力氣無處釋放,如果再用柔術中的擊打技的話察爾王就會受傷了,最後察爾王隻能無奈認輸。
    埃德·帕克看到王二對各種武學要麽是運用自如,要麽就是了解甚深,知道自己的空手道暫時也肯定不是王二對手,直接主動認輸,保全麵子,並提出想和王二一起交流武學之後再打一場。
    其他幾個人也都覺得埃德·帕克說的有道理,也提出願意和王二交流武學,互相學習。
    “宿主任務一完成。”
    這個時候王二腦海裏久久沒有動靜的係統終於出聲了,王二心底一喜。這麽久自己終於完成了第一個任務,現在就剩下任務二:阻止李小龍英年早逝了。
    王二對幾人的意見自然是答應了,幾個人打鬥了一場,渾身都是汗水,衣服也貼在了身上。
    王二和李峻酒幾個人回到屋裏,王二安排下人為幾個人準備了洗澡水,洗去一身的汗氣,換了一身衣服。頓時感覺輕鬆了許多。
    王二和李峻酒幾人坐在茶桌前。
    肯·拉貝尼說道:“王二先生,你的武功果然是高,真的很厲害,但是你打敗我們幾個,都是用的我們自己的功夫,可以說你已經把我們幾個的跆拳道,空手道和柔術琢磨的差不多了。反倒是你的武功我們並不知道多少,你能說說你練的這到底是什麽武功嗎?”
    拉貝尼和李峻酒幾人除了在王二與察爾王對戰的時候,看到幾招王二練的詠春拳之外,什麽也沒有看到。而且,在他們看來王二的拳法完全難以琢磨,速度快捷無比,出拳行蹤詭秘,都不知道從哪裏來。
    他們不知道王二是否會將這個這個神秘東方的神奇的這種搏擊技巧教給他們。這個時候的李小龍還沒有在世界上出名,世界上還沒有功夫這個英文詞語,拉貝尼他們隻能用搏擊技巧來形容王二的詠春拳。
    他們以往所接觸的中國人都將自己的功夫隱藏起來,不願意拿出來教給他們這些外國人,因此他們都對東方中國的武術知之甚少。
    王二笑了笑道:“當然可以了,拉貝尼先生,我所練的拳法叫詠春拳。”
    李峻酒好奇道:“什麽是詠春拳,那是什麽搏擊技巧?
    察爾王和埃德·帕克也向王二看了過來,麵色眼神中帶著詢問。
    王二道:“詠春拳是中國眾多功夫拳法中的一種。”
    中國功夫有這五千多年的曆史,所衍生的拳法,腿法,甚至掌法和兵器的使用功夫有無數種,每一種練到高深處都是威力巨大。
    隻可惜大多數門派都是非常保守,隻練自己的武功,閉門造車,不願意將武功分享出來,唯恐別人學了去,研究出克製自己的武功來。因此中國功夫近乎沒有走出過國門,也就說明在世界上籍籍無名。
    不像日本的空手道,美國跆拳道文化等遍傳世界。”
    王二沒有要和這種陋習鬥爭的意思,但是順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傳播中國武術文化的事也是可以的。
    埃德·帕克聽王二似乎願意教他們這種神奇的中國功夫,問道:“那王二先生,詠春拳有什麽厲害之處嗎,平時你都是怎麽練的。”
    “詠春拳的拳法自然也有它的獨到之處,你們若是想學我也很願意教給你們。不過,”
    王二話音一轉,道:“不過,我有一個更合適的人選來教你們詠春拳法。”
    察爾王疑惑道:“更合適的人選?難道還有人比王二先生你的武功更高嗎?難不成是教你的師父。”
    他想不出除了王二的師父還能有誰有可能比王二的武功更高。王二搖搖頭,笑著說道:“這個人是我的師弟,李小龍!”
    埃德·帕克道:“李小龍?我好像在哪裏聽到過這個名字!對了,是在西雅圖的山本崗夫那裏聽到的,可是山本崗夫說李小龍武功一般,幾次三番上門都被他趕回去了,不知道是不是王二先生說的你的哪位師弟。”
    王二道:“就是他!”
    ……
    晚上六點王二和李峻酒四人已經離開了舊金山,來到了西雅圖。
    麵對埃德·帕克的疑問,王二對他們說,李小龍癡迷於練武,李小龍練武到了瘋狂的“武癡”地步,每天練拳時間超過五六小時。
    除了每天勤練不輟。為了練就強健的體魄,用沙包塊來健身。拳擊板凳,鑄練拳頭鋼鐵般的硬度。而且李小龍不僅練功勤奮刻苦,而且具有極高的悟性,對師父葉問和王二自己的點化,能如禪師入定般地冥思默想,反複回味領悟。
    王二還對李峻酒他們說道:“李小龍還善於汲取百家之長,不拘泥於一門一派的陳規套路。知道在武林“一山還有一山高”、“強中還有強中手”的道理。取眾之長,融於一己之身。
    更是自創出來了一種新的武術拳種,截拳道。”
    截拳道凝結著李小龍對人生、對武學、對哲學感悟和思考的結晶。“截拳道”三字,意思是“阻擊對手來拳之法”,“截擊對手來拳之道”。是將傳統武術招式中的格檔與反擊合二為一,防守與反擊同時進行。
    這是李小龍通過與各種形形色色的武林高手實戰中體驗總結出來的一種獨特的武學體係,既有中國特色,又融合各種拳法、拳路,具有豐富哲學內涵特點的拳道。截拳道是以詠春拳、中國南北兩派拳法為基礎,吸取了西洋拳、空手道、跆拳道、泰拳等世界上各種優秀拳術精華,並以東方哲學為其理論基礎的無特定招式,隨機應變的搏擊術,截拳道包羅萬象,但不被萬象所包羅。
    他極具李小龍特色:簡捷、迅猛、靈活、追求實效、一擊必中。
    這個時候的李小龍還沒有將截拳道完全成型總結出來,但是這並不妨礙王二看過原劇情啊,為了讓李峻酒這幾位對李小龍的興趣,能直接和李小龍交流,而不是和原劇情一樣多生波瀾,給李小龍增加麻煩,王二隻能將現階段的李小龍大吹特吹了,武功理解之高不下於自己。
    果然李峻酒和肯·拉貝尼他們對李小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都想見見這樣一位可以創造出新武術的奇才。
    於是就和王二一起來到了西雅圖。因為王二的介入,李小龍並沒有和原來一樣提前退學,前往加州學習武功。而是依舊在西雅圖發展。
    來到西雅圖,王二和李峻酒他們暫時分別,他們去了山本崗夫那裏,而王二則徑直來到了李小龍開的“振藩武術館”。
    李小龍正在武館裏超負重訓練肌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