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第530章 諡號
字數:5501 加入書籤
林府一夜之間便換了鎬素,崔正還未離開,便與周刺史一起幫著操辦林清婉的喪事。
第一件事是指點著林玉濱和朝廷表,林清婉不僅是大梁的郡主,也是理藩院尚書,乃重臣,以她的功績,隻怕還會有諡號。
所以她一薨,首先便是要表。
林玉濱給林清婉換了壽衣,這才在崔正的指點下表朝廷。
第二天一早,林清婉薨逝的消息便傳遍了蘇州,蘇州百姓以及在蘇的書生和商人們都驚呆了。
雖然早知林清婉病重,可從十月到現今的二月,她一直活得好好的,前不久她還帶著林家的小少爺出來玩兒,眾人心雖憂慮,但都潛意識的覺得她能化險為夷,怎麽現在死了?
愣過後是悲痛,大家都陸續放下手的事,從家,街道,甚至鄉野趕到林府,哪怕不能進去拜謁,在門外磕一下頭也是好的。
蘇州的百姓,少有不受她恩惠的,何況這其還有許多是衝著閱書樓來的。
隻閱書樓一樓便讓多少人受益了。
鍾大管事和林管家在腰間束了白條,站在門口與前來拜祭的人回禮。
來的人太多,他們不可能將所有人都放進去,隻能等以後的路祭了。
大部分人都默默的來,再默默地離開,有的卻是直接哭倒在地,伏在地久久不起。
林玉濱的折子和林清婉的一封幾乎同時到達京城,皇帝才展開林清婉的折子,還沒來得及看完,她薨逝的消息便傳到了朝堂。
他一時有些愣怔,半響才反應過來,眨了眨眼後看向手的折子,壓下心的酸楚問道:“何時去的?”
林玉濱的折子是先到的禮部,因此魯尚書躬身回答了時間,然後道:“陛下,蘇州那邊應當已收斂,隻是林郡主以何種規格下葬?”
皇帝垂眸想了想,抬起微紅的眼睛,哽咽道:“以親王之禮葬之。”
林清婉是郡主,相當於郡王品級,現在卻是直接升了一級出殯。
他頓了頓後道:“她是與謝逸鳴合葬,夫婦倆無子,以後公祭,由林氏代之。”
魯尚書想說這與禮不合,可頓了頓,又將話咽下去了。
皇帝扶著扶手起身,眼眶通紅的道:“林卿與國與民有大功,朕欲擬‘敏’二字與她,眾卿以為如何?”
朝臣們麵麵相覷,擬諡號他們沒意見,但直接從字是不是太高了?
便有人低聲議論起來,最後大家都隱晦的看向魯尚書,這是禮部該管的事。
林清婉若擬“敏”,以後他們死了,若不能從字,豈不是要居於她之下?
魯尚書想了想,也覺得這個諡號太高,不由出列道:“陛下,敏字還罷,字卻有些不妥,不如單取一個敏字?”
皇帝微微抿嘴,看向工部尚書,“任卿家以為呢?”
任尚書正傷心,聞言不由瞪了魯尚書一眼,出列道:“臣以為‘敏’二字剛合適,閱書樓教化萬民,草紙使天下讀書人受益,此二者皆是林郡主所創,而她又有仁民之心,此當得起一‘’字,而能於危難之際挺身而出,於遼國犯險,鞏固邊疆,此為‘敏’,她又說服了項善,免了一場惡戰,居功甚偉怎麽當不起‘敏’二字?”
“不錯,”皇帝落淚哽咽道:“三妹於社稷之功,是朕都自愧弗如。”
皇帝都這麽說了,誰還敢再反對,且這次人家不是叫的林卿,也不是林郡主,而是三妹!
皇帝對林清婉優容,禮部必須得派官員去蘇監督她的喪禮。
等早朝一散,大家便默默地退下,一到外麵圍住了吏部尚書,“林郡主的那封折子是遺折?”
除了密折,凡的明折都要篩選過才會遞到皇帝手,而昨天值班的是吏部尚書。
林玉濱的折子是今早快馬遞進來的,直接遞到了魯尚書那裏,所以兩封折子一起送到朝堂,大家都被林清婉薨逝的消息打懵了,直到出來才想起來林清婉有遺折。
林清婉的那封折子並沒有機密之事,所以馬尚書微微歎氣後便道:“是遺折,她求陛下多看顧些林縣主,但更多的是諫言。”
“諫陛下什麽?”
“借先人之言諫之,”馬尚書歎道:“取的是《老子》的美之為美。”
此時,皇帝也正打開林清婉的這最後一封折子,眼眶微微通紅,“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行,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劉公公小心翼翼的給他了一杯茶,聞言不由小聲道:“這倒和先帝留下的話是一樣的。”
皇帝眼睛通紅的看著折子,頷首道:“朕知道父皇和三妹的意思,萬物任由其生長而不加幹涉,生養了萬物卻不去占有它們,培育了萬物卻不仗恃、炫耀自己的力量,成了萬物卻不自居有功。正是因為不居功,功業才不會離開他。”
“不論為人,治國都莫如是。”皇帝微微浮躁的心漸漸安定下來,他抿了抿嘴道:“讓兵部尚書進宮,此次崔正招兵的人數削去一些,梁國才安定沒多久,此時大肆征兵,隻怕會勞民傷財。”
父皇臨終前讓他順其自然,莫要急躁,林清婉的遺折也讓他無為做有為,不要急於居功,可見此時還不是時候,既如此,不如順其自然,等待時機到來。
幾位尚書還沒走到宮門口便有侍衛趕來請兵部尚書,六人默默對視一眼,目送兵部尚書離開。
半響馬尚書才與眾人歎息道:“還是林郡主說的話管用啊。”
狄尚書蹙眉道:“可閔尚書是傾向於擴軍的,陛下單請他一人去,隻怕最後還會改變主意。”
他們家的這位陛下出了名的耳根軟。
馬尚書卻看向眼眶還有些通紅的任尚書,“任尚書以為呢?”
任尚書淡淡地道:“林郡主才走,陛下又向來與她親厚,她的話還是有些用處的。何況,她的遺折卻正與先帝臨終前留下的勸誡對。”
馬尚書也點頭,摸著胡子道:“最起碼能管四五年用,這便夠了。”
他看向戶部尚書,“到時國庫應該有所積累了吧?”
“那得看這幾年的年景了。”
幾位大人同時幽幽地歎了一口氣,同時感受到了一股壓力,國事操勞,的確易生華發。
好在他們身體不錯,要都像林清婉一樣體弱,隻怕也堅持不了幾年。
幾位大人心內惋惜一陣,默默地離宮回去,雖不能親去蘇州,但也遙祭一番吧。
林氏嫡支可謂是滿門忠烈了。
林清婉薨逝的消息以蘇州為圓心,伴著春風吹過她到過的每一個地方。
蘇州內外已盡是鎬素,不少百姓都自發的在自家門掛白布,以示哀悼。
遠在荊南道的項善收到消息,默默地歎了一口氣,讓人在院子裏設了祭台遙祭。
而林信和林佑已向朝廷請假,正快馬趕回蘇州。
荊南道的百姓對林清婉不太熟悉,也隻有長沙府的百姓聽到消息後感歎了一句,“年紀輕輕,怎麽死了”,然後該幹什麽幹什麽去。
於他們來說,林清婉的死和別人的死並沒有什麽太大的不同。
可幽雲兩州卻不一樣,自收到消息後,城便是一片哭聲,互市更是休市三天以示哀悼。
對這裏的百姓來說,林清婉的意義是不一樣的。
漢人默默地在家裏給林清婉了一炷香,契丹人不知該如何祭奠,最後便跟漢人一樣去廟裏或觀裏請了個牌位回來,遙遙一祭以表達心意。
沒有人看見,從這些哀傷的人身飄出一點又一點的白光,慢慢地飄向天際,最後在空形成了一條閃亮的銀河,慢慢的飛向不知深處的黑暗。
林清婉被林江藏在袖,眼前一片昏暗,似乎隻是一瞬間,又似乎已過經年,當她再睜開眼睛時已回到了家。
她看到了倒在沙發的自己,哦,那是她的身體,身的風衣都未曾脫下,背包落在一旁……
林清婉有些愣怔,或許這裏的時間未曾改過,但在她這裏已過去十年之久了,當時的許多細節她都記不住了。
林江轉身看向她,微微頷首道:“你歸體吧,我為你續命。”
林清婉走前,才近身便似乎被一股拉力拉進了身體裏,然後便是一股徹骨的疼痛,已經過一次的她知道,林江這是為她續命。
她忍不住緊緊地攥住衣服,咬著嘴唇才沒發出聲來。林江見她難受,忍不住微微蹙眉,不由看向白翁。
白翁便道:“她這是改命,算是重生,鳳凰涅槃豈有不痛之理?熬過去好了。”
熬不過去是灰飛煙滅,連轉世投胎的機會都沒有了。
但林清婉謹記這一點,她又向來意誌堅定,且已經受過一次,怎麽可能熬不過去?
以林清婉的身體為媒介,林江總算與地府取得聯係,用他身的功德與地府做了交易,改了她的命格。(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