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結辯

字數:5975   加入書籤

A+A-


    我的不科學大腦!
    在確定了局長同誌的看法後,林行知對辯論的過程完全失去了興趣。
    這種辯論,林行知在加密郵件組中見過無數次。
    從某種程度來說,加密郵件組中的辯論,還或多或少存在一點兒社會意義,可這次辯論的題目呢?
    網絡遊戲對青少年是不是有利?
    在林行知眼裏,每個獨立的個體都具有自由意誌,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因此人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而承擔對應的責任。
    所以,沉迷虛擬幻想,還是選擇社會現實,都是個體的權利,後果也自然由個體自行承擔。
    至於網絡遊戲是利是弊,自然也是趨向於選擇的個體。
    對於一個沉迷網絡,無暇顧及現實生活的青少年來說,網絡遊戲有弊。
    可對於一個本就孤僻,人際關係極差的青少年來說,網絡遊戲反而能健全心智,這顯然是有利的。
    當然了,林行知的想法顯然是不符合題幹的。
    接下來的攻辯環節和自由辯論環節,林行知全程打醬油,除了拿著筆佯裝做筆記以外,全程沒有站起來發過一次言。
    起初,雙方還從心理層麵,社會層麵進行邏輯上的辯論,可到了自由辯論環節,對方開始舉實例佐證。
    從藍極速縱火案延伸到各種網癮致死案件。
    短發妹和高冷男是愈戰愈勇,連帶著沒多少怒氣可言的清秀男也有了幾分真火。
    “對方辯友單方麵地將各種刑事案件歸結於網絡遊戲,我方無法認同。就好比馬路上奔騰的汽車,我們不能因為有人死於車禍,我們就換乘馬車等原始交通工具。
    “藍極速縱火案也是如此,絕非隻因為網絡遊戲。
    “第一,家庭是一個社會最基本的構成單位,社會化最早即開始於家庭。在這裏,孩子們開始了解自己,以及應該對生活寄予什麽樣的期望、如何待人接物等。盡管它是一個小群體,但就在這個小群體中,各個成員有大量麵對麵的接觸。大人可以密切注意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對他們的行為做出必要的糾正或獎勵。
    “第二,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正是人格的形成期,由於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識覺醒等影響,逆反心理十分突出。而正常的社會人際中全然忽視了青少年極為敏感的心理需求!
    “第三,青少年的違法事件,更應該反思的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逆反心理是由不成熟向成熟過渡的社會失衡期,既是一個危機期,也是一個寶貴的教育時機,既能發揮積極作用又能克服不利影響。”
    高冷男的這一段話,徹底結束了為期八分鍾的自由辯論時間。
    與此同時,正在台下觀看辯論賽的揚棄,卻是滿臉的笑容。
    本以為這次辯論賽,揚靜姝會看見一個在辯論賽上揮斥方遒的林行知,沒想到就是一個打醬油,全程劃水,毫無個人魅力可言的路人。
    揚靜姝確實是比較失望。
    不過,比起這兩人的反應,林行知所在班級上的反應更為激烈。
    各種小社交圈的同學,時不時交換著一些負麵情緒,仿佛以此能展示出自身的優越性。
    鄒老師倒是有些難以置信,在他印象裏,林行知很擅長嘴皮子活兒,怎麽放在辯論賽上,卻毫無一戰之力呢。
    整個班級,隻有李缺捺,看著辯論賽上的林行知,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意味。
    在某種程度上,李缺捺與林行知的看法一致,他也覺得這種辯論主題實在是太無趣了。
    “哼,林行知這家夥就知道窩裏橫,放在辯論賽上,一個屁也憋不出來。”李慕白一臉不滿。
    “有機會的,總結陳詞可是他負責的。”李缺捺隱約有些期待。
    「叮!叮!」
    伴隨著兩道鈴響,五角場中學的自由辯論時間也耗盡了。
    “感謝雙方辯手,最後進行總結陳詞環節,有請正方四辯。”
    與此同時,林行知站起了身,一隻手提著靠椅,很隨意地走到主席台中間。
    “四十多分鍾的辯論賽,我坐都坐累了,想必你應該也挺辛苦的。”說著,林行知將靠椅放在了顧清越身後。
    林行知的這句話,十分清晰地隨著麥克風傳了出去。
    坐在台下的孫大海頓時來了精神“臥槽,老大要開始裝逼了!”
    “這家夥不會是在撩妹吧?”
    “這家夥膽子真大,臉皮也厚!”
    “你今天才知道?自信點,把不會兩字去掉。”
    隨著台下稀稀落落的喧鬧,廣播中忽然傳出了一陣刺耳的嘯聲。
    這種狀況出現在辯論賽上,可是非常不好的行為,這代表辯手連麥克風的間距都不能很好地掌握。
    不過,林行知的目的達到了,運動場陷入了短暫的安靜,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我不打算接著論證我方觀點,也不打算推翻對方辯友的論點,我就簡單說說我個人的看法。
    “首先,網絡遊戲作為社會分層和篩選的娛樂機製,它無疑是有利於青少年的!
    “在場的各位同學,其實心裏都很清楚,社會資源是具有一定稀缺性的,如果人人都在不停地努力,社會資源的爭奪將變得無比殘酷。
    “回顧十年前,年幼的我們最初走進校園的那一刻,許多現象就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所謂平等,不過是虛偽的假象,正如班級中成績好的同學可以擁有更多的話語權,重點班的學生可以擁有更好的教師資源,國際班的學生可以擁有更優質的選擇。
    “再舉個例子,1999—2002年期間,國家采取了大學擴招政策,這裏麵其實也暗藏著一個疑問。
    “教育擴張真的能使教育機會分配得更加平等嗎?
    “前段時間,我與社會認知心理學社的社長,也就是此次辯論賽的主持人,通過分類評定(logit)模型,分析了大學擴招對不同階層、不同戶口身份、不同民族和性別之間的教育機會不平等的影響。
    “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大學擴招沒有減少階層、民族和性別之間的教育機會差距,反而導致了城鄉之間的教育不平等上升。
    隨著林行知的話音一落,主席台上原本顯示時間的多媒體屏,突然發生了變化,一張表格出現在屏幕上。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大學擴招政策最主要的動機是以延長青少年受教育時間,以此緩解就業壓力。
    “大學擴招政策實施期間,經濟的高速增長帶動了製造業的迅猛擴張,藍領工作崗位的數量增加很多,藍領工人的工資水平增長明顯,在某些地區和某些時期出現了藍領工人短缺現象。而與此同時,由於第三產業發展滯後,白領工作崗位的增長速度較慢,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現象日益突出,大學畢業生的最初薪資水平有所下降。
    “再者,自經濟改革以來,教育係統的分層化,比如全國重點學校、省重點學校、市重點學校和普通學校,造成的後果自然增加了不同階層和城鄉之間的教育不平等。
    “或許各位身處魔都,感知不太深刻,畢竟對中上階層和優勢地位群體來說,如果失去高等教育,會使他們的地位喪失幅度很大,這促使中上階層和優勢地位群體有更強烈的願望去追求高等教育的機會,而中下階層和弱勢群體的這種追求高等教育的動力則沒有那麽強。
    “關於教育不平等的理論模型還有很多,比如最大化維持不平等假設、有效維持不平等假設、個人教育決策的理性選擇理論,對此有興趣的,可以加入我們社團詳細了解。
    說到這兒,林行知停頓了一會,身後的多媒體屏幕上的表格頓時變換成「社會認知心理學」幾個大字。
    整個運動場,寂靜無聲。
    不過,他們並不是被林行知拋出來的論點給唬住了,而是被林行知的騷操作給愣住了。
    辯論賽還有這麽玩的?
    多媒體用上也就罷了,這麽無厘頭的社團宣傳是怎麽一回事?
    林行知倒是沒有在乎這麽多,繼續說道“諸如此類不平等現象還有很多,比如隨著單位製的解體、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所造成的財富不平等。又比如當住房作為一種商品被納入到消費流通領域,既體現社會貧富分化,又加劇社會貧富差距的住房不平等
    “那麽,綜上所述,各位還覺得網絡遊戲作為社會分層和篩選的娛樂機製,有利還是有弊?”
    說到這兒,林行知停頓了一會,原本嚴肅的表情多了些許笑意。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
    “人類,作為唯一被賦予了理性的動物,從出生到死亡的一生,都活在悖論式的掙紮中,一方麵是被創造出來的,出生和死亡卻都不由自身的選擇而決定,充滿了偶然性和被動性。那麽,當娛樂的新時代來臨時,我們又何嚐不能選擇虛假的幸福世界呢?
    “正如魯迅先生說的一句話,人生最痛苦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
    “如此看來,無論網絡遊戲所具有的娛樂性質還是篩選機製,都是有利的。”
    “我的結辯,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話語剛落,兩道鈴聲恰好響起。
    ——
    ——
    s有讀者說找不到主線,其實主線是比較明顯的,隻不過受專業的局限,可能不是那麽清楚。
    比如說人工智能,小說中的背景可是07年,那時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學習才剛剛開啟篇章,現實中是直到09年辛頓的深度學習網絡在語音識別中獲得重大突破,也就是蘋果5中的siri語音識別係統,才有所體現。小說中的時間進程,肯定是會加快的,後文不到二十章就會有說。
    前文說的建立程序員的維基百科,可以看成一個類似github的平台,到時候會跟人工智能沾邊。
    再說說金手指吧,這一點作者菌是有私心的,有點兒軟科幻設定,然後硬科幻寫法,所以是比較循序漸進的。前幾章不是在寫入侵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嘛,到時候收成果的時候,會有所闡述。
    不過話說回來了,我覺得我在搞大綱的時候,可能有點兒毛病。
    感覺重生文市場不錯,所以我把時代背景也放在了過去十多年。
    可在寫的時候,又想盡可能的將時代感藏起來,畢竟科幻嘛。
    嗯,總結就是作者菌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