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出發

字數:3744   加入書籤

A+A-




    回到大唐做魏王!
    永興坊,工部尚書府。
    李泰趕著馬車到永興坊的時候,正是官員前去上朝的時間,不少大臣看見了趕著馬車的李泰和武二娘。
    “這……”杜如晦騎在馬背上,很驚訝的看著李泰和武二娘,這越王殿下和越王妃怎麽跑出宮來了?這一幅逃難的樣子又是怎麽回事?
    李泰朝杜如晦一行禮,把馬車停在工部尚書府門口。
    工部尚書府的門正好吱嘎一聲打開,幾個仆役出門點亮門前的燈,拿著笤帚掃了幾下台階,又有一隊護衛走出門列隊。
    一個護衛看到了趕著馬車的李泰,看李泰衣著華麗,還有武侯護衛,這一幅樣子和李泰的破馬車格格不入,一時把這護衛看懵了。
    武士彠在下人陪伴下剛走出府門,一眼便看到了李泰和武二娘“越王殿下?二娘!你們這是?”
    李泰笑著行禮“嶽丈大人。”
    武士彠要去上朝,耽誤不得,若是遲到了,是要罰俸挨板子的。武士彠匆忙把李泰和武二娘安置給楊氏,慌慌張張騎著馬往皇宮去了。
    武二娘見了楊氏,二話不說拋了檮杌,窩到楊氏懷裏撒嬌“娘。”
    “泰見過嶽母大人。”李泰這是第一次見到楊氏,不免要打量一番。
    楊氏的樣貌秀麗,柳眉玉臥蠶,皓齒朱唇啟,身著一件白狐裘,頭戴兩根金珠釵,手提一塊錦緞帕,腳踩兩隻巧繡鞋。微微一笑淺淺酒窩,雙目有神滿含笑意。
    李泰一時沒有防備,居然看失神了。
    李泰隨即馬上反應過來,這樣實在是不尊重別人,忙收回眼神,開口掩飾自己的尷尬“嶽母大人,多有叨擾。”
    楊氏把李泰的表現看在眼裏,沒有說破李泰的失態,頷首輕輕一笑“越王這是哪裏話,都是一家人。”
    “嶽母大人說的是。”李泰欠身道。
    楊氏把武二娘從懷裏趕出來“沒有禮數怎行?隨著越王坐在那裏。”
    武二娘不依“我不!”
    李泰麵帶笑意,武二娘這撒嬌的模樣很是少見,也就武二娘求著李泰做烤肉吃的時候,李泰才能見到,而且烤肉這東西又不能天天吃。
    “不準胡鬧。”楊氏雖然訓誡武二娘,但語氣依舊溫柔。
    “嶽母大人,泰長話短說。”李泰說到。
    楊氏點頭示意李泰繼續說。
    “此次我惹怒了聖人,聖人命我去越州就封,然而越州不比長安,二娘年紀小跟著我難免吃苦。”李泰停頓一下“所以我想把二娘先留在家中,待我把越州經營完善後,再接二娘前去越州。”
    李泰這麽想,完全是考慮到路途遙遠外加武二娘年紀尚小,舍不得武二娘跟著自己受這份苦。
    “我不!”李泰話音剛落,武二娘便出聲反對。
    “二娘,不得無禮!”楊氏有點不高興武二娘的失禮。
    武二娘被楊氏一說,撅著嘴乖乖坐著不再說話。
    李泰看笑了,平時無法無天,連我越王殿下都敢欺負的武二娘,原來有這麽乖巧的時候。
    楊氏揉著手帕沉思一會,緩緩開口道“越王,此舉不妥。一來,越王與二娘已有禦賜婚約在身,喜結連理不過是這四五年的事情,若是越王將二娘留在家中,免不了好事之徒造謠生事,有損二娘清譽。
    二來,二娘這孩子生性倔強,認定了的事不會輕易更改,剛剛她也開口反對,若是還將她留在家中,怕她會半夜溜出家去,孤身一人去越州尋你。”
    李泰看向武二娘,武二娘撅著嘴瞥了一眼李泰。
    楊氏說武二娘可能半夜開溜,一個人跑去越州找自己這種事,以李泰對武二娘的了解,她還真幹的出來,她要幹不出來就不叫武曌了。
    李泰猶豫一下“可越州條件不比長安。”
    武二娘說道“我不怕!反正你去哪我去哪。”
    楊氏看著武二娘攥著拳頭激動的樣子,低頭輕輕笑了笑,這丫頭。
    李泰思索權衡一番“那我還是帶二娘去越州吧。”
    李泰和武二娘拉在板車上的布包,被下人們搬下來全部打開一一整理。
    案幾茶壺什麽的不必要用品通通不要,衣服鞋子之類的重新整理裝箱,李泰畫的風帆戰列艦草稿和工具鎖在盒子裏。
    武二娘抱著自己最喜歡的羅裙,看著羅裙上被炭染黑的一坨坨汙漬,撇著嘴很不開心,心裏已經把徐捷掛在城門樓子上,抽了一百遍大嘴巴子。
    板車也被換成帶棚的馬車,本來楊氏要給李泰換一架寬敞的大馬車,但李泰考慮到一路要跋山涉水,寬大的馬車不實用,於是要了一輛結實耐用的單架馬車。
    駑馬被替換成一匹耐力極好的棗紅馬,裝上了一幅新夾板。
    這一番折騰下來,天便大亮了。
    楊氏又從府裏調了三十個家室倶在府中的護衛,護送李泰和武二娘前往越州。
    李泰把李承乾給的盒子藏在車底的夾層,把李承乾送自己的刀掛在腰間。
    “嶽母大人,泰,告辭。”李泰很鄭重的跟楊氏道別。
    楊氏點點頭“一路平安。”
    有了護衛,李泰不必親自趕車,隨著武二娘坐在車廂裏,在三十騎馬護衛的護送下,往城門走去。
    隨著隊伍行進,太陽慢慢爬升,路上的行人也多了起來,不時有好奇的趕路人,轉頭盯著這一隊人馬看個不停。
    李泰記得武二娘有兩個哥哥,按理說自己這個王爺妹夫到了家裏,他們該露露麵才對,可卻是一個人都未出現。
    難怪武二娘跟武氏兩兄弟不對頭,就這樣子,按武二娘的脾氣對了頭才怪。
    一行人出了光化門,沿著永安渠一路走,走到了當年頡利撒野的渭水邊。
    再往前走,有座建成於隋開皇三年的石橋,名曰灞橋。
    灞橋上設立驛站,凡送別親人好友東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橋後才分手,並折下橋頭柳枝相贈。
    久而久之,“灞橋折柳贈別”便成了特有的習俗。
    李泰和武二娘沒有人來送,自然也沒有人給李泰和武二娘折枝吟詩。
    “停停停!”李泰叫停馬車,誰也沒規定不能自己灞橋折柳送自己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