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秘密議和

字數:2974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昏君模擬器,開局提審袁崇煥 !
    不過,耿如杞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終究是沒有鬥過那些鹽商。
    明朝鹽政之所以江河日下,主要是因為開中法實行後期出現鹽引壅滯的現象。
    邊疆吃緊怎麽辦?加征鹽引。
    皇親哭窮怎麽辦?加征鹽引。
    大興土木怎麽辦?加征鹽引。
    等到崇禎時期,不僅稅已經收到了清朝,加征的鹽引也已經排到了百年後。
    這麽多鹽引在鹽商手中,卻沒有相應的生產力去供給,更沒有市場銷售。
    直接導致了市場的鹽引價格暴跌,也導致了製鹽的灶戶如果為了鹽引製鹽,必將無利可圖。
    所以私鹽愈發興起,官鹽愈發衰微,一直占據大明財政的半壁江山的鹽稅不振,也是崇禎後期國庫蹙迫的重要原因。
    耿如杞此次巡鹽,雖然從鹽商手中拿回了一部分私鹽未繳納的稅收,但仍然未能清理之前淤積數十年的大量鹽引。
    鹽稅的稅基自然也未能脫離萎縮狀態。
    崇禎歎了一口氣,無論耿如杞是因害怕權貴,還是昏聵無能,自己之後都不會再重用他了。清理鹽政隻能另找他人。
    除了鹽政以外,之前派遣去同林丹汗談判的劉興祚也陸續報回了談判時的情況。
    開始時林丹汗要價是三十萬兩,通過劉興祚鍥而不舍的砍價,最終達成協議的額度是二十萬兩。
    但是分四年付訖,同時林丹汗每年進貢一千匹戰馬。
    明朝初年時,一匹戰馬不過十幾兩銀子,但明末戰事頻繁,原先的官馬場又因為早些年同蒙古開發互市都被衝擊倒閉,戰馬市價已經漲到了近五十兩銀子。
    如此一看,雙方倒也算是公平買賣。
    更不用說,因為林丹汗現在急缺建築材料,崇禎便做主把自己修建陵墓的名貴木材、各類石材運到大同充數,抵了第一年的五萬兩銀子。
    明朝皇帝按慣例都是從即位後修建陵墓的,崇禎繼任後為了省錢一直沒有開工,但一些前期材料已經進場了,正好他自己也用不著,打包出給林丹汗也劃算。
    至於互市,雙方倒是都有這方麵的需求,約定一年一次,提前申報的商人可以往返大同和歸化城,聽憑其貿易。
    再到林丹汗最關心的歸還人口,崇禎本不欲交人,畢竟日後防守應昌也需要民力。
    但因為劉興祚極力強調此舉對林丹汗的政治意義,為了表示尊重,也給虎敦兔汗長點臉,崇禎最終還是同意還給林丹汗喀喇沁三十六家中較為桀驁的兩千名豪族武士。
    作為交換,林丹汗也承諾日後不會再有滋擾大明邊堡,或者擄掠邊民的行為。
    通俗的將,崇禎和林丹汗這次算是達成了互不侵犯協議和貿易協定,相互間從態度冷淡升級到了和睦相處,但距離達成防守同盟,一致對抗建州,還有不小的距離。
    不過,這對崇禎來說已經足夠。從經驗看,建州這次入塞後有相當一段時間還是忙於清理後院,下次入塞足有四五年的時間,已經足夠自己在應昌實行下一步計劃。
    這個計劃就是開礦!
    中國的銀礦總量並不少,但是開采難度和南美完全不能比,一方麵是因為中國銀礦多為小礦脈,伴生礦多。
    另一方麵也是因為過去幾千年間,華北、華東地區容易開采的貴金屬礦早就被人探完了。
    然而,還有一個沉睡的富礦地帶沒有人開采,這就是長城以外的漠南蒙古一帶。
    在崇禎之前的模擬中,喀喇沁曾經探查到一條特大銀礦脈,立刻變得財大氣粗起來,對於建州也愛理不理。
    結果建州後來乘機奪取其基業,用成噸的銀子直接賺開了明朝北邊各個要塞的大門。
    如今漠南蒙古初步受到自己控製,又有幾年休養生息的時間,崇禎決定抓緊時間找礦開礦。
    隻要找到銀礦,就會吸引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來到草原,這樣一來,無論是應昌城的城防還是征兵都不成問題。
    除了銀礦,崇禎還準備大量開采山西和陝北的煤礦,用來替代北方日漸短缺的木柴。
    曆史上,丘陵山區附近的民眾可以靠山吃山,入山伐木,但是平原地區的農民就隻能用秸稈生火了。
    至於平原地區市民所需要的木柴木炭,往往需要大量水運,因為城市周遭方圓幾百裏的樹木早就被砍光了。
    疊加上小冰河期,如今京師等城市的柴價日日攀升。
    崇禎打算將大量煤炭做成煤餅販售,這樣既能平抑百姓生活的開銷成本,也能保護樹木,涵養生態。
    當然,要燒煤,首先要有煤爐,還得提前安上煙道,否則不得透氣,屋子裏的人會被煤氣毒死。
    為此,崇禎特地聘請了葡萄牙人,繪製其海船上用於做飯的圓頂洋爐的圖樣,這種爐子一般也有配套的煙囪。
    之前順天府巡撫劉宗周重建被建州毀壞的直隸諸城,崇禎便安排他大量安裝了這種新式煙囪和煤爐,現在自己靜急思動,正好出去視察一番,看看這種新式煤爐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