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斬草除根2
字數:4163 加入書籤
秦魅!
李斯以為上書胡亥就可以擊敗趙高。但這無異於緣木求魚、刻舟求劍。
他精心準備說辭。
他將趙高比作春秋末年“田氏代齊”的權臣田常。
趙高看到李斯的上書,不但沒有攔下來,還主動交給胡亥。
胡亥正玩得高興,不高興地抽出時間看完李斯的上書,非常不屑“貴為丞相,跟宦官較什麽勁?浪費老子時間。”
胡亥還缺心眼地將此事告訴趙高“丞相所擔心的人,隻有老師你。老師這麽厲害啊!”
趙高對胡亥的表現很滿意,如果胡亥不告訴他這事,他反而要提防日漸長大的胡亥。
趙高表麵示弱“丞相太謙虛了。我怎麽能和寫出《諫逐客令》、駁斥始皇帝陛下的大才子李斯相比?”
這直擊李斯的要害——他李斯敢和你父王唱對台戲,還會怕你一個小毛孩?
胡亥臉色發黑。
時機成熟,趙高反咬一口“丞相李斯才是田常!”
胡亥起了殺心。
第四步借刀殺人。
胡亥驕奢淫逸,鋪張浪費,左丞相李斯、右丞相馮去疾和將軍馮劫等聯名上書,請求二世皇帝節約不必要的開支,減免百姓賦稅,平息民怨。
胡亥異常憤怒,他的忍耐到了極點。
他把這些煩人的大臣們關進大牢,並讓趙高擔任主審官。
趙高下令笞打左丞相李斯、右丞相馮去疾和將軍馮劫數千下。
李斯哪裏受得了趙高精心為他準備的大刑?他很快屈打成招,被判死刑。
右丞相馮去疾和將軍馮劫也被判死刑。他們受不了這種屈辱,選擇了自殺。
李斯改口,希望得到再審的機會,並在獄中上書二世胡亥。
李斯在上書中把他身為丞相為大秦統一所做的七項功績反說成七宗罪。
他向胡亥訴說冤情,對始皇帝的統一事業做了總結,並把陳勝等民眾反叛的責任攬到身上,並強調他忠心耿耿,從來沒有預謀造反。
趙高看完李斯泣血椎心的上書,冷笑一聲後扔進火裏。
丞相李斯是始皇帝最倚重的老臣,胡亥決定親自主持再審。
如果這次李斯逃脫升天,那就是趙高的死期。
利用對秦法的深刻了解,趙高製定了李代桃僵的計劃。
皇帝主持的審判應由禦史、謁者、侍中等皇帝的近侍來審問。
於是趙高讓自己的賓客偽裝成這些官吏,先行審問李斯。
李斯沒有想到麵前皇帝派來的審訊官居然是假的,在他們麵前坦露心聲,聲淚俱下地訴說自己的無辜,並將之前的供詞全部推翻。
李斯再次受到更猛烈的笞打。上次是數千下,這次是上萬下。
李斯年紀大了,忍受不了渾身疼痛,不得不再次認罪。
等到真正的禦史、謁者、侍中等皇帝的近侍來審訊時,李斯以為麵前的人又是趙高派來的。
擔心再次受到酷刑,他垂頭喪氣地全部認罪。
這些罪狀與審判結果上奏給胡亥,李斯再無翻身的可能。
斬草要除根。接著趙高派使者到李由所在的三川郡。
李由已經被項梁所殺,趙高還是偽造了一份李由承認造反的供詞。
最終李斯被判施以五刑,在鹹陽當眾腰斬,這是大秦最殘酷刑罰。
李斯失魂落魄地站在刑場上,圍觀的眾人猶如老鼠一般擠在一起。
他想起年輕時看到廁所裏的老鼠,它們骨瘦如柴,隻能吃大便,遇到人來上廁所便迅速逃走。
而米倉裏的老鼠則又大又肥,悠哉遊哉地在米堆中嬉戲交 配,沒有人來打擾它們。
李斯感歎“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於是李斯背井離鄉來到秦國,遇到了秦王嬴政。
李斯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輔助秦王嬴政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
大秦建立後,李斯升任丞相。他建議始皇帝廢分封製, 實行郡縣製。又提出統一文字、統一法律、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和統一車軌等建議。
君臣合作,親密無間,何等意氣風發。
現在千古一帝嬴政已死,二世胡亥昏聵無能,滿朝文武苟且偷安。
這樣的環境談何出息?苟活罷了。
李斯仰天大笑,笑他居然敗在趙高這等鼠輩手中。
更笑蒙恬這種光明磊落之人被逼自殺時,他不但沒有出手相救,還落井下石慶幸自己少了最強勁的政敵。
現在輪到他了。
這就是報應。
“趙高,你這個奸邪小人,你這是要滅了大秦啊!”
趙高厲聲罵道“丞相果然伶牙俐齒,他的舌頭我要了!”
行刑的官員把李斯的舌頭放在木匣子裏獻給趙高。
“這舌頭和我的沒什麽不同嘛!”趙高看了看,把木匣子扔了出去。
木匣子掉在地上,舌頭掉了出來。
一條流浪狗一口咬住舌頭,貪婪地啃咬起來。
趙高哈哈大笑“好狗!抓了養起來,我倒要看看這狗日後會不會如李斯一般巧舌如簧。”
大秦丞相李斯被夷滅三族,家族一百餘口全部斬首。
一代名相李斯就此殞落。整個過程環環相扣、步步驚心。
趙高用非凡的謀略和心思鏟除了李斯,得到了丞相的位置。
但趙高並不滿足,他想篡位當皇帝。
他擔心文武百官不服,於是想做一次服從性測試。
群臣照例朝拜秦二世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獻給胡亥“這是一匹千裏馬,我特意尋來獻給陛下。”
胡亥揉了揉眼睛,笑道“這明明是一隻鹿,老師眼花了吧?怎麽說是馬?”
趙高沒有理會胡亥,一本正經地掃視大臣們“你們說它是鹿還是馬?”
秦二世皇帝就是趙高的傀儡,大臣們都懼怕趙高的權勢。
精明的大臣睜著眼睛說瞎話“丞相說得對,這肯定是馬。”
“這是新品種,我之前聽人提起過。今日有緣見到,還得感謝丞相大人。”
大部分大臣不願意違背良心,但又懼怕趙高,沉默著不敢做聲。
隻有少數大臣性格剛直,直言不諱“這明明是鹿,不是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