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書海如煙,時節如流
字數:2930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從將夜開始的萬界之旅 !
書院裏的建築分布看不出來什麽規律,東麵幾片西麵幾廊,零散鋪陳於山腳草甸之間,但卻給人一種渾然天成的感覺,平簷書舍掩雨廊間隱藏著無數條巷道,清幽安靜四通八達,如果沒有標識牌,誰都不知道前方會通向何處。
李墨一個人安靜地走著,春日的陽光灑在一襲白衣身上,顯得格外神聖,俊美的臉龐更是吸引一眾書院裏的女學生注目連連。沒有理會,就這般安靜走著,不知走了多久終於走出了巷道,眼前驟然一片明亮開闊,多出極新鮮的風景,看著麵前這一大片濕地林澤,看著鬱鬱蔥蔥的水鬆青竹,眼前也不由得一亮。
沿著腳下未經琢磨的石板,抵達了山腳青林間的一幢三層舊木樓前。
這幢三層木樓外表尋常普通,沒有什麽華彩重妝,也沒有什麽飛簷勾角,隻是簡簡單單地依山而起,但那些用了清漆的木料應該不是凡物,看著風雨經年留下的痕跡,不知在這書院深處靜立多少年,卻是沒有任何細節透出衰敗痕跡。
舊書樓,負責替書院收藏書籍,而書之一物,隻是用來記載人們的思想,思想這種東西,一旦躍出腦海用文字記於紙上,便不再新鮮,隻是舊物,所以任何書都是舊書。而書院沒有敬惜字紙的說法,也沒有什麽書籍貢在案上叩首的規矩,書便是書,它隻是工具,絕不神聖,隻有人們的思想才是新鮮的,為了書院的學生們記住這一點,所以這樓被叫做做舊書樓。
事實上,李墨對這棟樓很熟悉,早年間,每日與三師姐抄寫這樓中書籍,在這裏認識神似卻又比原來那方世界更為簡單的文字,這裏記載著李墨在昊天世界童年的回憶。
樓裏的藏書很多,記得三師姐是這麽和他描述的“除了傳說中的天書七卷,爛柯佛經沒有外,舊書樓擁有天下最豐富的藏書,也不可能再找到更多的書籍,所以當你想看某本書卻發現找不到時,請先自我質疑一下,你想看的那本書究竟值不值得看!”
這裏的書很多,早年間李墨修為不夠,自然也就看不得什麽精妙的東西,既然看不了多少,那麽也就抄不了多少東西了。而如今不一樣,知命上境,這舊書樓裏的書也如二師兄那日所說的一般,該好好看一看了!
走進舊書樓,看向那樓畔窗邊,躬身行禮“三師姐!”
“既然來了,那就像從前那般吧!”餘簾抬了抬頭,指著她旁邊的書案開口道。
看著案上那熟悉的筆墨紙硯,李墨無言,走上了二樓。在書架前行走,目光落在那些密密麻麻的書籍上,抽出一本《南晉劍術流派綜述》滋滋有味的看著。許久,回到一樓的書架間,抽出一本《禮記》,回到了三師姐旁邊的書案坐下,提筆抄寫。
......
如果一個人沉浸在一件事情中,那麽時間就會過得很快,尤其是對於李墨或者是整個書院後山而言都是如此。
這四年來,大師兄與夫子不時駕著老黃牛北遊南行,二師兄每日都在練著浩然劍,三師姐天天在舊書樓中抄著她的簪花小楷,四師兄與六師兄每日在打鐵房研究兵器陣法......
而李墨,除了兩年前的某一天去一趟打鐵房裏呆了十來天外,一直都在和三師姐在舊書樓抄寫書籍。這浩瀚如煙的書海也算看去了十之五六,抄寫了不少典籍。
......
書院裏風光依舊,書院外可謂波濤洶湧。
唐王李仲易在崔王後逝去後,封了一名姓夏的妃子為王後。
大唐帝國天啟十年,草原初現不穩,蠻族最大的金帳部落在別國秘密挑唆支援下隱現反心時,頻頻襲擾北疆,比以往勢頭更甚,直接出兵攻打鎮荒軍。一時間,北境再起戰火。
而已故的崔王後之女,十四歲大唐公主李漁,為避欽天監所做“夜幕遮星,國將不寧“的批示所引起的朝野輿論,不顧舉國反對,遠嫁草原,給金帳單於做續弦,草原上再次恢複平靜。
天啟十二年冬,金帳部落單於突然暴斃,公主李漁為避陪葬逃離草原,在昊天道南門供奉洞玄境高手呂清臣的幫助下來到渭城。
天啟十三年春,渭城一個帶著黑侍女的軍卒作為向導,帶李漁等人跨越茫茫岷山,於北山道口間與夏侯派來追殺的人發生激戰,最終回到長安城。
......
每日與三師姐在舊書樓抄書,從戰場上下來的殺氣已被這書卷給磨去,竟生出淡淡的儒雅,氣質非凡。再配上那越發英俊的小臉,一襲白衣,坐在書案上認真地抄寫著,像極了這世間最美好的事物。
舊書樓內,李墨和三師姐坐在窗邊的書案旁一同抄書。
突然間,三師姐開口道“按唐律算,男子十八歲便算作是成年,而兩年前你便成年了,可以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必每日都同我待在這舊書樓當中。”
“師姐哪裏的話,這四年來,每日與師姐一同抄書看書,自覺從中要益極多,哪裏有舍得離開的意思。”李墨回應道。
“確實是要義極多,我也未想到,你抄著抄著書居然就以書入了符道,書院裏那兩三個神符師被你整日叨擾,卻又不惱,想來你在符道上也頗有領悟!”三師姐歎了一口氣,這小師弟確實天賦秉異,早些年一日入不惑,下山前洞玄上境,回山時入知命,武道即將踏入巔峰之境,如今又是以符入道,平日裏抄完書後便去纏著書院裏的幾個神符師。隻是他所學頗為繁雜,五境上的枷鎖又是何等的牢固!想到這裏,餘簾又不禁歎了口氣。
“罷了罷了,你下山玩幾日去吧!年紀輕輕,怎麽能像我一樣整日悶在舊書樓裏呢!”
“是,師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