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藥房賣藥
字數:2863 加入書籤
魂穿七九發家致富!
在護士帶領下,兜兜轉轉來到藥房後門,護士讓宋飛在外麵等著,自己進去叫人,不一會一個三十幾歲的男人跟了出來,指著宋飛說道“劉護士這就是你說的賣藥材的人?沒開玩笑?”
原來護士姓劉,劉護士翻個白眼說道“趙大寶,誰有功夫和你開玩笑,人家小兄弟真是來賣藥材的,你可別坑人家”說完對宋飛擺了擺手到前麵抓藥去了。
留下趙大寶可就抓瞎了,沒碰到過這麽小的孩子來賣藥啊,於是問了一句“小朋友你和剛剛的護士認識?”
“咦?”宋飛心裏一動,一個美麗的誤會即將產生,他點點頭也沒說什麽,隻是把包遞給趙大寶,這趙大寶是負責管理藥房的,平時收個藥材,整理下藥房是他的工作,並不是醫生。宋飛看他剛剛看那護士的表情,莫不是有什麽故事?
在宋飛胡思亂想中趙大寶接過布包,打開一看是金銀花,而且品質相當不錯,隻是就這不到兩斤的量,這要怎麽開價?算了,就當賣個人情給劉護士。這劉護士別看不是醫生,說起來可比醫生還厲害,人家那是正兒八經護理專業的,而且,算了,稱一下吧。
宋飛見趙大寶猶豫,也沒有一口回絕,知道有戲,開口依然是馬屁大法“趙醫生你看我這金銀花品質可是非常好的,今天來也是拿來給您看看出個價,剛剛我是被離咱們醫院不遠的中藥鋪推薦過過來的,說是咱們中醫院收藥的人從不故意壓價”。
好話人人喜歡聽,趙大寶聽宋飛這麽說就問道“那價格給了你,你能做主?不用和家裏人商量?”,宋飛回道“家裏父母都年紀大了,也不識字,這藥材我說了算”。
趙大寶也不再囉嗦,抓了一把驗看了一下品質,就拿去稱重了,一共750克多點,於是衝宋飛說“按照7塊一斤收,一共750克,知道750克是多少嗎?”,宋飛一笑“一斤半”,趙大寶嘿了一聲,小家夥還真知道。於是說道“一共給你十塊零五毛,我給你開個條子,你去財務室領錢”。
按理說這樣零碎的藥是不收的,平時都是藥材公司專門供藥,就算收也不可能馬上拿到錢,這不是已經誤會到這了嘛。宋飛拿過領錢的條子,對著趙大寶鞠躬道謝問道“那以後存的多了還能到你這來賣嗎?”,趙大寶也沒在意,隨口說隻要品質能保證和今天這樣,有多少收多少。
在財務室出納和會計的好奇眼神下,宋飛順利拿到了自己的十塊五毛錢。
醫院門口,宋飛摸著兜裏的十五塊五毛錢,開心的想高喊一聲,摸著已經咕咕叫的肚子,轉身走到醫院旁邊,這裏不少小吃攤集中在這裏。這也算縣城第一批敢吃螃蟹,敢出來擺攤的個體戶。
在一個賣丸子湯的攤子前坐下,花兩毛錢要了一碗丸子湯,拿出自己帶的餅子吃了起來,這種攤子上的丸子湯是可以免費加湯的,兩個餅子,兩碗湯下肚,宋飛撐的直哼哼。
在攤主好奇的目光中,付了錢轉身走人,要趕緊往回趕了,不知道回去還有沒有那麽好運蹭到車。本來想買點肉回去打牙祭,但是想了想還是算了,畢竟縣城東西要貴一點,雖然79年對各種票已經沒那麽嚴格,但是沒肉票買肉還是輕易買不到。
自家附近集市上應該有不要票的肉賣,況且這麽遠提回去不是腦子有坑?
於是,走啊走,這次沒那麽幸運,從中午一直走走停停,累了就休息會,然後繼續,終於在天快黑的時候趕到了家裏,宋飛感覺雙腿已經不是自己的了。走了整整半天時間,這具身體已經到了極限。回到家躺在自己小床上,一絲力氣都沒有了,好多年沒有這麽累過了。
晚飯時,宋飛掏出了自己身上所有的錢,十五塊三毛,除了在醫院門口喝了一碗丸子湯,一分都沒花,宋飛的父親看到他掏出的錢,眼睛瞪得老大“老四你這錢哪來的?沒去幹什麽壞事吧”,老實巴交的宋父很緊張。
一家人都看著宋飛,於是宋飛隻好把今天的事仔仔細細說了一遍,最後還是三哥開口“就是這兩天你在窗台下曬得那些金銀花?”,宋飛點頭。
“你怎麽敢的,一個人跑那麽遠去賣金銀花?這萬一被抓了可咋辦?”宋飛媽都快哭了。那時候其實全國很多地方都已經實行土地承包責任製了,經濟雖然依舊低迷,但是早在1979年初中央就已經發了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幹問題的決定,宋飛的前世記得很清楚,因為初中高中考試都會考到這些具有重大意義的轉折點事件。
但是家裏人都不知道啊,估計整個村裏人都沒幾個人知道,就算知道也不敢有什麽想法。於是宋飛隻好編個謊話,說自己在郵局看了報紙,報紙上麵說已經不再管個人賣東西了,怕說多了他們聽不懂,隻好這麽說。
宋飛三哥第一個相信了“就知道沒白教四兒認字,都會讀報紙了”,他們全家也就三哥識字,還是跟已經過世的爺爺學的,當時爺爺是村裏的會計,打的一手好算盤。後來宋飛三歲起就和這個三哥住一個屋,有空了不光自己練字,還教宋飛。
宋飛也沒想到還有這一檔子事,差點露餡啊,那時候一個9歲農村孩子能識字?一個村識字的都找不出幾個。
家裏人都沉默了,一方麵是想致富,另一方麵又擔心會出什麽問題。最後還是三哥力排眾議,決定讓宋飛有空就去摘金銀花,家裏人誰有空了也去幫忙摘,多攢一點再去中醫院試試看。然後在縣城打聽一下現在的政策。
其實也沒啥好打聽的,醫院門口都已經有擺攤的個體經營了,不也一樣沒人管。其實個體經營合法化要到80年或者81年才正式出台文件,但是經濟壓力下79年已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據說光79年就有一千多萬知青返城,這是很大一個經濟壓力啊。
於是事情就這樣定下來,先不聲張,幹幹看,到時候時候還是宋飛出麵,一個小孩子想來也不會有多大問題,目標小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