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留種
字數:4387 加入書籤
三天後,嚐試過幾千種不同組合的郭陽終於完成了玉米、小麥、甜椒和螺絲椒的定向育種。
各自的信息分別為:
玉米,天玉1號,消耗47點自然能量,特優性狀為耐密性品種,高產,且抗逆性強。
小麥,天麥1號,消耗30點自然能量,特優性狀為筋度高,蛋白質含量高,適合於加工高筋麵粉。
甜椒,赤紅1號,消耗26點自然能量,特優性狀為豐產,抗逆性強,商品性好。
螺絲椒,天椒1號,消耗23點自然能量,特優性狀為豐產,鮮食口感好,可兼用於加工。
四個品種都是藍色等級的種子,138點自然能量也一下子消耗了126點,隻餘下12點。
出於快速推廣的考慮,玉米、甜椒和螺絲椒品種郭陽都選擇了產量高的特性。
對種植戶來說,選擇種子時,高產肯定是第一要素,然後才會考慮其它。
根據種子商店給出的數據,郭陽簡單的測算了下。
天玉1號、赤紅1號、天椒1號的平均產量都比目前市麵上的種子產量提高了20%以上。
尤其是天玉1號,不愧是消耗了47點自然能量的種子,其給出的平均產量居然高達1000公斤/畝!
這可讓郭陽又驚又喜。
要知道即使到2023年,玉米想要畝產上千公斤那也是很難的。
更不要說這還是2002年,全國各省份的玉米畝產還停留在400-500kg的區間內。
比如說今年豫省玉米的平均產量437kg!
除去物資費用、用工作價以及每畝稅金,每畝地的純收益也就在70元左右。
當然也有超高產田,比如說東北就有國家的示範基地達到畝產800kg以上。
可天玉1號的1000kg可是平均畝產啊!
如果是同樣的土地,相同的管理水平,天玉1號的畝產肯定還會大幅提高!
但其實郭陽雖然希望在技術上領先,卻不想一下子領先太大。
公司更高質量的玉米種子,應該在恰當時機的推出,才能讓公司的產品持續保持活力。
而且一下子把人打得太疼,難免會引來更高層次的覬覦。
幾個品種中,唯一不豐產的便是小麥品種天麥1號。
但其筋度高,適宜加工成麵粉,也是目前國內最稀缺的小麥品種,未來的市場空間也不小。
而經過這幾天的培育,郭陽也對種子商店的育種方式有了更深的了解。
培育的方式類似於雜交育種,需要提供親本材料,然而培育出來的種子卻不是雜交種子,而是常規種子。
這就讓郭陽發現一個問題,如果農民留種該怎麽辦?
雜交育種是通過篩選各個品種的優勢項目,而後將其結合起來,進而產生更優勢的種子。
袁老生前多年研究雜交水稻,實際上就是一個挑選和培育良種的過程。
但想以人工技術的方式突破基因和生物性狀上的藩籬,其中的難點不言而喻。
而且因為種子性狀分離的作用,一旦種子繼續繁育到第二代第三代,雜交種子的優勢就下降得相當明顯,所以農民自留的雜交種子往往會因為產量不行而自行放棄留種。
因此能不能留種,和是否是雜交種子有很大的關係,反而與大眾猜測的轉基因技術沒有關係。
最直觀的例子就是騾子。
千百年來作為人類使用的腳力,馬雖然力氣大但是性烈不好養育,驢雖然相對溫順可力氣有限。
於是通過雜交的方式,騾子便出現了。
騾子力氣大而且聽話,但是他卻不能繁殖後代。
不管是公驢母馬交配出來的品種,還是公馬母驢產生的後代,一律隻有一代。
要想繼續使用騾子,就必須得持續讓驢和馬雜交才行。
雖然用這個例子來解釋種子培育有點不太合適,但最本質的情況卻是一樣的。
即雜交化的種子雖然有很大的優勢,但在繁育下一代上卻充滿了劣勢。
相比雜交種子,常規種子就相當於過去農民自己留種,屬於天然的擇選過程,品種的優劣,都是靠自然來篩選的。
而種子商店培育出來的便是常規種子,農民是可以自行留種的,即使後代性能有所下降,但不會過於明顯。
想到這一點,郭陽一時之間有點惆悵。
常規種子降低了種子公司製種的難度,卻也給了種植戶自留種子留了餘地。
當種植戶能自留種時,還會購買種子公司的種子嗎?
這已經涉及到了天禾種業的生死存亡了!
郭陽思索著解決的辦法,目光卻遊離在種子商店裏。
忽而,他想起種子商店還有個售後服務,頓時眼前一亮。
對啊!售後服務!
種子商店肯定有解決的辦法!
郭陽連忙查詢起來,還真有了發現:常規種子(甜椒)自繁不育繁種技術,售價2點自然能量!
玉米、小麥、甜椒、辣椒,每個品種都有對應的繁種技術資料。
買!
沒有什麽好猶豫的。
不育繁種技術,目前世界上隻有少量的國家有所研究和掌握,而且涉及到的品種很有限。
僅從技術資料的角度,這幾份資料也得買下來。
隻是這樣一來,自然能量就隻剩下4點了。
還真是不經用啊!
種子培育好後,郭陽便又投入到了兩家公司的忙碌中。
天禾種業的組織架構和人員招聘工作也已經基本完成。
目前新招來生產人員和技術人員都已經參與到公司擴繁基地和生產基地的建設當中去。
因為項目上馬的很匆忙,市裏先期隻給天禾種業批了000畝除了要建設種子生產加工廠外,還涉及玉米、小麥、辣椒等原原種的擴繁基地,剩餘的才是種子生產田。
麵積對天禾種業來說,肯定是偏小的。
因為苜禾還要建立自己的物流運送體係。
九泉地處西北邊疆,地理劣勢較為明顯,對人才的吸引力完全不夠。
天禾種業和苜禾農牧已經在人才招聘上吃了虧,可不想再在營銷網絡和物流體係上栽跟頭。
在隴省,種子行業的龍頭是沙洲種業。由政府整合、重組九泉的國有種子公司和棉花公司所設立的股份製企業。
依托河西走廊的地域優勢,目前正在省內大肆擴張建立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
但其實郭陽根本就沒有把沙洲種業當做對手。
雖然是國企,但沙洲種業的主營業務依然以種子代繁為主,隻在省內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
但出了省,就完全不夠看了。
而天禾種業,一開始定下的目標就是要朝大玉米種植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