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落子
字數:4674 加入書籤
回去的路上,老曹滿腹牢騷。
“謝總,我還以為你要大幹一番呢,原來隻是下來走個過場啊。”
“連槍都沒拔出來就草草繳械了。”
車裏的氣氛有點緊張,駕駛員正襟危坐的開著車,另兩個同行的人也是大氣都不敢出。
這裏就屬老曹和謝方林的職位最高。
坐在副駕駛位置的謝方林頭也沒回。
“如果我們隨意承諾,最後又沒能兌現,你們清楚後果嗎?”
老曹滿不在乎的看向窗外,“河口村能翻起什麽浪花。”
謝方林也不在乎老曹的想法了,自顧的說道:
“種子質量得不到保障,矛盾重重,民心不穩,基地隨時可能被撬走。”
“市裏今年又推出了種子企業信用等級評價體係,沙洲種業雖說是aaa級,沒有製種麵積上限。”
“一旦隨意承諾又不兌現,評級可能下降,明年的玉米製種麵積就不能超過兩萬畝,到那時總部追責,在場的都跑不掉。”
老曹依舊不服氣,嘟囔著,“怕這怕那的,談什麽擴張上市,別到時連西北都站不住。”
“不是還有家小種企也盯著河口村嗎?可以試著去聯係聯係。”
“我不去,誰愛去誰去。”
……
第二天,沒出什麽意外,河口村選擇了天禾。
隨後便是製種合同的簽訂。
河口村以村為單位組織生產,製種基地村民委員會受全體製種農戶委托,與天禾種業簽訂種子生產合同後,再與每個製種農戶簽訂內部合同,作為正式合同的附件。
除了製種保證金外,天禾支付給村委的服務費按玉米種子0.1元/kg,辣椒種子0.9元/kg計算。
如果一切順利,5000畝地的製種服務費會有20萬元左右。
服務費也不會支付給村委,而是由鄉(鎮)統一管理,主要用於村集體基礎設施建設和村組幹部人員的勞務費。
等合同簽訂完成後,早已準備好的工程服務單位立馬入場對道路、引水管道渠係等進行檢修和更換。
生產技術人員也對每戶的製種地塊進行了摸排,規劃好了隔離區,生產用房,質檢房等。
時間過得很快,已經進入了小雪季節。
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事生產也進入了冬季管理期。
經過一番抉擇,郭陽已經決定河口村的5000畝地都用來製種天椒1號和赤紅1號,各2500畝。
初聽聞這個製種計劃時,嚴群和天禾營銷部門的負責人餘一潮都一個勁的勸阻。
郭陽至今對他們的話都還記憶猶新。
“5000畝辣甜椒種子,保守估計也有三十萬斤,得推廣種植八百多萬畝。”
“辣甜椒種子最多能貯藏三年,每年得銷售十萬斤!”
“庫存壓力太大了。”
“三年後還銷不完,就隻能拿來當肥料了。”
“玉米和小麥的擴繁速度也會受到影響。”
“年底上市的種子太單一了,營收數據也會不好看。”
幾人的對庫存和銷售的擔憂郭陽也能理解。
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玉米種業雖然市場盤子大,但競爭過於慘烈,全國每年生產的玉米種子隻有一半才能售出,其餘都淪為庫存或飼料。
天玉1號雖然是藍色等級的種子,但也最好能有多一年的營銷推廣時間。
並且辣甜椒的種子太多,足夠栽植5萬畝地。
即使除了河口村的那5000畝外,都還有大量的種子。
這些種子未經過市場的檢驗,也就隻能騙騙那些貪便宜的散戶。
況且郭陽也並不打算賤賣。
所以郭陽計劃投資一座蔬菜種苗基地,和多個辣甜椒種植示範基地,示範基地總麵積在三萬畝左右。
多餘的種子用來育苗,一部分種苗銷售給種植戶,一部分供示範基地種植。也可以留些種子來壓艙底。
當聽聞郭陽的計劃時,嚴群和餘一潮等人稍稍鬆了口氣。
自建種植示範基地的推廣效果毋庸置疑。
等示範基地的天椒1號和赤紅1號上市銷售,就可以廣泛邀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和企業來參觀。
產品就擺在那,品質好不好,產量高不高,誰都看得到。
種子的推廣計劃就這麽定下了
但嚴群等人的擔憂和壓力並沒有減少,老板這是畢其功於一役啊!
天椒1號和赤紅1號真值得天禾這麽全力以赴嗎?
郭陽對天椒1號、赤紅1號的品質和產量確實很有自信。
但全力以赴還真算不上,最主要的是,他虧得起!
種苗基地的麵積不會太大,1000萬的投資怎麽也夠了。
示範基地也不會全部自建,更多的是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進行生產,前期的投入成本減少,壓力往產品和銷售端上轉移。
所以,隻要產量和品質好,一切皆可破!
郭陽定下了未來一年的計劃後,天禾的各部門都緊張起來。
辣甜椒育苗和製種的時間相同,都是在1月中旬左右就得開展,還有不到兩個月時間。
時間緊!
隻能一切從簡,先把溫室大棚先搭建起來,配套的設施用房等後期逐步建立。
至於種植示範基地,還有大半年時間,看著很充裕,但那可是三萬畝啊。
得趕緊製定計劃,分攤任務!
郭陽看著他們如臨大敵的模樣,笑著宣布了公司會從各部門抽調人手,結合招聘,成立新的種植部,專門負責這塊業務。
並且在郭陽的計劃裏,種植部最後會獨立出去,成立種苗公司。
眾人這才鬆了口氣,又多了更多的期盼。
這位年輕的老板行事激進,項目是一個趕著一個。
聽說苜禾農牧那邊也是,對外的工程部正在招兵買馬,並且已經在各地考察項目……
跟著這樣的老板,企業隻要不倒閉,升職加薪那可是嘎嘎的快!
育苗基地最終被郭陽定在了蘭市,主要是可以通過省會輻射周邊主要的蔬菜種植區。
在國人的認知中,蔬菜主產區是魯省、豫省、冀省等傳統農業大省,對隴省蔬菜的印象還停留在各種土豆上。
俗話說,隴省有三寶,土豆洋芋馬鈴薯,整顆吃是主食,切成絲放進鍋裏一炒,它就是一盤菜。
但其實隴省也是被忽略的蔬菜大省。
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咽喉,這片土地上仍然肆意生長著最先從西域傳來的蔬菜。
比如紫皮大蒜、胡蘿卜。
此外,還有蘭市的韭黃和百合、甘穀的辣椒、慶陽的黃花菜、金川的紅辣椒、康縣黑木耳等等地標性產品。
每年,都有上千萬噸的隴省蔬菜被運送往全國各地。
而近些年,正是隴省蔬菜產業大力發展的時期。
天禾的戰略恰好切在時代的脈搏上。
而最終通過對各地區蔬菜栽培曆史的分析,辣甜椒的種植示範基地,定在了蘭市、金川、甘穀三個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