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鐵樹開花老眸子

字數:4829   加入書籤

A+A-


    重生之光影之王!
    不得不說,提前看過考卷的感覺真好,開口就是正確答案。
    果然,老眸子眼睛一亮,李馮和王斌也是連連點頭。
    “妙啊,仙人指路,很有大唐氣韻,這名字簡直就是畫龍點睛。”
    “對啊,我怎麽沒有想到呢……”
    幾人開始了吹捧模式。
    然後更多的問題拋了過來。
    “出獄後應該向北跑還是向東跑……”
    “竹林裏的追趕戲,用什麽節奏……”
    “劉捕頭告誡金捕頭的話,還需要斟酌……”
    ……
    其實去年《英雄》拍攝期間,《十麵埋伏》的劇本就已經在籌備運作。
    當時每天收工後張藝謀都會抽出兩個小時和編劇李馮、王斌討論《十麵埋伏》的劇本。張藝謀認為《十麵埋伏》首先要做的便是豐富故事和人物性格,因此在構思劇本的時候,張藝謀放棄了自己在《英雄》中表達的“政治”和“曆史”觀,重新回到自己所擅長的人性角度,講述了一個女人糾纏在兩個男人之間的愛情悲劇。
    不知不覺之間,幾人從上午一直研討到淩晨。
    老眸子依舊在侃侃而談。
    但是李馮和王斌卻撐不住了。
    葉楚倒是頂得住。
    論熬夜,葉楚遇到的絕對比老眸子遇到的多。
    他許多高中同學能在網吧裏連熬三天三夜。
    聽說他們考上大學之後更是一星期不回宿舍……
    身為北大學子的葉楚,對同學們不去圖書館而去網吧不敢想象……
    老眸子能嗎?
    不過對於老眸子的精力充沛,葉楚也是早有耳聞。
    圈內有人說老眸子一旦纏上編劇,沒有十幾個小時,不會隨便放他走的!
    當初拍《活著》,編劇蘆葦被他折磨的快瘋了——張翼眸得改劇本啊,他以為自己能過審…
    老眸子太有自信了!
    蘆葦說他在討論會的時候,熬得兩眼僵直,全身像木偶一樣不想動彈,又怕漏了什麽,隻能木呆呆地控製兩根手指,將滔滔不絕的張翼眸說的話錄下來,以便更為清醒的時候慢慢消化,葛大爺則是半夢半醒,用劇本蓋住臉…
    大一的時候,葉楚也沒少和自己的大哥葉秦一起挑燈夜戰研讀雜誌論文……
    隻是沒有張翼眸這麽能說。
    張翼眸太能說了,這都快二十個小時了,他還在討論《十麵埋伏》的故事有沒有可能做的更深刻一點。
    兩個正派編劇熬不住了,都快成渣了,早就掛起了免戰牌……
    但還有葉楚在呢。
    葉楚是導演助理,但是張翼眸卻把他當做編劇。
    其實也差不多,導演助理又不是隻幹一些劇組的活,對劇本的研究分析,也是助理的工作啊。
    有了《英雄》的大獲成功,張翼眸肯定想在《十麵埋伏》更上一層樓!
    隻不過這部戲有點太粗淺了。
    我等了你三年,卻比不上他陪你三天
    ……
    一個愛不得,一個愛別離……
    老眸子的電影,一旦脫離了家國情懷,時代風雲,格局局限於愛情的話,和墨鏡王有何區別……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老眸子果然是精力充沛。
    五十幾歲的人,比四十多歲的兩個編劇都能熬夜,而且吃的不是什麽精致料理,就隨便對付著吃點……
    不愧是能鐵樹開花的人物,佩服佩服……
    葉楚希望到老眸子這個年齡,還有這樣的本事……
    根據老眸子的人物傳記,他在1985年擔任《大閱兵》攝影師的時候,自己目睹飛碟後立即沒了意識,後來頭腦漸漸清醒過來…
    兩年後他就拍出了《紅高粱》。
    再之後,《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
    短短幾年內就拍出了好幾部精品,迅速成為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
    難道是開了掛?
    或者和葉楚一樣,被未來的自己附體了?
    不是沒人想到,有很多人戲稱,被奪舍了…
    周曉楓開玩笑得在自己的書中調侃張翼眸幾近病態的工作態度和能量,難道是外星人掃描頭腦的後果?
    若是真的話,外星人不僅掃描了他的頭腦,也掃描了他的身體!
    其實這肯定不可能,這要真的被奪舍,能被張唯品坑?
    眼看天色將亮,兩個編劇早撐不住了,雖然葉楚依舊精神奕奕,老眸子決定放手……
    真把人抗倒了,誰給他幹活?
    臨走前,老眸子問了葉楚一個問題“你對文藝片和商業片怎麽看待?”
    “一般來說,文藝片是陽春白雪,受眾小,商業片是下裏巴人,麵向全體觀眾。但文藝片走了極端,隻會讓人看了沉默,商業片走到極端,也不過是爆米花電影而已。”
    但電影終歸是藝術。
    既然歸結到藝術了,那肯定就需要一定的基礎!
    一個沒學習過美術知識的人或許看不懂畢加索,但他肯定覺得青綠山水畫好看。
    清明上河圖也讓無數人著迷。
    你能說清明上河圖不是藝術品?
    大唐年間音樂流行榜排名前列的“霓裳羽衣舞”、“秦王破陣樂”傳唱廣泛,難道僅僅因為是皇家喜歡?
    所以憑什麽到了電影,就得讓少數人看懂,多數人沉默?
    電影當然是一門藝術,除了用來講故事,還可以用來表達自身!
    大部分觀眾看電影,都是看精彩的故事,或者大場麵,大家評價一部電影就是很單純的從故事和觀感出發。
    “太精彩了!”
    “跌宕起伏……”
    “看得我都忘了上廁所……”
    “這場麵,真刺激,那就再看一遍……”
    但如今很多文藝片都是導演的自我表達。
    但是他們光注重自我表達了,根本不在乎觀眾們的看法。
    可問題是電影不同於其他藝術品。
    其他藝術品是可以被收藏,在收藏家的私人博物館裏,由那些鑒賞家端著紅酒細細品味。
    也可以在公眾博物館當中,被人一掃而過。
    但電影就是要麵向觀眾的。
    真正有藝術價值的,必定是觀眾喜歡的。
    老板們投資電影要麽是為了臉麵,要麽是為了賺錢。
    可如果你既不是張翼眸,又不是李鞍,也不是墨鏡王,老板們憑什麽為了你的作品能得獎而投資?
    賺錢難道不香嗎?
    所以文藝片並不意味著拒絕商業化,相反,文藝片更應該思考如何在作品藝術性和導演自我表達的前提下,在商業片大潮中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商業的道路,在日益細分的電影市場中占得一席之地,這也是麵對商業大片“降維打擊”下的生存之道。
    葉楚將自己的看法說出來之後,張翼眸沉默了片刻,隨即展顏一笑“商業片,也需要色彩的。”
    那當然,《英雄》的色彩構造,當真是美輪美奐。
    國內有幾個電影比得上?
    老眸子頓了一頓,又問“你跟我學電影,是想自己做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