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蓋棺定論

字數:3846   加入書籤

A+A-




    隻是那兩名手下還未走近唐冰萱,身體立馬僵硬起來。

    麵具男同樣趕緊自己的身體不正常,氣急敗壞道:“你做了什麽?”

    唐冰萱此時才淡定的走近幾人,“明明當年你讓人連夜將我擄走時有所顧忌給我下了軟筋散,今日你太輕敵了。”

    知夏帶人悄無聲息的進了屋子,將屋中幾人捆綁在一處。

    “夫人,外麵的人已經解決了。”

    “嗯,派人去給三爺報信,就說我一切安好。”

    麵具男此時慌亂起來,“你早有準備就等著我來自投羅網?”

    知夏輕而易舉的將麵具男的麵具取下,唐冰萱看著眼前的明郡王世子淩雲若有所思。

    “不要小看女人的直覺,你如今的境遇就是太過自信驕傲。”

    “我猜,你來這裏抓我不知是傾心與我吧,畢竟明世子並不是為了女人就不顧前程的人。”

    淩雲眼中閃過慌亂很快鎮定下來,他如今最多就是帶人闖進永寧侯府擄人還是未遂,對他來說不是多大的事。

    唐冰萱在屋子裏走了幾步靠近淩雲猜測道:“你的盟友應該是準備今日對太子下手,而我不過是牽引江疏年的籌碼。”

    淩雲瞳孔一縮轉瞬即逝,他不說話量他們也不敢傷他分毫,畢竟他是聖上的堂兄弟皇室宗親,即便君臣二人感情基本沒有。

    這個時候儀式應該快要結束,想必對方動手最可能就是在去太廟的往返途中,唐冰萱吩咐知夏將自己的猜測派人告知江疏年。

    她這邊的麻煩解決了,江疏年那裏隻能期望他做的準備充足。

    沒錯,身為太子少保,江疏年有責任保護太子周全。

    即便不知今日會有人行刺,他們也要做好萬全準備。

    萬幸的是,唐冰萱派人去的及時,太子剛從平皇後宮中朝謝出來。

    江疏年得到消息,不動聲色的和大哥永寧侯世子攀談了幾句,看起來就像是兄弟間日常聊天。

    很快太子的倚仗一行人開始前往太廟拜謁宗廟、敬告祖宗,這也是成為太子的最後一道儀程。

    拜遏祭禮的沿途,百姓夾道而立,爭睹未來天子的儀容,場麵十分壯觀,也容易被人製造慌亂進行刺殺。

    等到太子倚仗到達鬧市街道時,果然有一夥蒙麵人前來刺殺太子。

    原本想要瞻仰未來天子儀容的百姓嚇得紛紛逃竄,場麵十分好混亂,保護太子的護衛除了少數人圍在車駕外,大部分不是和刺客交手就是被慌不擇路的百姓衝撞一旁。

    慌亂中有人驚喊幾聲,“五城兵馬司的人來了。”

    京都百姓和五城兵馬司衙門的人打交道最多,他們可以慌亂中不怕太子的護衛,但慣常打交道的五城兵馬司的人卻是喊一聲就乖乖聽話。

    有了五城兵馬司的人協助,逃竄的百姓開始有了秩序,而刺客的行跡就容易捉拿。

    兩刻鍾不到,江疏年的禁軍和其兄江疏衡帶來的兵馬司官差就將十幾名刺客一一伏法。

    前來刺殺的刺客都是死士,眼見他們不成功還被活捉,十幾人自動咬碎牙齒中的毒藥自殺,江疏年隻能就近阻止了其中的兩人。

    論製毒出奇招,唐冰萱功不可沒,那兩個活口原本死都不開口,被江疏年灌了特質毒藥很快就堅持不住吐口。

    原來和明郡王世子淩雲裏應外合的是敬亭候,兩人各有各的打算卻也讚同聯手除去太子這個絆腳石。

    早在聖上登基前,淩雲就生出一股不平,他們都是淩氏皇族,偏偏地位卻是差的如此之多。

    背地裏淩雲做了不少事,曾經幫著晉王出過力,隻是都隱藏在暗處不被人知曉。

    眼見聖上皇位坐的越來越穩,他的心態發生極大變化,反正他不可能坐上那個位子,聖上最看著的太子死了想必打擊會不小,所以他更多的是報複。

    而敬亭候,他不想再韜光養晦低調的在京都行事,他一直在等契機。

    陳曉月的瘋狂是他沒有預料到的,這步棋子敬亭候走的驚險,於是他又趁機把陳妃送進宮。

    陳妃果然沒有讓敬亭候失望,他們敬亭侯府的一份血脈成了皇子,對於大皇子這個眼中釘自然不能多留。

    一切原本進行的十分順利,幾年前聯合諸王和朝臣打消了聖上冊立太子的心思,但之後的刺殺、毒殺都功敗垂成。

    眼見太子大典結束,大皇子就要入主東宮,他豈能坐以待斃。

    兩方人馬都是隱藏的高手,背地裏煽風點火、趁火打劫等都做的如火如荼,因此很早他們就察覺到了彼此。

    這次計劃是他們反複推敲商定的,沒想到誰也沒有成功,敬亭候和淩雲世子不知道後不後悔兵行險招在此時暴露。

    聖上得知消息的時候,刺客已經解決,太子一行有驚無險的繼續進行最後的儀程。

    敬亭候和淩雲被打入大理寺監牢,明郡王府和敬亭侯府則被禁軍包圍禁止出入。

    刺殺未來儲君可是大事,後宮的陳妃帶著幼子跪在禦書房外求聖上開恩從輕發落。

    禮郡王妃也因為娘家的事急的昏死過去,醒來後還托著虛弱的身子奔走各家求情。

    唐冰萱的表姐邵氏也在其中,平津侯府自然不會撒手不管,榮國公府就是顧念著太夫人邵氏也要出分力。

    這就是京都各家姻親盤根錯節牽一發而動全身,好在他們隻是保不知情受連累的人。

    聖上將這件事交予大理寺和幾位德高望重的皇室宗親處理,對各方的試探和求情都置之不理。

    就在這事不久後,就別京都外出遊曆的太上皇回京了。

    太上皇回京後將這件太子被刺殺的案子了解,聖上在一旁聽從沒有插話。

    敬亭候和明郡王世子淩雲刺殺儲君被判斬首,其餘參與者一同論處以儆效尤;

    明郡王包庇縱容淩雲即日起剝奪爵位,其家眷子嗣等被貶為庶民遷離京都;

    敬亭侯府罰沒抄家,府中家眷不知情者被判流放西南邊境;

    陳妃不識大體不虧為一宮主位,念在育有四皇子,貶為嬪。太上皇一道道旨意下達,很快就將這件事蓋棺定論。(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