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年代文:糙漢攻VS小知青19

字數:3315   加入書籤

A+A-


    這宿主能處,讓他寵炮灰,他真寵!
    秦逸和沈月笙到京市後,先去京大附近租了間房子。
    本來秦逸是想直接買一套的,結果,根本沒有出售的,就算有出售的,也過不了戶,秦逸一想,風險很大,以後這房子一天一個價,沒有房證,房主反悔,他也沒地說理去,隻能等明年市場開放了,再買一套。
    出租房子的房東是一對看起來很好相處的老夫婦,孩子不在跟前,住不了那麽多,便將其中的兩間正房連帶著旁邊的廂房租了出來。
    秦逸與房東商量後,買了些磚,將中間用磚壘了道牆,單開了一個門,這樣分成兩戶,也算能有點隱私。
    沈月笙自從到了京市就特別高興,臉上笑容止都止不住,每天哼著小調布置著房間,覺得他和秦逸有了自己的小家。
    雖說,之前在秦家的時候也挺好,但他和秦逸的這種關係,總讓他感覺有點不自在。
    來到京市,想到以後就他和秦逸兩個人,這裏是他們以後要住的房子,就覺得心裏甜蜜。
    他將兩間正房一間布置成臥室,一間布置成書房,剩下的一間廂房做廚房使用。
    秦逸樂的看沈月笙高興的布置兩人的家,每天被指使著團團轉也不惱。
    兩人先去廢品站淘了些舊報紙,用報紙將牆糊了起來。
    而後,又去弄了幾根木頭,打了些家具。
    之前攢的布票也拿了出來,買了些布,做了窗簾和床單。
    就連院子裏,都被兩人歸置的板板正正的。
    房間布置好的時候,兩人做了一桌的菜,算是慶祝在京市有了一個家。
    之後,秦逸趁著還未開學,開始輾轉京市各大的廢品站。
    京市的廢品站可不像東縣隻有一個,東西還少。秦逸在各大廢品站流連忘返,將淘回來的東西搗鼓搗鼓,轉手就去灰市賣了出去,收入還不錯。
    經濟基礎決定社會地位。
    他得賺錢啊。
    等秦逸把京市的市場徹底熟悉了,也到了開學的日子。
    或許是高考才恢複,大學來之不易,所以,每個學生都拚了勁的學習。
    秦逸和沈月笙也跟著融入了這種緊張的大學生活裏。
    當然,秦逸和沈月笙的學識和好相貌也是學校出了名的,一度成為了學校中的風雲人物,對兩人明示暗示表白有很多,隻是,都無功而返,漸漸的,便傳出兩人高冷來。
    秦逸倒是無所謂,他的時間很緊張,要陪對象,要學習,還在抽出時間搞一下研究。
    現在市場上的電子產品就是收音機,時代在進步,娛樂也在發展,所以,秦逸趁著上學這兩年抽空研究了隨身聽。
    就算在忙,秦逸也沒有減少對各種政策的關注,趕在房產市場剛開始可以買賣的時候,花了一萬一買了兩套四合院,算是真正意義上他和沈月笙的第一個屬於他們的家。
    緊跟著,又在四合院附近盤了一個底商,將秦家人接了過來,開了個早點。
    風口浪潮,借勢起飛,大抵就是如此。
    秦家算是趕上了好時候,經濟改革剛剛開始,大家都保持觀望,沒幾個敢開店的,秦家的這個小店借秦大嫂的好手藝發展的紅紅火火。
    對於秦逸和沈月笙的感情,秦家該知道不該知道的都知道了,秦父和秦母對於秦逸和沈月笙的感情經過幾年的心理建設,慢慢也接受了。而秦家的其他人受了秦逸和沈月笙的恩惠,自然不會對他們的感情指手畫腳。
    時間一晃而過,轉眼進入了八十年代,八十年代是殘酷而充滿希望的青春,混雜著憧憬、無聊、躁動、孤獨,伴隨著艾略特的詩歌、海明威的小說,港台流行歌曲,崔健的搖滾樂。
    當然,最重要的,還有無限商機。
    等著政策一放寬,秦逸便貸款開廠,辦起了一家名為“番茄”的電子工廠,生產秦逸這幾年研究的隨身聽。
    ‘番茄’牌隨身聽一經上市便以其輕便的設計、舒適的耳機和獨立的音頻播放功能搶占的市場,成為了引領時尚的潮流,人人以能有一台‘番茄’牌的隨手聽為榮,誰要沒有一台‘番茄’牌隨身聽好像都落伍了,更甚至,‘番茄’牌隨身聽出口到了美麗國,棒子國,霓虹國等郭家,這也奠定了秦逸的公司在這個行業的發展基礎。
    這還僅僅隻是一個開始,沒過兩年,秦逸就與郭家合作,聚集數位科研大佬,投入了一年時間,研究出了種花家第一款手機,也是全球第一款商用手機,這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款手機讓全球提前進入了信息時代。
    秦逸與郭家商量後,對於手機的定價是以國內5800元,國外9800元的價格進行銷售。
    這是什麽概念?要知道在這個時候,萬元戶都不多,一萬元都能買到一套四合院。
    盡管價格如此高昂,手機還是供不應求,‘番茄’這個牌子以摧枯拉朽之勢占領全球的電子市場。
    這也就導致了秦逸僅僅以二十幾歲的年齡登上了富豪榜的排名。
    秦逸賺到了錢,便把步子慢了下來,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與沈月笙的相處中,但也沒有放棄研究開發手機、蘋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將種花家的電子科技領先於其他國家十年,使種花成為世界上電子科技最發達的國家。
    不僅如此,秦逸賺了錢,也沒有人繼承,他將賺的大多數的錢都用來做慈善,鋪橋修路,建希望小學,災區捐款等等,因此,秦逸在民間的聲望很高。
    當然,後世說到秦逸最多的,不是他加速了電子產品的進步,也不是他常據富豪榜榜首,更不是他的慈善事業,而是,他和他的愛人沈月笙的愛情故事。
    據說,兩人相識於微末,卻相伴至頂峰。
    沒有因世俗而分開,也沒有因時間而感情變淡。
    一路相伴,直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