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wxiaoshuo.org

字數:3516   加入書籤

A+A-


    這宿主能處,讓他寵炮灰,他真寵!
    加試的恩科圓滿結束,通過這次考試選拔出來的人才中,一甲理所當然的入了翰林院,秦逸又從二甲三甲中點了幾名實幹派也進了翰林院,這些都是儲備幹部。
    而其他考生則會被分配到各部擔任主簿等低級官員或到地方擔任縣令等較小的官職。
    恩科結束後,官\員的考核也準備了起來。
    結果,不出所料,很多官\員文章華麗,辭藻優美,但沒個實事,秦逸抓了兩個典型,直把官職連降三級,其他不合格者也都降了一級。
    有懲就有獎,那些有真才實幹的秦逸也給升了一級。
    等京城的官員考核結束後,秦逸又開始搞地方官。
    秦逸深知結黨營私的危害,在京城還好,然而在地方上,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管,各級官員往往像是穿同一條褲子,相互包庇,對真實情況隱瞞不報。
    他和蕭鶴笙商量之後,大筆一揮,南官北調,北官西調,將四個方位的官都給調了個遍。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他的地域調動是按照背後的派別關係進行的。
    例如,趙大人是錢大人的得意弟子,因而算作錢大人的一派,而錢大人與孫大人一直以來都不和睦。
    好,那把趙大人調到孫大人的女婿李大人的地頭上。
    不給任何派係合縱連橫的機會。
    這是什麽?
    這是製衡。
    通過將不同派係的官員互相牽製和監督,可以有效地防止任何一方勢力過大而威脅到朝廷的穩定。
    秦逸雖然是第一次當皇帝,但通過史書也了解過,帝王之術嘛,往深了講就是政治哲學,往淺了說就是製衡。
    這朝中有幾個真心為大秦好的他不知道,反正先把他們挪挪窩,讓他們蹦躂不起來。
    然後,認命的互相製衡著為朝廷辦事。
    秦逸的這一番動作不可謂不大,可以說讓整個大秦的上下官場都蕩了一蕩。
    一般的皇帝誰能幹出這種事,得多損啊。
    剛在這經營的不錯,‘唰’一樣,他給你整走了,又得重新開始不說,結果,一個州府就是隸屬於八個派係的官,這特麽怎麽玩?
    有多少官員因為這事夜不能寐、罵罵咧咧的不說,此時,秦逸卻是拿著手中的折子微微蹙起了眉頭。
    這折子不是別人上的,正是上次他們討論的商家之子,丁廣申。
    上次官員分配時,丁廣申最終入了工部,現任工部侍郎,正三品,等於是工部尚書的副手,負責管理全國的工程事務。
    折子上正是他寫的關於濁河改道與修建河壩的提議。
    秦逸看著折子,想到的卻是書中所說,大秦341年,也就是三年後,濁河決堤,幾百萬人因此喪命。
    那時,沿途州府受災嚴重,到處都是水漫全城,人間煉獄,無數人流離失所,傾家蕩產。
    期間更是發生了嚴重的瘟疫,致使一個縣城怕瘟疫傳播出去,直接屠了滿城的人。
    原主還因此,下了罪已詔。
    後來,九王爺主動請纓,帶著給他獻計的女主前往災區抗洪賑災,成功解決了瘟疫問題,贏得了民心,這也成為他日後登基為帝的重要基石。
    當然秦逸看書時,看到的也隻是冰冷冷的文字,如今想到這些文字,秦逸卻忍不住心中發寒,百萬人因此喪命,這是一個什麽概念?
    要知道這時候的一個縣城也不過幾萬人,人口多的也就也二三十萬人,一個府州(省)也就百萬人。
    百萬人啊,等於直接沒了一個府州的人口。
    蕭鶴笙看小皇帝臉色有些不對,拉著他的手問道“怎麽了?”
    秦逸搖了搖頭“沒事,隻是在想濁河現在的情況確實不是長久之計,改道才是良策。”
    改道不是小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完成。
    蕭鶴笙湊近看了眼折子內容“丁廣申提的?”
    秦逸點了點頭“是啊,據丁廣申所述,這三十年內,濁河曾有六次小規模決堤。其中有兩次是在發生在近五年內,這最近的兩次的小規模決堤,導致附近百姓損失重大,他擔心這隻是個開始,如果濁河發生大規模決堤,災情可能會嚴重到無法想象。”
    蕭鶴笙用手指輕敲著桌案,也皺起了眉頭“要是如此,確實無法想象。”
    小皇帝想的可能是受災的百姓。
    而蕭鶴笙此時想的確是小皇帝之前說過的,想跟他一起看著大秦朝海晏河清,他不在乎百姓生死,也不在乎大秦的存亡,他在乎的是小皇帝。
    小皇帝想讓這大秦海晏河清,所以,這種事絕不能發生。
    秦逸還是頭一次見蕭鶴笙皺眉,以前他高興不高興臉上都是帶著笑,隻是笑的不同而已,還從沒皺過眉頭呢。
    他伸出手撫平了他的眉間皺痕,笑道“別擔心,也隻是有可能而已,我們做好準備,這事不會發生的。”
    蕭鶴笙笑笑,沒有解釋自己的擔心,和秦逸的擔心不是一回事。
    秦逸拉著蕭鶴笙的手,繼續說道“看這份折子,丁廣申確實有真才實學,他提出的濁河改道方案看似可行,等一下讓他過來,我們拿出輿圖來對照一下,如果切實可行,那大秦朝或許在百年內就不用擔心濁河的問題了。”
    濁河決堤發生在三年後,秦逸覺得,還是早做準備才好。
    “行。”
    秦逸讓小李公公去宣丁廣申,他則和蕭鶴笙一起用了午飯。
    蕭鶴笙的胃口被秦逸養得大了些,飯量已由半碗變成了大半碗,有時候累極了能吃一碗半。
    不過秦逸的目標則是日常兩碗,累極了三碗。
    他也照著這個目標努力著把蕭鶴笙喂胖。
    正好兩人用完午飯,丁廣申也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