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用全球通史的角度增補元史
字數:5879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大明文抄公 !
從皇宮出來,張曉也沒有多停留,就往翰林院走去。
既然是得到了皇帝的指示,自己也要抓緊到位,準備幹活了。
不過剛進門口,張曉就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董兄,好久不見。”張曉向著董其昌打了招呼。
“張賢弟,好久不見。”董其昌說道。
“陛下說我官複原職了,我自然要回來翰林院。就是這出去一趟,不知道還有沒有我坐的位子了。”
“那自然是有的,你原來的位子大家可沒有動,一直給你留著。”
“那就好了,要不然我都不知道自己要坐在哪裏。怎麽樣,董兄能不能幫個忙?我現在又寫了一本小說。”
“小說插畫是吧,沒有問題,包在我身上。對了,我差點都忘了,王次輔可是囑咐過我,說我要是看到你,就跟他說一聲。我現在先過去說了。”董其昌告辭而去。
就這樣,在王次輔的書房前,張曉恭恭敬敬聽著王錫爵的吩咐。
“張曉,你在鴻臚寺那邊確實是屈才了,還是回來翰林院為好。我和徐客卿說了,以後你在鴻臚寺那裏就先掛個名,幹活還是在翰林院這邊。現在還是先聊聊你的《大國崛起》,看你之前所列,還要寫佛郎機篇,還有英國和法國篇,後麵還有其他篇章要寫嗎?”王錫爵問道。
“西夷雖然國家不少,但是能算得上大國的也就不錯了。按理說還有一個神聖羅馬帝國,不過現在神聖羅馬帝國和佛郎機國乃是同一家族哈布斯堡家族統治,所以神聖羅馬帝國的曆史到時候就放在佛郎機國裏麵一起寫了。”
“哦?什麽叫做同一家族統治?”王錫爵有些疑問。
“閣老,是這樣的,西夷諸國的體製和我們大不一樣,他們的君主可以統治多個國家,君主死後治下的領土可以被分為數塊,給自己的兒子和女兒繼承。比如下官之前寫的《熙德之歌》,老國王就把自己統治的土地一分為三,讓自己的三個兒子都當了國王,甚至自己的女兒也受封一座城池當了城主。現在佛郎機國還有這個神聖羅馬帝國也是如此,佛朗機國的國主查理五世去世之前安排了後事,把佛郎機國給了自己的兒子,把神聖羅馬帝國交給了自己的弟弟。所以現在兩國都是同一個家族,但是又是相互獨立。當然,實際情況遠遠沒有那麽簡單,我現在就是簡要這麽說。”張曉解釋說。
“你這麽一講,我就大概懂了,那伱這個佛朗機篇可是不好寫,佛朗機國還有那個神聖羅馬帝國都不是什麽小國,能講的東西一定不少。不過歐洲也不隻是這些國家吧,我看你畫的地圖,還有什麽波蘭國、俄羅斯國、瑞典國之類的。”
“波蘭國和瑞典國雖然在歐洲也不算小國,但是並沒有擴張到海外,也沒有建立足夠的陸權,所以暫時不列在計劃內。俄羅斯國如今國內混亂,前景不明,而且下官的意思,是想把俄羅斯國放在新元史中來寫。因為雖然俄羅斯國人種和蒙古人天差地別,但是現在俄羅斯國取代的就是金帳汗國的地位,甚至可以說是金帳汗國的替代者,所以放在新元史中來。”
“哦?按你所說,帖木兒國那不也是能放在元史中來寫?畢竟帖木兒國取代的是西察合台國還有伊爾汗國的地位。”
“閣老,按理說確實這麽算也沒問題。如果帖木兒之事局限在西察合台汗國還有伊爾汗國的地界,也沒有問題,但是帖木兒征伐已經打的太遠,儼然成為了第二個成吉思汗,如今帖木兒的後嗣又跑去印度再建新朝了,所以帖木兒國還是單列出來寫。但是現在東察合台汗國依然存在,在南疆又有東察合台汗國後裔建立的葉爾羌汗國,明略,按照你所言,你不是想把順義王還有察哈爾部的汗王也放進新元史裏麵吧。你可要小心謹慎。”王錫爵告誡道。
“謝謝閣老提醒,我的意見是這樣,大元在元順帝出奔草原的時候就算亡了,但是草原群雄的曆史也不能就這麽空著,察哈爾王、瓦剌部的這些曆史可以放在載記裏麵。至於順義王一支的曆史,要是放在載記也不妥的話,放在附錄或者什麽樣的也行。”張曉解釋說。
“你心裏有數就好,自古修史者多坎坷,我們修史是給陛下獻禮,可不是給陛下招惹麻煩,你要切記此事。”
“下官明白。”
“國朝建國以後,雖然也有捕魚兒海之戰那樣的大捷,但是也有幾次大敗。這個也沒有什麽好隱晦的。但是大家知道是一回事,寫在史書又是一回事。你既然要在新元史裏麵要把瓦剌、韃靼部的曆史也給寫上,那也先、俺答的故事你是不是也要寫?”
“閣老,下官明白,那就是宜粗不宜細,多講我大明軍民英勇抵抗,不過分描寫蒙古的入寇。”
“明略,你這說的是什麽話,我們修史,自然要據實而言之。陛下不是拓跋燾,你也不是崔浩。這一部分要寫也行,但是就不一定最後成文放在正史裏麵那麽詳細,但是也要呈給陛下。你隻要不學崔浩亂刻碑書,你就盡管大膽寫。要是修史都沒有風骨,大明養我們這些臣子與木偶土坯有何區別?要是全憑個人好惡隨意臧否曆史人物,甚至歪曲事實,那就是編纂穢史,可是要遺臭萬年的。”王錫爵有些不高興說道。
“下官知罪。”
“接著說吧,這個元史你還想怎麽編排和增補。”
“閣老,從史記開始,就有四夷列傳。蒙元西征,打通亞歐大陸的陸路交通。而佛朗機等西夷諸國開辟新航路,又鑿通了。所以元史的四夷列傳,不能隻是講原來元史所列的那些國家,應該把這天下諸國都給寫上。當然,天下諸國太多了,也是挑緊要的來寫,有些國家寫個國名寫個位置就差不多了。”
“嗯?這麽有氣魄的嘛?那這《元史》增補的篇章就要更多了。”
“這隻是下官的一個想法,如果不合適的話,那就算了。”張曉小心翼翼說道。
“沒有,這個想法很合適。你的那個世界地圖和地球儀有沒有多餘的,在翰林院也放一份吧。”
“下官遵旨。”
“明略,老夫還有一事想要提醒你。當然,隻是私下這一次說了,沒有下一次了,你能記住就記住,記不住也不要再來問我。”
“下官洗耳恭聽。”
“詩經有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之前你寫帖木兒國和奧斯曼國,用了帝國這個稱呼。雖然你後麵也解釋了,但是陛下還是很不高興的。”
“下官冒犯陛下,實乃大罪。需要不需要下官把那兩本書現在改稿,然後朝廷把賣出去的書再全部收回來?”張曉一下子沒有繃住,隻好硬著頭皮這麽問道。
“這倒是不必了,陛下既然讓你就這麽把書印發出去了,肯定也是不想再計較這個稱呼了。隻是你雖有才華,辦事也總是還要多想。”
“下官受教了。”
“明略,你應該是讀了《史記》《漢書》的吧,趙佗割據嶺南和交趾,稱帝於南,和漢朝連年開戰。後來文帝即位,文帝不想生靈塗炭,派了陸賈到了嶺南當說客。趙佗被說服之後,就去其帝號,上貢稱臣於漢。但是實際上這都是表麵功夫,趙佗在南嶽國內照樣還是用天子的名義發號施令。文帝肯定也是知道趙佗僭越的事,但是當時文帝要穩定朝政,要抵禦匈奴,趙佗怎麽樣文帝就這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算了。”
“明略,你要出使過朝鮮,朝鮮算是大明第一恭順的藩屬了,照樣是多次逾製,朝廷有時候就申斥一下,大多數時候也就這麽看不見算了。安南國在國內照樣是稱帝,還讓附近國家向其朝貢。佛郎機人滅亡馬六甲國、呂宋國以後,為了能和大明互通有無,甚至是冒用馬六甲國和呂宋國的名號前來朝貢,難道這麽大的事情朝廷會不知道?隻是不願意較真罷了。當然有時候實在忍不下去了也沒辦法,就像你在帖木兒篇也寫了,帖木兒當時還詐稱小國駙馬,向大明朝貢,後麵大明使臣前去申斥,就被帖木兒扣押了。”王錫爵說道。
“下官受教了。”
“老夫跟你說這些,不是讓你束手束腳,而是讓你明白陛下的心意。明略,你不在朝廷中樞,很多事情你還不知道,這次倭國入寇,陛下非常生氣。當時朝鮮戰場陷入僵局,你出使朝鮮的時候,朝廷當時都不想再在朝鮮接著打了。當時好些大臣上奏,建議陛下在江浙之地集結大軍,直接到倭國搗巢,直接把倭國滅了算了。後麵朝鮮這邊打的順了,倭國兵敗如山倒,北邊的蒙古和女真有了異動,南邊楊應龍也不安分,才停止了這個跨海征伐的想法。就算如此,江浙一帶的水師可是增補了不少戰船,現在陛下也沒又叫停這些船隻的建造。”
“竟然還有這等事。跨海征伐還是太過危險了。”
“陛下也是考慮到了蒙元征伐倭國的失敗先例,所以最後是叫停了這個計劃。但是你也可以看得出來,陛下對倭國有多麽震怒了吧。倭國可是太祖定下的不征之國,如今竟然也起了這等狼子野心。所以陛下跟我聊了,要寫書就好好寫,把四夷的情況仔仔細細說清楚,不必諱言。現在西夷諸國在南洋之地橫行霸道,明略你是生長在南洋,應該也更懂吧,如今南洋諸國怕是好些都被西夷滅國了,這些國家之前可都是向大明朝貢的。”
“是的,所以下官就是建議用全世界的眼光來寫元史。以前大明麵對的四夷和漢唐時期要麵對的四夷並沒有什麽很大不同。但是現在西夷開鑿了新航路,所以大明的眼光很有必要放得更遠一些。”
“不過,如果要把蒙古四大汗國寫得如此詳盡,又要擴寫四夷傳,那光靠翰林院的藏書就是不太夠了。畢竟翰林院裏麵雖然有一些未曾公之於眾的元朝檔案,但是就算是在前元的時候,四大汗國也是長期不臣服於元朝,元朝自己記載四大汗國的曆史都不一定寫的足夠詳細。至於四夷列傳要寫的這麽多國家,翰林院那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明略,我是真的佩服你,你是怎麽一個人能寫出這麽多文字的,你是不是真的把這些國家都走了一遍。”
“回稟閣老,張某也是因緣巧合拿到了西夷的一些書冊典籍,也聽到了一些傳聞故事,所以多了些許見識。要如此編撰增補元史,靠目前的藏書確實不太夠用,所以下官有一個主意,不知道合不合適。”
“你盡管說吧,老夫也想聽聽。”
“朝廷可以新設一個機構,名曰同文館,專門培養熟悉各國各族語言文字的人才,學生的話可以從官吏裏麵找,也可以從有誌於此的士子裏麵找,培養出來以後就可以作為翻譯人才,優秀者可以為翰林院、鴻臚寺所用,其餘諸人也可以在其他衙門甚至是在軍中聽用。至於同文館老師從哪裏找,既然是初辦,不妨步子邁大一些,可以不拘一格選拔老師。所謂達者為師,那些傳教士、遠洋到異國的商人都可以當老師。”
“之前翰林院是有四夷館的,也有通譯的編製,隻是後麵就不常設了。如今要是重新恢複,或是建一個你所說的同文館,也不是不行。這樣吧,你得空的話,把這個同文館的辦學章程寫一份遞給我吧,我覺得可以的話再呈給陛下吧。”
“下官遵命。下官寫好章程以後,就馬上拿給閣老審閱。”
“此事不急。剛才聽董侍講所言,你現在又寫了一本小說?”
“下官慚愧,隻是如今公務稍少,聊以娛樂而已。”
“沒事,寫小說乃是你的幹祿之道。你要是當日不寫小說,朝廷恐怕還要過些年歲才能發現你這樣的大才,陛下也喜歡看你寫的書。怎麽樣,這次寫的什麽故事,可以大致跟我講講嗎?”
“閣老,這次我寫的乃是阿薩辛刺客的故事。”張曉開始介紹起阿薩辛派的曆史起來,順便大致講了講主角阿泰爾的開頭故事。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