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中樞格局

字數:5200   加入書籤

A+A-


    依宋製,除了特定日子舉行的大朝會以外,日常的朝會有三種,依重要程度分別是常朝,朔望朝和日

    常朝沿襲自唐,又叫大起居,五日一

    雖然叫常朝,但是皇帝並不參加,而是由宰相或參知政事一人押班,群臣赴前殿行七拜之禮,屬於純粹的禮儀性

    發展到後來,連宰執都往往不再參與押

    朔望朝又叫入閣儀,每月初一,十五舉行兩次,皇帝坐前殿,宰相押班,所有京朝官皆需參

    入閣儀的要求相對嚴格,偶爾也允許奏事,但多數情況下,是為了讓百官朝見皇帝以及宣布重大命令所

    最後便是日朝,也即是俗稱的早朝,地點在崇德

    宋初的早朝每日舉行,後來,隨著趙恒身體逐漸多病,改為兩天一

    逢單日皇帝坐殿,雙日則不坐,屬於真正聽政議政的場

    能夠參加早朝的官員較少,隻有中書門下,樞密院,三司,審刑院這些衙門,許升殿奏

    其他官員如有政事奏稟,需提前向中書門下請示,得到允許之後排定班次,方可上

    坐在寬大的禦榻上,趙禎頭戴長翅襆頭,身著圓領寬袖絳紗袍,腰束玉帶,端居上

    依次往下,最前端仍然是宰相丁

    此刻,這位丁相公正麵對著在場的一眾大臣,拿出一份文書,張口讀

    “此皇太後手書,曉中書門下及樞密院……”

    “近以先皇崩逝,舉國哀喪,先皇以母子之愛,有異常倫,所以遺製之中,權令處分軍國事,勉遵遺命,不敢固辭,然事體之間,宜從允”

    “自今以後,中書、樞密院諸政事需進呈皇帝者,並許依常式文書付送入內印畫,在內廷亦不妨與皇帝仔細看覽商”

    “或事有未便,即當與皇帝宣召中書樞密院詳議,如中書,樞密院有事關機要,須至奏覆,即許請對,當與皇帝非時召對,即不必預定奏事日限……故茲示諭,鹹使知”

    話音落下,趙禎便見到,底下眾人的神色各不相

    首先是王曾,他的臉上明顯有些失

    因為這份手書,實際上就是丁謂之前提出的方

    和王曾臉色相同的,還有宰相馮拯,樞密副使張士

    顯然,他們對這個結果,也不甚滿

    倒是參知政事任中正和樞密副使錢惟演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

    不過,讓趙禎有些意外的

    雖然這二人麵帶笑意,可若仔細看去,便能發現,這抹笑容中,沒有半點深達眼

    這可就有意思了……

    按照趙禎現在掌握的信息來看,如今的宰執大臣,相互之間關係極為複

    不過,若隻論朝堂立場的話,大致可分為三股勢

    其中最強者,自然是丁謂一黨,除了他自己以外,還包括任中正和錢惟

    其次是馮拯和王曾,不過,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二人本沒有什麽太大的交

    甚至於,若論私交的話,王曾和錢惟演的交情更深

    他們二人聯合,更多是因為同在中書,為了一同對抗跋扈霸道的丁謂而走到了一

    之前的遺製爭端,還有如今的理政流程分歧,王曾的背後,都有馮拯的暗中支

    最後,便是樞密使曹利用和副使張士

    這二人也是多年同僚,其中,曹利用是朝中資曆最老,也最受趙恒信重的大臣之

    他算是如今武將當中地位最高的了,當初在宋遼戰爭之中,曾是堅定的主戰一

    後來戰事不利,趙恒命人議和,曹利用作為使者之一,拒絕了遼使割地的要

    雖然最終也沒逃過歲幣的命運,但是,其功績也算是不

    正因如此,他如今在朝中的地位,幾乎隻有被罷相前的寇準可以相比,細論起來,就連丁謂也有所不

    當然,依宋製,中書,樞府互不預聞,所以二者幾乎也沒什麽衝突就是

    和寇準不同的是,曹利用早早的就看出以後必是皇後主

    所以,打從一開始,他就沒有跟劉娥作過對,這也是他能在朝中安穩待到現在的原

    至於張士遜,他的身份有些特

    此人本是東宮的屬官……嚴格意義來說,如今的宰執團隊,所有人之前都是東宮屬

    但不同的是,其他人都是當年寇準一事後才加的東宮官銜,不過是虛架子而已,和趙禎並沒有什麽情

    隻有張士遜,是當初趙禎被冊封為太子時,便被拜為了太子賓客,始終在太子宮中的大

    按理來說,這樣敏感的身份,他理應被寇準一案牽連,貶黜出

    但幸而張士遜有一個好嶽丈呂端,曾對趙恒有扶立之

    當初,太宗皇帝駕崩,宮中有宦官勾結外臣,意圖擁立楚王趙元佐,是時任宰相的呂端堅持不可,最終才使得趙恒順利登

    有這麽一位靠山,再加上張士遜平素為人謹慎,始終和寇準等人保持距離,沒有太密切的交情,這才逃過一

    當然,張士遜自己也明白,情分總是會用盡

    所以,他這些年一直低調的很,在樞密院中,以曹利用馬首是瞻,其餘諸事能躲則躲,以求保

    原本趙禎以為,這次丁謂和王曾的針鋒相對,仍舊是丁謂一黨和馮拯,王曾的暗中較

    但如今看來,似乎不是?

    也對,能夠位列在這崇政殿中的人,又有哪個是簡單的人物呢?

    嚴格意義上來說,丁謂這次的勝利,隻是他個人的勝利,對於別的的宰執大臣來說,其實都沒有好

    因為,這種文書批答的方式,有一個重大的缺

    那就是,依賴於宦官的內外傳送!

    如今太後身邊最受信任的宦官有兩個,分別是張景宗和雷允

    其中,張景宗掌皇城司,時常出宮辦事,所以,和兩府溝通的差事,就落在了雷允恭的身

    這位雷押班,可是丁謂的鐵杆黨羽!

    這也是昨天,趙禎在劉娥麵前猶豫再三,想說但沒來得及說出來的話……

    雷允恭和丁謂,都是劉娥心腹中的心

    趙禎貿貿然在她的麵前,用一些壓根就沒有發生的事情來指責他們,隻怕不僅說服不了劉娥,反倒會讓她覺得,趙禎這是在故意挑

    但是,不管趙禎說還是不說,事實便是如

    雖然政事堂是宰相輪班知印,可有雷允恭在,其他宰執的文書能不能送到太後麵前,什麽時候送到太後麵前,其實仍舊是被丁謂控製

    這一點,想必任中正和錢惟演,也都已經有所察覺

    趙禎看著底下假笑的兩人,眼中閃過一絲明

    怪不得丁謂如此霸道的人,在這件事情上,卻和王曾爭執了這麽久,最終要求得劉娥的支持,才能取

    歸根究底,是這一次,他觸碰到了其他宰執的利

    所以,哪怕是與他一黨的任中正和錢惟演,也是出工不出力,這才鬧了這麽久……

    這次早朝結束的很

    所有人心裏都清楚,如今實際掌政的是皇太

    因此,原本應該是議政場合的日朝,也就變成了訓政的形式……基本都是覆奏一些已經確定下來的事

    其中的重頭戲,除了宣讀了皇太後的手書之外,便是依照慣例,因新君登基,對諸輔臣的賞賜褒獎環

    其中,首相丁謂加司徒,宰相馮拯加司空,樞密使曹利用加左仆射,三人並加侍

    除此之外,依照慣例,由首相丁謂兼任山陵使,總領大行皇帝喪儀諸事,其餘的執政大臣們,本官也各自晉級,得了加

    於是,最終在一片和氣當中,趙禎登基之後的第一次早朝,就這麽落下了帷幕…… <.bisa.,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