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使命

字數:3144   加入書籤

A+A-


    心的回歸!
    唉!我知道,以你現在的思維不能理解,不過別擔心,等下你融合天道之魂與氣,便會明白這天地的奧秘,雖然我不能給你講解太多,但這方天地會指引你走上那玄奧的大道。
    好了開始吧!我的時間不多了,蓮台會鏈接你與天道本源。
    話必!
    隻見天道子一揮青袍,發出一陣青光。
    青光裹挾著還沒有反應過來的大黃狗張狂,向著翠綠的大樹飛了過去。
    蓮台在張狂靠近以後,開始旋轉起來,金光籠罩了大樹與張狂,大樹的葉子、樹枝、樹幹化為精純的能量光束,把張狂包裹期中,慢慢的融入到了它的身體當中。
    此時的張狂,隻感覺一陣的天旋地轉,腦海中的繁華都市迅速倒退,化為民國時期的戰火連天。
    從清明元宋到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一統秦兩漢,春秋和戰國;東周分兩段,夏商與西周;,堯舜禹相傳;三皇五帝始,直到億萬紀元前。
    這些海量的信息,全部在張狂的腦海中閃現。
    張狂四蹄並列,雙目禁閉,懸浮於空,吸收著天道之力,猶如老僧入定一般,顯得滄桑與自然。
    天道之力,不但擁有恒古的信息,還有改造身體的作用,張狂的身體正以飛快的速度蛻變著,狗軀扭曲著慢慢轉化成人體的形態,隻不過此時的身體再不是以前的肉體凡胎,逐漸的化為天道之力所組建出來的鴻蒙道體。
    原來那翠綠的大樹就是天道的精髓所在,此時的張狂看不見外界的一切,他在不情願的情況下被動的被天道強行融合,此時正沉浸在那悠久的曆史長河當中,對這個世界的一切正進行著瀏覽與融合,失去了時間與空間的意義,張狂感覺自己就是從遠古一直存活到現在的唯一,也是這個世界的主宰。
    當最後一絲天道之力融入到張狂的身體之後,他的身體在空中緩慢的停止了旋轉,緊閉的雙眼也停止了跳動,昭示著一切歸於了平靜,隻是翠綠的大樹此時已經消失不見。
    雙眼睜開,一股自然的氣息油然而生,那一張劍眉星目的帥氣麵孔,讓人有一股無比親近的意味,張狂感受著腦海中那猶如星河一樣的信息,歎了一口氣,無奈的接受了這個事實。
    我去!跑光了!
    感受到自己光溜溜的身體,張狂立即抱怨一聲,然後意念一動竟然幻化出一套白色的衣袍,衣袍上龍飛鳳舞的圖案,配合著另類的金色線條,猶如遠古帝王臨世,讓人有一種膜拜的衝動。
    恭喜道祖歸位,道子使命以了,忘珍重。
    看見張狂的一係列變化以後,天道子微微一鞠躬,恭喜了一句,然後身體慢慢的淡化起來,顯得是那麽的天經地義。
    張狂轉頭看著有些虛化的天道子,微微點頭,露出一副溫柔的微笑道去吧!一切有我。
    聽見張狂的話語,天道子露出欣慰的慈祥表情,然後徹底的消失於空氣當中,化為點點星芒,此時的張狂可以說早已經看淡了一切,況且這還是自己當年留下的後手,所以沒有一絲悲傷或者離別之感,隻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
    看著空蕩蕩的山洞,張狂知道,這是自己的一方世界,無論自己身處何處,都可以一念進入,而且是可成長行世界,現在的自己剛剛蘇醒,所以顯得有些孱弱,以後會慢慢的恢複的。
    看著那僅有的一小片道果林,張狂知道,這是自己僅剩的一點資源了,
    要抵禦大劫,自己還需重建六道輪回和封神與教化眾生,以眾生之力開創新的紀元,
    雖然現在我與天道融合,星宇無敵,但卻缺少凝聚力與信仰力,也隻能在地球橫行無忌,既然任重而道遠,那我便從宇宙之心(地球)來開始我的崛起吧!
    明白了自己的道路以後,張狂嘴角上揚,意念一動,身形消失在了這個一方世界當中。
    青峰山,落日崖,崖底,樹木繁茂,荊棘縱橫,陽光透過樹葉,星星點點的灑落,突然一道身影閃現,打破了這安寧的一幕。
    張狂抬頭仰望天空,感受著這方殘界的混亂,六道輪回閉合,因果不出,唉!
    長歎一聲的張狂,飛身而上,向著崖邊飛去,此時若唄牛頓知道,非得氣活過來,這尼瑪違反了萬有引力知道不?
    張狂來到涯頂以後,首先回到了“大黃”的故居,看著那破舊的木門,他推門而入,此時之前大黃的主人早已魂歸故裏。
    都說因果循環,「已作不失,未作不得」,因未得果之前,不會自行消滅;反之,不造作業因,也不會得到其相應的結果。由此可知,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不虛棄,果不浪得。前因後果,因因果果,果果因因,回圈不斷。一因產生果,其果遇緣又成因,其因遇緣又成果。這種因果關係,永遠是前無盡頭,後無終止,即果也是因,即因也是果,相續交替互為因果。因果是客觀存在的規律,並不是佛教的規定或發明,隻不過是佛陀把它揭示出來而已。
    這就是張狂出來以後第一個要來的地方,“了結”這段養育之恩,雖然知道大黃這一生沒有享受過什麽福報,但卻有裹腹之恩,所以,當知道老者去世以後,張狂還是要為期安葬,作為報答,這也是他重回道祖的第一個“因果”。
    安葬好老者以後,張狂一轉身,變化了一身普通衣服,慢慢的走向山下,他要進入紅塵尋找那飄渺的契機。
    青峰山係h省佛教聖地,坐落在h省鄂州市梁子湖區太和鎮謝培村,太和城區大道直通青峰寺山麓,沿登山石階拾級而上即可到達;
    或經謝培村青峰山灣內的盤山公路乘車直達,距鄂州市區約50公裏,是曆史悠久的禪宗聖地和發源地。
    早在西晉時,有得道高僧相繼隱居青峰山,遂建青峰寺,曆經傳承,在其鼎盛時期,共有殿、亭、閣堂99間,僧尼200多人,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曾禦筆親賜“青峰古刹“廟名,後一度遭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