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一州二主

字數:3312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皇後,你也不想皇上丟了江山吧 !
    此時的王淳雖然麵上不露聲色,但心情卻是鬱悶到了極點,隻想早些結束離開議事堂,已經再沒有什麽心情議事了。
    蕭恪看了他一眼,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淡淡一笑,可下一句話卻讓在場的官員驚得目瞪口呆:“還有一事,我已經決定辭去徐州大都督和青州大都督。”
    此話一出,滿堂皆驚,每個人都用不敢置信的目光看著蕭恪,隨後心思都開始活絡起來。
    雖說很多人早就想到過,蕭恪以大將軍之尊,再兼領徐州大都督和青州大都督多少有些不合適,隻是誰也不好主動提出來了,以免惹怒到蕭恪,甚至懷疑自己別有用心。
    畢竟如今整個下邳朝廷能夠管得到的地盤無非就是徐青兩州加三個郡,分走一個州的大都督相當於分去了半壁江山,蕭恪怎麽可能會輕易鬆手。
    隻是誰也沒想到蕭恪竟然如此識得大體,主動辭去徐州大都督和青州大都督,如此一來,這兩個州的大都督就都空缺了出來,他們都在暗自揣測,蕭恪最終會讓誰來接任這兩個州的大都督呢,會不會花落到自己或是自己的族人頭上。
    畢竟隻要自己或族人能夠出任其中一個州的大都督,無疑會大大提升自己家族在下邳朝廷的地位和話語權。
    就連本來心灰意冷的王淳此刻也微微有些意動,因為依照朝中慣例,大都督一職位高權重,非資曆高深者不能擔任,實際上更多的是看家世。
    而從洛陽來投奔蕭恪的世家大族沒幾個,除了他們王家就是薛家,還有就是一些徐州本地的豪強如劉家和陳家,可他們與王家和薛家相比,多少有些相形見絀。
    因此,隻要蕭恪按照之前的規矩來,不管他如何不喜歡王家,王氏族人都有機會出任其中一州的大都督。
    不過他更擔心的是蕭恪不按常理出牌,一改常例任命他的那些出身寒門的心腹親信去出任青州和徐州的大都督,讓他們王家和其他世家大族的希望落空。
    此時,蕭恪的目光也恰好落在了王淳身上,似乎又一眼看穿了他的心思,淡淡一笑道:“王濟出任青州司馬以來,治理有方,官聲卓著,深受同僚的敬重和百姓的愛戴,因此我打算推舉王濟青州大都督一職,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此話一出,議事堂內的不少官員頓時都愣住了,顯然是不明白蕭恪為何會如此安排。
    畢竟王淳方才還在跟他唱反調,他卻轉眼就對王淳的族人委以重任,將朝廷的半壁江山交給了王濟。
    就連王淳自己也對蕭恪的安排大感意外,他想過蕭恪會將其中一個州的大都督給他們王家,卻也沒有想到蕭恪給得如此幹脆。
    但反常必有妖,蕭恪如此爽快就任命王濟為青州大都督,反而王淳心中微微有些不安,總感覺蕭恪如此安排另有玄機。
    果不其然,蕭恪看了他一眼,隨即繼續說道:“除此之外,青州恢複原先的刺史一職,由青州長史虞叡出任。”
    此話一出,議事堂內頓時一片嘩然,不少官員一個個麵上都分明透著不解,顯然不明白蕭恪的用意。
    要知道,大寧立國之初,寧太祖便以邊關六州(幽州、並州、雍州、涼州、益州、交州)的州長官為大都督,以內地八州的州長官為刺史,絕不會存在哪一個州既有大都督又有刺史的情況。
    隻是白巾之亂後,寧惠帝龍璋為了迅速鎮壓叛亂,聽從大臣的建議,將內地八州的刺史也改封為大都督,準許他們截用稅賦,自行招募兵馬去對付白巾軍,從此刺史一職便在大寧徹底銷聲匿跡了。
    可如今蕭恪在青州又設大都督又設刺史的,這不就全亂套了嗎?兩個官職又是誰在上誰在下呀?是大都督該聽刺史的還是刺史該聽大都督的?
    片刻之後,還是王淳第一個回過神來,當即起身道:“大將軍,如此安排恐怕不妥,若是在一州之內同時有一個大都督和一個刺史,那州內事務該由誰來做主,那些地方官吏和百姓又該聽誰的?如此一來,必然造成混亂,還望大將軍三思。”
    蕭恪微微一笑,淡淡說道:“王中書令說的情況我事先已經考慮到了,其實此事不難解決,大都督掌軍政,刺史管民政,二者各司其職,互不統屬。”
    蕭恪說完,議事堂內眾官員頓時恍然大悟。
    原來說到底,蕭恪實質上去撤去位高權重的大都督一職,將原本作為武佐的司馬改為大都督,將原本作為文佐的長史改為刺史,兩者同時並存,共同治理一州。
    不過細細一想,他們也不得不佩服蕭恪此舉的精妙,因為如此一來,大都督和刺史相互製衡,便可阻止其中任何一方坐大了,再出現地方割據的情況。
    不過他們很快又想到了其中的漏洞,若是大都督與刺史相互勾結,聯起手來欺上瞞下,在州內一手遮天,朝廷不一樣很容易被蒙在鼓裏嗎?
    但很快他們就知道自己錯了,因為蕭恪繼續說道:“如果大都督和刺史中有一人貪贓枉法另外一人不上書彈劾,以同罪論處。”
    眾官員不得不再次佩服蕭恪的深謀遠慮,如此一來,大都督和刺史為了保住各自的官位,隻能替朝廷死死盯住對方,以免對方犯事連累到自己。
    王淳此時臉上不由露出一絲苦笑,終於明白為何蕭恪這麽輕易就任命王濟為青州大都督了,敢情王濟的這個大都督權力已經縮水了一半,跟原本的大都督根本不是一回事。
    隨後,蕭恪又分別推舉原來的徐州司馬劉煦為徐州大都督,徐州長史杜靖為徐州刺史。
    除此之外,蕭恪還在各郡設通判一職,輔佐太守打理郡中事務,無實權,但各郡的公文,需要太守和通判一起簽押,方可生效。若是太守有不法行為,通判必須奏告朝廷,否則一律以同罪論處。
    至於這些通判的人選,幾乎都是出自州試右榜的寒門舉人。
    對於蕭恪的這些提議,在場的官員並無人站出來反對。
    不過大家心中都很清楚,蕭恪隻是將“寒人掌機要”這一套做法從朝廷搬到了地方,世家子弟出任大都督和太守,寒門子弟出任刺史和通判,以寒門來製衡名門望族的做大。
    (戰爭是作者的短板,今晚隻能更一章了,作者去惡補一下資料,看看怎麽打好兗州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