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假傳軍令

字數:3282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皇後,你也不想皇上丟了江山吧 !
    顧羽回到自己的營帳之後,便將自己與董邈在帥帳中的談話原封不動告知軍師司馬淮和四弟顧翔,司馬淮的麵色也瞬間變得凝重,四弟顧翔卻是一臉的不解。
    “二哥,我不明白,我覺得董邈說得也有道理,我們確實可以先按兵不動,等到蕭恪和劉昇打得兩敗俱傷的時候,我們再出手,不就可以漁翁得利了嗎?”
    顧羽輕輕歎了一口氣,一旁的司馬淮卻主動笑著解釋道:“四公子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朝廷之所以派我等馳援兗州,並非是為了要幫劉昇守住兗州,而是為了跟蕭恪和他背後的偽朝爭奪大義的名份。”
    “爭奪大義的名份?”顧翔聽得更加糊塗了,麵色越發迷惑。
    他今年不過十七歲,一向重武輕文,雖然論起身手是顧舉四個兒子中最強的,但卻是四兄弟中最不喜歡動腦筋的一個,此時聽司馬淮說得懸乎,著實是聽不出其中的玄機。
    顧羽又歎了一口氣,但畢竟是自己弟弟,他還是耐住性子繼續解釋道:“龍暄和龍昭先後在下邳和洛陽稱帝,造成兩朝並立的局麵,而天下各路諸侯大多態度曖昧,遲遲沒有對其中任何一方上表稱臣,就是因為他們都在觀望。”
    “而劉昇是唯一一個對我們洛陽朝廷俯首稱臣的大都督,如今蕭恪以代偽帝討伐不臣的名義征討劉昇,若是我們不及時出兵相助,眼睜睜看著劉昇敗亡,其他州的那些大都督會如何看待朝廷,天下百姓又會如何看待朝廷。”
    “一旦劉昇被蕭恪所滅,不僅會讓那些還處在觀望中的大都督心有餘悸,為了自保紛紛向下邳的朝廷上表稱臣,連天下百姓也會因此相信下邳的朝廷才是大寧正統。”
    “因此,我們無論如何都得助劉昇擊敗蕭恪,保住兗州,向各路群雄和天下百姓證明,我們洛陽的朝廷才是真正的天命所歸。”
    顧翔聽完這才恍然大悟,當即高聲道:“聽二哥這麽說的話,我們得再去見一次董邈,催他下令要大軍盡快開拔,務必要趕在蕭恪的援軍之前趕到昌邑。”
    “若是真有如此簡單,二公子就不至於要铩羽而歸了。”司馬淮又歎了一口氣,目光越發變得凝重。
    遲疑了片刻,他還是忍不住對顧羽道:“二公子,實在不行,我們就派人去洛陽將此事稟明大都督,要他去勸說董逵派人催董邈出兵。”
    “沒用的。”顧羽連連搖頭,沉聲道,“董邈已經說得很清楚,他隻不過是在奉董逵的命令行事,而董逵看來也早有趁機謀奪兗州之心。”
    說到此處,顧羽心中也很是無奈,本來當初朝廷是要以他為主將,隻是董逵以他年少怕不夠穩重為由,極力推薦自己弟弟董逵為主他為副,最終父親拗不過董逵,隻得同意,沒想到原來董逵還有這麽一層算計,想要趁機謀奪兗州。
    他也終於明白為什麽董逵這麽多年就是鬥不過蕭家父子了,無非就是隻知貪圖蠅頭小利,絲毫不考慮大局。
    當年白巾軍兵臨虎牢關時,朝廷號召天下各州大都督勤王,董逵卻趁機以東進勤王為由,趁機奪取了雍州,最終才讓蕭儁有機會入主洛陽,控製朝廷。
    想不到如今同樣的錯誤,董逵還想再犯第二次,隻能說當真是無可救藥了。
    看著二哥和軍師愁眉苦臉的樣子,顧翔心中也來了氣,當即拔出腰間的佩劍,大聲嚷嚷道:“實在不行,我現在就殺進他的帥帳,到時候把劍架在他的脖子上,就不信他還敢不出兵。”
    “四弟,不許胡鬧!”一聽自己弟弟要胡來,顧羽連忙高聲喝止。
    司馬淮也看了一眼營帳外,低聲提醒道:“四公子慎言呀,這裏畢竟是大營,魚龍混雜,一旦被有心人聽到告知董邈,會給二公子和我軍帶來大麻煩的。”
    顧翔一聽更來氣了,憤憤將手中劍丟在地上,高聲說道:“可要是不這麽做,怎麽逼得了董邈出兵,總不能跑到他他那裏跪在地上,求著他出兵吧。”
    司馬淮見顧翔犯起了渾,剛想再勸,卻聽顧羽突然冷笑一聲:“不過四弟說得不錯,如今唯一的辦法就是逼董邈出兵了,隻不過要換一種方法逼。”
    司馬淮和顧翔一聽都不由愣住了,顧翔心中更是好奇,難道除了將劍架在董邈的脖子上,還有其他辦法逼他出兵嗎?
    ……
    時值三更天,董邈正在自己的帥帳中睡得正沉,門外突然傳來的喧鬧聲卻將他從睡夢中給吵醒。
    董邈此刻睡眼惺忪,心情自然很是不悅,當即衝著帳外厲聲嗬斥道:“出了什麽事了,為何如此吵鬧。”
    不多時,帳外傳來一名親兵的聲音:“將軍,不好了,顧副將說得到了你的密令,先行率領本部三萬兵馬前去昌邑了。”
    “什麽!”
    董邈一聽頓時麵色大變,當即睡意全無,對著帳外的親兵厲聲嗬斥道:“我什麽時候給過他密令……你們怎麽不攔住他呀。”
    帳外的親兵哭喪著臉道:“我們想攔,但根本攔不住呀,他帶走的都是並州過來的兵馬,隻聽他一個人的號令,全都跟他出營往昌邑的方向去了。”
    “這個顧羽,他好大的膽子!”
    帥帳內的董邈恨得咬牙切齒,卻沒有什麽辦法。
    當初朝廷確定要出兵援助兗州之時,董邈和顧羽便做好約定,董逵出兵五萬,顧舉出兵三萬,正是因為董逵一方出的兵力更多,才有底氣逼著顧舉同意董邈為主將顧羽副之。
    隻是沒想到顧羽竟然如此膽大包天,膽敢假傳自己的命令,擅自出兵去救援昌邑。
    雖說此時董邈心中是恨得滴血,恨不得顧羽和那三萬並州軍死在昌邑城下,但他心中清楚,顧羽是顧舉的愛子,若是當真讓他戰死沙場,自己和兄長根本沒辦法跟顧舉交代,甚至有可能讓顧舉跟他們反目成仇,導致洛陽城中的涼州軍和並州軍兵戎相見。
    想到此處,他隻得恨恨對帳外的親兵說道:“傳我命令,大軍明日開拔,前往昌邑。”
    可董邈和顧羽都不知道的是,就在大營中的這一切發生後不久,不遠處的樹林中就有人放飛一隻鴿子,撲棱著翅膀往東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