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攻城在即

字數:3670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皇後,你也不想皇上丟了江山吧 !
    “司馬先生,早知道董邈如此不堪,我當初真不該如此草率先行率軍馳援昌邑。”
    當涼州軍大營受襲的消息傳來,顧羽不由心生悔意,言談間更是流露出深深的懊惱。
    他知道董邈難堪大用,卻沒想到董邈如此廢物,五萬人的大營就這麽隨隨便便讓人攻破了,還讓人在大營內到處肆意燒殺,最後還能安然全身而退。
    如果他還在大營中,別說營中有五萬涼州精兵,就是給他五萬頭豬,也不至於會讓秦衝這麽來去自如。
    司馬淮也是深深歎了一口氣:“如今董邈那邊已經下令停止進軍,原地休整,我們要不要回去跟他合兵一處,再一起去增援昌邑。”
    顧羽此時也漸漸從最初的震怒中冷靜下來,他知道此刻即使再後悔也是無濟於事了,因為董邈那邊大營被襲,導致大量糧草輜重被焚毀,戰馬也遭了暗算喪失了戰鬥力,因此董邈那邊已經派人通知他,他們要原地休整,停止趕去昌邑,還要顧羽掉頭去跟他們合並一處,免得再遭到敵軍的偷襲和暗算。
    顧羽一時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因為當初為了趕去昌邑,他下令三萬並州軍輕裝簡行,每個人隻帶了兵器和半個月的幹糧,如今已經吃得差不多了。
    若是再不跟董邈匯合,三萬並州軍再有幾日就要斷糧了,而一支軍隊無論如何都不可能餓著肚子打仗的。
    可他若是回去跟董邈匯合,再一起增援昌邑,隻怕劉昇根本堅守不到那個時候。
    一旦昌邑城被徐州軍攻破,他們將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麵。
    腦海中閃過無數念頭後,最終顧羽還是緩緩站起身,沉聲說道:“如今昌邑危在旦夕,董邈那邊吃了大虧,應該會加強戒備,暫時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所以我還是決定繼續趕去昌邑,馳援劉昇。”
    “可將士們的糧食……”司馬淮自小看著顧羽長大,自然知道顧羽是下了多大的決心,但還是不得不提醒他糧食的問題。
    顧羽看著司馬淮,斬釘截鐵道:“當日我已經計算過,將士們身上帶的糧草足夠他們吃到昌邑,隻要擊敗了圍城的徐州軍,我軍完全可以從昌邑城獲得糧草補給。”
    司馬淮看著顧羽,又歎了一口氣:“隻怕徐州軍並不是那麽好對付。”
    顧羽的目光此刻滿是決然之色:“兵法有雲,置之死地而後生,瀕臨絕境之下,我自然有辦法去激勵將士們,一舉擊敗徐州軍,解昌邑之圍。”
    見司馬淮還要再勸,顧羽便又繼續說道:“司馬先生,如今昌邑危在旦夕,而援兵遲遲不至,城中軍心必然動蕩不安,我擔心的是一旦董邈兵敗的消息傳到昌邑,劉昇很有可能會為了保住性命,開城投降蕭恪。”
    司馬淮聞言又忍不住歎了一口氣,因為他心中也很清楚,當初劉昇之所以對洛陽朝廷上表稱臣,就是為了借洛陽朝廷之手對抗蕭恪,若是洛陽來的援軍遲遲不到,劉昇確實很有可能在失望和無奈下投降蕭恪。
    想到此處,他便重重一點頭,沉聲道:“既然如此,我支持公子,我軍須當盡快趕到昌邑。”
    ……
    雖說劉昇屢次派人趁夜突圍去向洛陽來的援軍求援,催他們盡快趕來昌邑。
    但實際上,昌邑城的形勢並沒有他在信中說的那麽危急。
    徐州軍在城外架起了上百台高大的投石車,卻遲遲沒有攻城的意思,隻是將整個昌邑城圍得水泄不通。
    劉昇心中很清楚,城外的三萬徐州軍之所以一直圍而不攻,無非就是城外的兵力太少,隻要後麵蕭恪率領的援軍一到,便是正式攻城之時。
    雖說昌邑城內還有兩萬左右的兵馬,但大多是老弱病殘和征募不久的新兵,想要指望他們守住昌邑,多少有些癡人說夢。
    無奈之下,劉昇隻能在城中又強拉來三萬青壯,逼著他們上城牆協助士兵守城,雖說不指望他們能幫上多大的忙,隻能說是聊勝於無。
    劉昇心中清楚,昌邑城最後能不能守住,關鍵在於洛陽和下邳的援軍誰先到。
    若是洛陽來的援軍先到,他們內外夾擊,一起擊退外麵圍城的三萬徐州軍,再合兵一處,擊敗後麵蕭恪率領的援軍,便能守住昌邑城,徹底粉碎蕭恪對兗州的狼子野心。
    相反,如果是下邳來的援軍先到,八萬徐州軍強攻昌邑,昌邑便是凶多吉少。
    因此,事到如今,劉昇隻能把守住昌邑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洛陽來的八萬援軍身上。
    但令他困惑和焦慮的是,徐州軍已經圍了這麽多天城,援軍卻遲遲不到,自然令他寢食難安,日夜憂心昌邑和兗州的安危。
    ……
    與城內焦躁不安的劉昇相比,城外的徐州軍大將孟恭則悠哉悠哉得多,每日白天在營中四處巡視,晚上就在自己的帥帳中看兵書,一點都看不出攻城在即的樣子。
    雖說下麵不少將領立功心切,每日都跑來帥帳中請戰,但孟恭卻都要他們稍安勿躁,隻是時機未到,要他們在耐心等上幾日。
    至於說時機什麽時候到,他卻又賣起了關子,怎麽也不肯再往下說,急得那些將領抓頭撓耳,卻也拿他沒辦法。
    這天晚上,孟恭又在自己的帥帳中看兵書,親衛卻在帳外稟報,說都尉孫劍求見。
    一聽是孫劍要見自己,孟恭當即放下手中的兵書,要親兵領孫劍進來。
    他很欣賞孫劍,因為在孫劍身上,他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正直而衝動。
    更重要的是,孫劍人品很好,從不在軍中顯擺他跟蕭恪的關係,以至於連他下麵的將士都不知道他們的都尉跟大將軍關係莫逆。
    因此,在出兵兗州之前,他特意將孫劍要來,就想給他一個立功的機會,因為他知道孫劍一直想盡快升上將軍,好給家中的父母一個交待。
    不多時,親兵便將孫劍帶進了帥帳。
    孟恭盡管對一切心知肚明,但還是笑吟吟問起了孫劍的來意。
    孫劍也不拐彎抹角,直接問起了孟恭打算何時攻城。
    如果是其他人問,孟恭可能會打個哈哈就敷衍過去了。
    但出於對孫劍的喜愛,他決定好好點撥一下這個年輕人,便笑了笑,反問道:“為何要攻城?”
    孫劍聞言不由一愣,三萬大軍圍困昌邑,不就是為了攻下城池嗎?
    孟恭有些神秘一笑:“其實不到萬不得已,我沒打算強攻昌邑,而是打算要讓他們自己獻城投降。”
    孫劍聞言再次愣住了,很是不解看著孟恭。